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放牧对荒漠草原蝗虫种群动态及多样性的影响

    沈婷婷谭瑶张晓嘉刘菊红...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4年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建立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放牧牲畜为绵羊(Ovis aries),调查了放牧期不同放牧强度下蝗虫的种群动态及多度.该试验设置4个放牧梯度:不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放牧强度分别为0、0.91、1.82和2.71羊单位/hm2.结果表明:CK区优势种蝗虫为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在放牧影响下短星翅蝗的优势程度逐渐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取代.在4种优势种蝗虫发生的高峰期,MG和HG显著增加了宽须蚁蝗、毛足棒角蝗和亚洲小车蝗的多度,而短星翅蝗的多度则在放牧作用下显著降低(P<0.05).蝗虫的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大逐渐降低,且与植物的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荒漠草原优势种蝗虫多度对不同放牧强度响应并不一致,高放牧强度会降低蝗虫的多样性,改变蝗虫的优势种.

    荒漠草原放牧蝗虫时间动态蝗虫多样性

    荒漠草原牧户饲草供给特征及其与载畜率的相关分析

    赵永卓白海花春亮娜布其...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遥感数据与地面样方调查数据建立草地可食牧草量反演模型,并结合牧户调查数据计算牧户草地可食牧草量、饲草需求量、过度利用量、合理利用量等相关变量,主要分析了荒漠草原牧户全年、暖季和冷季放牧养殖饲草需求、供给与草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暖季和冷季的天然草地饲草供给都存在不平衡,购买饲草后仍然有饲草缺口.暖季饲草需求量大于冷季,草地过度利用程度达45.17%,合理利用量占需求量的比例为64.38%,过度利用量占需求量的比例为35.62%.冷季牧户总体未发生过度利用,合理利用量占需求量的74.10%,购买饲草占需求量的比例为35.25%.暖季载畜率大于0.99羊单位/hm2的牧户,过度利用草地可能成为主要的饲草供给来源.冷季载畜率大于0.59羊单位/hm2的牧户,虽然有购买饲草,但是仍然存在饲草缺口.总体来看,全年载畜率大于0.43羊单位/hm2的牧户,草地合理利用量与购买饲草量无法满足饲草需求.

    荒漠草原可食牧草量牧户饲草供给过度利用量

    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方法、挑战、不足与展望

    吕鑫李晓兵张辰昊党东良...
    12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空间尺度、研究层次、研究方法和应用决策4个角度对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然后分析了当前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就目前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前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层次有待扩展、跨尺度集成研究亟须加强.未来应当融入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感监测技术,系统推进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在全面理解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探索耕地粮食生产和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方案,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空天地一体化研究进展

    草原灌丛化过程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侯慧扬周建伟刘慧娟李元恒...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灌丛化现象加剧.草原灌丛化的本质是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强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从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及其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方面梳理近年研究进展,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草原群落的影响,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灌木-草本植物动态变化及灌丛化草原群落演替方向预测提供参考,也为我国灌丛化草原的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胁迫梯度假说群落演替

    添加蔗糖对苜蓿青贮中古生菌和甲烷产生菌群的影响

    李荣荣胡明魏睿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了不添加蔗糖(对照)和添加2%蔗糖对高水分紫花苜蓿青贮中古生菌和甲烷产生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发酵品质较差,添加蔗糖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改善青贮品质.氨氧化古菌是苜蓿原料上最丰富的古生菌种,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和氨氧化古菌分别是对照和蔗糖处理的优势种.基因phnJ是苜蓿青贮中甲烷合成的功能基因.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是对照和蔗糖处理中的优势产甲烷菌,蔗糖添加显著降低肺炎杆菌的相对丰度.马氏甲烷八叠球菌相对丰度与丁酸和氨态氮的含量呈正相关.综上所述,马氏甲烷八叠球菌主导青贮中古生菌群,肠杆菌科细菌是苜蓿青贮中潜在的优势甲烷产生菌,蔗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繁殖,显著改善高水分苜蓿青贮发酵品质.

    苜蓿青贮蔗糖古生菌群甲烷产生菌宏基因组

    《中国草地学报》征稿细则

    149-150页

    《中国草地学报》(原《中国草地》)获奖及被收录情况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