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施肥和补播对不同坡向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李希来马昀峤段成伟柴瑜...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有效的人工修复措施,对促进退化高寒草甸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与不同禾草补播量的交互处理试验,分析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不同坡向草地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地区有效恢复的施肥量与补播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1)施肥和补播处理均可提升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但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促进效果不明显;(2)施肥和补播处理对草地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因阳坡和阴坡坡向不同而存在差异;(3)分布在阳坡滩地的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适宜修复措施为添加有机肥150 g/m2+补播牧草(垂穗披碱草0.75 g/m2+青海中华羊茅0.375 g/m2+青海冷地早熟禾0.375 g/m2),阴坡滩地适宜修复措施为补播垂穗披碱草1.5 g/m2+青海中华羊茅0.75 g/m2+青海冷地早熟禾0.75 g/m2;(4)在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修复过程中,阳坡和阴坡草地的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总体呈现相反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的生态修复需要考虑坡向环境的影响.

    高寒草甸斑块化退化坡向生态修复物种多样性草地生物量

    不同补播模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姚敏赵佳乐王忠武韩国栋...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补播对荒漠草原草地植被恢复的影响及作用,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开展了围封补播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补播机械不加种子作业一次,CK)、单播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XX)、单播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BB)、单播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HH)以及混播新麦草、冰草、黄花苜蓿(BXH),于植物生长季(8月)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并对土壤以及植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补播能够显著提高植物地上生物量,且单播新麦草处理有显著影响(P<0.05).补播对多年生杂类草高度、密度有抑制作用,使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有所升高,而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下降,但均无显著影响,并且补播处理下土壤养分无显著变化.在植物群落特征指标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植物平均高度和盖度是影响植物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因子,土壤全磷含量对植物高度影响显著,且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初步表明补播措施对于荒漠草原草地植被以及土壤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可为后续补播对荒漠草原草地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荒漠草原补播群落特征土壤养分植物功能群

    褪黑素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熊海琳田小霞毛培春郑明利...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Haif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Haifa')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干旱(15%PEG-6000溶液)胁迫下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 μmol/L)褪黑素(MT)浸种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胁迫显著抑制了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正常生长;采用50~200 μmol/L外源褪黑素浸种均可促进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指数,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且随着褪黑素浓度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MT浸种对促进干旱胁迫下'Haifa'白三叶种子萌发的综合作用排序为MT150>MT200>MT100>MT50>MT250,最佳处理浓度为 150 μmol/L.综上,褪黑素浸种可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Haifa'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为进一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褪黑素开展白三叶抗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褪黑素白三叶干旱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草地早熟禾苗期耐低温的生理特性研究

    董文科张玉娟马福钦陈佐惠...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抗性草地早熟禾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特性差异,以10个常用草地早熟禾品种为试验材料,将幼苗叶片进行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利用细胞伤害率和对应的低温度梯度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筛选抗寒品种和低温敏感品种,并以二者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普瑞芬'的LT50为-17.5℃,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帝国'的LT50为-3.2℃,表现出对低温的敏感性;经低温胁迫处理后抗寒品种'普瑞芬'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并低于低温敏感品种'帝国',而'普瑞芬'幼苗中干物质含量、相对含水量和苗长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均高于'帝国';经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的干物质,苗长和根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影响较大且各指标之间相互作用.

    草地早熟禾低温胁迫半致死温度生理特性相关性

    氮添加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周小国胡雨彤赵婷婷郭亮...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氮添加和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本研究以干旱区羊草为对象,采用苯菌灵抑制土著AMF水平,测定5个氮水平(0、2.5、5.0、10.0、20.0 g N/m2)下的羊草菌根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生物量、株高、光合特性、植株碳、氮及磷含量.结果表明,苯菌灵处理(-AMF处理)显著降低羊草菌根侵染率和土壤孢子密度(P<0.05),降低幅度分别为33.02%~71.36%和48.03%~57.14%.氮和AMF显著增加了羊草地上部生物量(P<0.05),同时羊草地下生物量也表现增加趋势,但对株高和根冠比无显著影响.氮添加对羊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氮添加水平下-AMF处理对羊草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AMF处理降低了羊草植株碳、氮及磷含量.通径分析表明,氮添加是影响植株氮和磷含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植株碳含量,最后是AMF.综上所述,AMF通过显著影响羊草植株碳含量从而对氮和磷含量产生影响.

    羊草氮添加丛枝菌根真菌光合特性养分吸收

    不同生境光梗蒺藜草对非生物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杜超宝乌日嘎哈斯巴根贺俊英...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梗蒺藜草(Cenchrus incertus)是我国北方主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及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对市区绿化林、农田和沙地3个不同生境的光梗蒺藜草种子进行采样,利用同质园实验方法培养获得光梗蒺藜草植株,对不同生境的光梗蒺藜草在各发育时期以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生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光梗蒺藜草在幼苗期、营养期、繁殖期的鲜重、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条件下,不同生境光梗蒺藜草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生长条件下的酶活性.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市区绿化林光梗蒺藜草的抗旱性最高,而农田光梗蒺藜草的耐盐性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光梗蒺藜草在适应不同生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入侵生理可塑性,该生理可塑性可以通过调控抗氧化酶系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有助于光梗蒺藜草适应不同的入侵生境.

    光梗蒺藜草入侵植物生理可塑性非生物胁迫抗氧化酶系统

    含水量和添加剂对籽粒苋青贮特性、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赵牧其尔包健王志军都帅...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含水量和添加剂对籽粒苋青贮特性、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成熟期的籽粒苋为原料,设置2个含水量梯度(AhG:80%含水量;AhS:70%含水量)和3个添加剂处理(CK:不添加;LP:添加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0.1 g/kg;PA:添加丙酸,添加量为4 g/kg),青贮60 d后开袋.结果表明,厌氧发酵后,低水分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高水分处理组(P<0.05);AhS-CK和AhS-LP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AhG-CK和AhG-LP(P<0.05),AhG-PA和AhS-PA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其他两个处理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AhS-PA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AhG-PA(P<0.05).在两个含水量梯度下,LP组和PA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CK组,且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AhG-PA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AhG-LP和AhG-CK(P<0.05),AhS-LP和AhS-CK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AhS-PA(P<0.05).AhG-LP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AhG-CK和AhG-PA(P<0.05),AhS-CK和AhS-LP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AhS-PA(P<0.05).AhS-PA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AhG-PA(P<0.05),霉菌只在AhG-PA中被检出.AhG-LP、AhG-PA和AhS-CK的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AhG-CK(P<0.05).在不同含水量梯度下,LP组和PA组的好氧性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CK组,AhS-CK的好氧性细菌数量也显著低于AhG-CK(P<0.05).AhG-LP、AhS-CK、AhS-LP和AhS-PA的优势菌种以植物乳植杆菌、短促生乳杆菌和布氏迟缓乳杆菌为主,AhG-CK的优势菌种中有对发酵产生不良影响的阴沟肠杆菌,AhG-PA中的稻黄单胞菌是致病菌且比例较大,影响发酵质量.综上所述,青贮时添加植物乳杆菌,可以提高主导菌群(植物乳植杆菌、短促生乳杆菌和布氏迟缓乳杆菌)的相对丰度,有效提高籽粒苋的发酵特性,从而达到良好的青贮效果.

    籽粒苋含水量青贮添加剂微生物群落

    添加比例及青贮天数对统糠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魏岚汪雅婷穆麟胥贵...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统糠和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进行不同比例的统糠(0、15%、20%、25%、30%)与紫花苜蓿的混合青贮,于青贮0、3、5、7、15、30 d测定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统糠的对照相比,添加统糠的所有处理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pH值、丙酸含量、丁酸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氨态氮/总氮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添加统糠间接促进了同型乳酸菌发酵,提高了青贮的发酵品质;除添加30%处理组外,其他统糠添加处理组有氧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添加统糠的所有处理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混合青贮的营养品质降低.与青贮原料相比,青贮30 d后干物质、pH值、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乳酸、乙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丁酸仅在青贮3 d时检出.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青贮天数和统糠添加比例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统糠添加量在15%~30%区间内,混合青贮的发酵指标和营养指标遵循回归预测模型,可针对不同动物营养需求进行科学配比.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指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统糠与紫花苜蓿的配比为25∶75时混合青贮饲料品质最佳.

    混合青贮紫花苜蓿统糠青贮品质

    茉莉酸甲酯对苜蓿抗蓟马性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爽爽霍晓伟陈崎代蕊...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苜蓿抗蓟马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草原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分别外源喷施0.01 mmol/L MeJA、0.10 mmol/L MeJA、1.00 mmol/L MeJA、1.00 mmol/L茉莉酸合成抑制剂(DIECA),连续喷施3 d后接种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测定蓟马接种0、7、14 d后的虫口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处理下苜蓿叶片相关生理指标(氧化防御酶、次生代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究MeJA影响苜蓿抗蓟马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喷施蒸馏水,CK)相比,低浓度的MeJA(0.01 mmol/L和0.10 mmol/L)可显著降低蓟马危害7 d和14 d后的叶片虫口数(P<0.05),1.00 mmol/L MeJA处理显著降低蓟马危害14 d后的虫口数,DIECA处理对蓟马虫口数没有显著影响.外源0.10 mmol/L MeJA处理显著增强了未接种蓟马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的活性以及单宁和类黄酮含量(P<0.05).接种蓟马7 d后,外源MeJA处理的苜蓿叶片PPO和LOX活性显著高于CK,而SOD和PAL活性及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CK(P<0.05);外源DIECA处理显著增强了SOD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而POD和PPO活性以及单宁和类黄酮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接种蓟马14 d后,外源MeJA处理叶片的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LOX活性和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CK,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外源DIECA处理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PAL活性以及类黄酮、总酚、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外源MeJA能通过调节苜蓿生理防御反应来增强其抗蓟马性.

    紫花苜蓿抗虫茉莉酸蓟马生理特性

    高原鼢鼠驱动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的时效性

    王玲玲李捷段媛媛刘彩凤...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小型地下啮齿动物鼠丘效应和边缘效应影响土壤碳氮含量的时效性,本研究采用分区取样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0~20 cm土层有机碳和氮随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鼠丘恢复年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鼠丘效应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C∶N和铵态氮/硝态氮(ANR),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其中,鼠丘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和C∶N在第4年时恢复至对照区水平,鼠丘0~10 cm土层的全氮、硝态氮含量和ANR在第3年时恢复至对照区水平;10~20 cm土层,鼠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第5年恢复至对照区水平,土壤全氮在第1年恢复至对照区水平.边缘效应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及C∶N,亦表现出明显的时效性.其中,边缘区不同土层的铵态氮含量在第4年时恢复至对照区水平;0~10 cm土层,边缘区的土壤硝态氮、有机碳含量在第3年时恢复至对照区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和C∶N在第5年恢复至对照区水平;边缘区10~2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在第2年恢复至对照区水平.

    高寒草甸鼠丘效应边缘效应有机碳C:N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