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黑麦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耐寒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杨朝伟安明珠任伟王丹...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BK-1黑麦和冬牧70黑麦为供试材料,对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黑麦的耐寒性进行了比较,探究了黑麦幼苗应对低温胁迫(4℃)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白BK-1在低温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和幼苗生物量等指标均优于冬牧70,耐寒性强于冬牧70。低温胁迫损害了黑麦叶肉细胞光合组织,净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白BK-1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较小,且恢复生长后净光合速率恢复较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黑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叶绿素a/b降低。低温胁迫下黑麦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白BK-1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增幅较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黑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白BK-1黑麦通过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加速积累可溶性糖、脯氨酸以降低低温胁迫造成的损伤。

    黑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低温胁迫生理机制

    不同种源10份野生花苜蓿材料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评价

    唐芳侯瑞虹高佳荷黄伟业...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耐盐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0份不同种源野生花苜蓿材料为对象,在150 mmol/L和20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花苜蓿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鲜重、干重等指标,在20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幼苗期的株高、存活率、生物量等指标,使用隶属函数法对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苜蓿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的所有测定指标均随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材料的下降程度有所不同;150 mmol/L盐胁迫显著抑制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对胚根长、胚芽长抑制作用较小;200 mmol/L盐胁迫严重抑制种子萌发,大部分种子丧失萌发能力,部分萌发种子无法成长为正常植株,出现部分幼苗死亡现象;10份材料的耐盐性在不同测定时期存在差异,综合萌发期和苗期测定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10份花苜蓿材料的耐盐性表现为MR2>MR3>MR9>MR5>MR4>MR1>MR6>MR7>MR10>MR8。

    花苜蓿种子萌发期苗期耐盐性评价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和虎尾草伴生对羊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子贺刘雅洁金蕴卢晓瑜...
    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嫩平原盐渍化土壤中广泛分布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与该地区的优势草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良好共生并提高其盐碱耐性。同时,虎尾草(Chloris virgata)作为羊草的自然伴生种,可能通过种间互作影响羊草生长,但有关虎尾草伴生以及虎尾草与AMF共同作用影响羊草生长的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松嫩盐碱草地羊草根围的AMF群落为接菌剂,虎尾草为伴生种,开展盆栽控制试验,探究盐胁迫下AMF、虎尾草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对土著植物羊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显著抑制羊草生长,但能够促进AMF对羊草根系的侵染。(2)盐胁迫下,接种AMF能够提高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羊草地上生物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促进叶片生长和叶绿素合成;而虎尾草伴生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羊草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浓度;AMF与虎尾草伴生共同作用有效缓解了羊草植株损伤,其根系侵染、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叶长、地上生物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得到提高,同时,该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最低。(3)在无盐胁迫处理组中,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外,AMF接种、虎尾草伴生和二者交互处理组的羊草植株生长和生理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

    羊草虎尾草盐胁迫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网络伴生

    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固氮效率的动态研究

    陆保福康文娟师尚礼关键...
    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系统固氮能力的动态变化及高效固氮的发生阶段,提高苜蓿对氮素的转化与利用。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和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LL11共生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接种根瘤菌后紫花苜蓿生长42 d内不同共生阶段的根瘤形态结构、固氮能力、植物表型、可溶性物质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探寻共生过程中高效固氮的发生阶段。结果表明:(1)随着共生天数的增加,有效根瘤数、根瘤直径和根瘤重逐渐增大,42 dpi(接种后天数)有效根瘤数(9。3个)、根瘤重(0。0309 g)和根瘤直径(1。43 mm)达到最大;而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呈先增后减的趋势,35 dpi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最多(992个);(2)35 dpi的固氮酶活性[0。9619 μmol/(g·h)]、豆血红蛋白含量(2。6081 mg/g)、单株固氮潜力(0。0283 μmol/h)均显著高于其他共生时期(P<0。05);(3)接种根瘤菌菌株LL11后,甘农9号紫花苜蓿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提升,并在21 dpi或35 dpi出现了增幅高峰(与对照组相比较),在42 dpi达到最大值;(4)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最高值和最大增幅发生在21 dpi,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值和最大增幅发生在42 dpi;叶片和根系中的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这4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在35 dpi显著高于其他共生阶段(P<0。05)。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35 dpi为高效固氮发生阶段,之后固氮效率开始下降。

    紫花苜蓿苜蓿中华根瘤菌根瘤固氮动态氮代谢关键酶

    氮磷添加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齐非李海港陈薇薇李轲...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施肥对混播草地产量稳定性的影响,在旱作基础上研究氮磷添加对内蒙古中西部轻度盐碱地紫花苜蓿-羊草人工混播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添加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和羊草的产量,2021年9月和2022年6月混播草地豆禾总产量在施肥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均为氮磷处理下的豆禾总产量最高,分别为3。57 t/hm2和4。55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9。38%和85。71%。(2)氮磷添加改变了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和羊草的产量占比。2021年6月,氮添加处理下羊草产量占比为56%;磷添加处理和氮磷添加处理下苜蓿产量占比高于羊草,分别为56%和54%。苜蓿的再生速度高于羊草,使得刈割后混播草地的产量占比发生明显改变。2021年9月,苜蓿产量占比在各处理中均超过76%。2022年6月,苜蓿产量占比在各处理中均超过87%。综上所述,氮磷添加可促使苜蓿-羊草混播草地产量增加。苜蓿作为优势种主导了混播草地的生物量,决定了混播草地产量的稳定性。

    人工草地施肥牧草产量混播盐碱地

    施肥对河西走廊豆禾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孝善吴世文南丽丽傅俊士...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设置不施肥(N0P0K0)、平衡施肥(N2P2K2)、不施氮(N0P2K2)、不施磷(N2P0K2)和不施钾(N2P2K0)5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其对豆禾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P0K0处理相比,4种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豆禾混播草地的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播种当年和生长第2年N2P2K2处理下干草产量、粗蛋白、相对饲喂价值、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N0P0K0 处理高 110。55%、19。72%、12。61%、32。46%、42。58%、85。51%、31。25%和61。17%、18。27%、10。37%、27。68%、33。28%、66。08%、32。00%。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N0P0K0处理低6。26%、6。37%和11。82%、7。71%,且N2P2K2处理的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均高于3种偏施肥处理。综合评价显示,河西走廊豆禾混播草地施肥效应表现为:N2P2K2>N2P2K0>N0P2K2>N2P0K2>N0P0K0,磷是该地区生产力最小养分限制因子。

    施肥河西走廊混播草产量营养品质土壤养分

    叶面喷施微肥对无芒雀麦种子生产的影响

    石国庆吉尔尔格隋晓青杨静...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研究对象,在无芒雀麦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3种微肥(Zn肥、Mn肥和B肥),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最终明确无芒雀麦种子生产适宜的微肥种类、喷施时期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喷施3种微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具体而言,与对照相比,抽穗期喷施0。25%B肥的花序最长(增幅13。89%),抽穗期喷施0。05%B肥的单穗小花数最多(增幅10。84%),孕穗期喷施0。05%Mn肥的单株小穗数最多(增幅23。07%),初花期喷施0。05%Mn肥的单穗种子数(增幅29。50%)、千粒重(增幅17。14%)和种子产量最高(增幅23。42%)。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微肥的施肥方案为:无芒雀麦制种田可选择在初花期喷施Mn肥,喷施浓度控制在0。05%时对种子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无芒雀麦微肥叶面喷施产量构成因子种子产量

    切根+施肥对羊草人工草地草产量及其芽库的影响

    孙世贤杜华哈斯巴特尔李芳...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旱作羊草人工草地多年利用后羊草产量下降、草地生产力降低等问题,本研究以退化羊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不切根、不施肥)、切根+施肥(切根+尿素、切根+磷酸二铵)处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功能性状、种群特征、芽库数量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切根+尿素和切根+磷酸二铵处理对羊草的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切根+尿素和切根+磷酸二铵处理羊草单株的茎粗、株高、叶宽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切根+尿素处理下羊草茎粗、株高和叶宽最大,分别为1。67 cm、48。55 cm和0。65 cm,较对照提高了60。57%、52。77%和44。50%。切根+施肥处理提高了羊草营养枝高度、生殖枝高度、枝条数和干草产量,切根+尿素处理增幅均最大,其中,切根+尿素处理干草产量达359。00 g/m2,增幅达85。24%。切根+磷酸二铵处理显著增加了羊草人工草地的地下芽库数量,羊草芽库达到458个/m2,较对照提高129。00%。另外,切根+磷酸二铵管理措施显著提高了羊草根茎中的茉莉酸(JA)和生长素(IAA)含量,羊草根茎中的JA和IAA与芽库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表明,切根+施肥是退化羊草人工草地管理的有效措施。

    切根施肥羊草人工草地芽库

    低磷胁迫对不同根型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细菌的影响

    夏静南丽丽汪堃马彪...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根蘖型公农4号杂花苜蓿(GN)、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QS)、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LD)为试验材料,利用沙培盆栽试验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3种根型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低磷胁迫(0。01 mmol/L KH2PO4)下,各根型苜蓿总根长、主根长、根尖数、根夹角和侧根数均显著增加,而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平均直径、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均显著降低;QS的总根长、主根长、根总表面积、侧根数、根总体积、根尖数均显著小于GN和LD。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证明,GN的耐低磷能力最强,QS最差。低磷胁迫下,不同根型苜蓿根际土壤细菌香农威纳指数、Chao1指数均有所增加,可能是由于苜蓿根系分泌物的产生降低了逆境对其造成的损伤,从而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在门分类水平上,苜蓿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脱硫菌门和放线菌门;低磷处理增加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脱硫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其相对丰度增加的优势菌群可能与苜蓿抵御低磷胁迫有关。在科分类水平上,厌氧绳菌科、脱硫杆菌科、根瘤菌科和鞘脂单胞菌科是苜蓿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菌科;低磷胁迫使供试苜蓿鞘脂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脱硫杆菌科相对丰度显著下降。

    苜蓿根系低磷胁迫根际细菌群落丰度

    紫花苜蓿毛状根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旦真措郭雨寒李聪李赫...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花苜蓿是我国草食畜牧业首选的优质多年生牧草,为摆脱种子的进口依赖亟须加快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进程,而建立高效、周期短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前提。目前常用的苜蓿叶盘转化法转化周期长、转化难度大,不适用于初期的基因功能鉴定和CRISPR/Cas编辑效率评价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无棣苜蓿"的胚根为外植体材料,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MSgene72216)为Marker基因,将其构建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转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r。1193菌株中诱导毛状根,经过共培养、二次切根、选择培养等过程获得毛状根转化植株后,通过PCR进行毛状根转化效率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2~3周获得用于鉴定的毛状根植株,大幅缩短了转化周期,其生根率可达100。00%,毛状根遗传转化率可达98。33%。该体系的建立对高通量开展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省时省力高效的转化方法,为推动紫花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奠定了基础。

    紫花苜蓿毛状根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