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短花针茅StbCO和StbFT基因全长的克隆与表达差异分析

    赵鸿彬范宇凤张晓馥范月月...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周期调控在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和FT基因位于光周期途径的关键位点.参照转录组数据对响应短花针茅开花的主要调控基因StbCO和StbFT基因进行了克隆、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研究短花针茅植物开花与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StbCO和StbFT基因全长分别为2065bp和1389bp,分别包含1179bp和534bp的完整编码区.亚细胞定位发现,StbCO蛋白位于细胞核,StbFT蛋白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增温和施氮处理下,StbCO和StbFT基因在短花针茅开花的不同时期表达量有较大差异,为进一步解析其在短花针茅开花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短花针茅StbCOStbFT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柳枝稷人工穗芽块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

    柴乖强韦明月封文佳李琳...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柳枝稷Alamo和Cave in rock两个基因型的471块人工穗芽块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糜子叶片表皮蜡质合成基因PmWX2,经过共培养、抗性穗芽块筛选和生根,共获得了 30株转化植株,PCR检测分析表明目的基因PmWX2已整合到柳枝稷基因组中,其最高转化效率为1.23%.对柳枝稷转基因植株苗期叶片的蜡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个转PmWX2基因株系中,Line 2和Line 8的蜡质总量分别是对照的1.7倍和1.5倍,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转基因植株的蜡质成分中,变化最明显的是β-二酮和O H-β-二酮,株系Line 2的β-二酮和O H-β-二酮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134.2%和184.9%,说明糜子PmWX2基因在株系Line 2中已经表达.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分析显示,转基因株系Line 2叶片反面棒状蜡质晶体较野生型显著增多,说明蜡质合成基因PmWX2促进了柳枝稷叶片表皮棒状蜡质晶体的合成及分泌.人工穗芽块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柳枝稷的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方法支撑.

    柳枝稷人工穗芽遗传转化表皮蜡质

    人工修复下退化高寒草甸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段成伟李希来柴瑜徐文印...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有机肥和免耕补播作为有效恢复措施深刻影响着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调查了施有机肥和免耕补播处理土壤-植物-微生物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修复措施的适应性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修复措施处理土壤碳氮磷比平均值为100.07 ∶ 6.53 ∶ 1,表现为明显的碳富集现象;不同修复措施处理植物地上和地下碳氮磷比平均值分别为71.77 ∶ 2.13 ∶ 1和128.25 ∶ 3.44 ∶ 1,表现为明显的碳、氮缺乏或磷富集现象;不同修复措施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比平均值为27.54 ∶ 18.67 ∶ 1,表现出明显的碳缺失和氮富集现象.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磷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物全碳和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之间具有显著的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与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磷与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全氮及地下部分全磷均具有显著的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物地上部分全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揭示,土壤全磷、氮磷比、有机碳、碳氮比和植物地上部分全碳、碳磷比、地下部分碳氮比是共同调控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土壤有机碳仍然是高寒草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施有机肥+免耕补播在恢复退化高寒草甸生态格局以及驱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土壤-植物-微生物化学计量比施有机肥免耕补播高寒草甸

    黑龙江松嫩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碳储量的关系

    王继丰黄庆阳谢立红曹宏杰...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样方法对黑龙江松嫩草地开展植物群落调查,以探知黑龙江松嫩草地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碳储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羊草+寸草苔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群落,而星星草群落和碱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群落.(2)不同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碳储量、地下部分碳储量和植物群落碳储量都有显著差异,野古草群落碳储量高达753g C/m2,而羊草+杂类草群落碳储量显著低于其他群落,仅为125g C/m2.(3)不同植物群落碳储量与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显著线性正相关或负相关.虎尾草群落地上部分碳储量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羊草群落、星星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牛鞭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地上部分碳储量和植物群落碳储量均与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在黑龙江松嫩草地轻度退化显著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指数,而重度和极度退化显著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碳储量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黑龙江松嫩草地物种多样性植物碳储量相关关系

    不同处理方式对沙丘-草甸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

    王志婷刘廷玺童新段利民...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科尔沁草甸草地、沙丘-草甸过渡带草地和沙丘草地为研究区,研究围封禁牧(UNM)、禁牧+割草(M)、禁牧+火烧(F)和围栏外放牧(G)4种处理方式对植被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群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特征以及土壤电导率(ESC)、有机碳(SOC)和土壤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土壤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沙丘-草甸草地的最佳管理方式,为我国半干旱地区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土壤各特征指标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表聚性.(2)沙丘-草甸草地F、M和G处理较UNM处理植被群落多样性特征均增加.(3)沙丘-草甸草地M、F和G处理较UNM处理植被和土壤特征指标差异明显;F处理植被数量特征和土壤特征指标增加,G处理降低,M处理草甸草地植被数量特征和土壤酶活性降低,而沙丘-草甸过渡带草地和沙丘草地均增加.综上所述,控制性火烧是沙丘-草甸草地的最佳管理方式.

    不同草地草地处理方式植被特征土壤酶活性

    高寒半湿润沙地土壤水分与根系生物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苟小林周青平涂卫国陈有军...
    53-6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寒冷半湿润区沙漠化土地土壤水分和植物根系生物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过程,在沙漠化土地种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探究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表层(0~15cm)、中层(15~30cm)、深层(30~45cm)的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总根系生物量、老芒麦根系生物量、其他植物根系生物量在不同恢复年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恢复通过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促进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在恢复3年后达到30.16%,土壤含水量在恢复3年后增加到10.59%;植被恢复促进土壤根系生物量增加,恢复3年后植物总根系生物量增加到6103.21g/m3,但人工种植的老芒麦根系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其他植物根系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加,本土植物生物量逐渐恢复.综上,在高寒半湿润沙漠化土地通过改善土壤水分环境,增加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态恢复过程.

    青藏高原沙漠化生态恢复草本季节性

    种植模式与管理措施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高羊茅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马琦杨利烨石薇常生华...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种植模式(AT ∶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混播;A∶紫花苜蓿单播;T∶高羊茅单播)和管理措施(N1M1∶不施氮,每25d刈割;N1M2∶不施氮,每50d刈割;N1M3∶不施氮,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N2M1∶施氮,每25d刈割;N2M2∶施氮,每50d刈割;N2M3∶施氮,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和高羊茅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T处理的鲜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A和T(P<0.05),其中干草产量分别提高了 22.10%和108.80%,粗蛋白产量分别提高了 25.70%和218.40%,WUE分别提高了6.79%和85.70%.AT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T处理(P<0.05),使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提高.N2M1处理下粗蛋白、粗脂肪含量、WUE及3种草地的鲜干草产量显著提高.综上,AT-N2M1是一种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高羊茅人工草地的管理措施.

    施氮刈割频率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

    平衡施肥对沧州地区苜蓿生长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刘青松贾艳丽肖宇徐玉鹏...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揭示河北沧州地区苜蓿需肥规律,提高苜蓿的产草量和品质,为苜蓿生产提供施肥指导.2014~2019年,在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前营试验站采用"3414"施肥方案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苜蓿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0~20cm 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影响差异较大,其中N2P2K3处理产草量和品质均表现最佳,5年总产草量达到91.77t/hm2,5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分别达到17.42%和140.92.在收获高产优质苜蓿的条件下,氮、磷、钾3种肥料的重要程度分别为钾肥>磷肥>氮肥,明确了钾肥的重要性.同时结合不同施肥处理下0~20cm 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推荐河北沧州地区中等肥力(全氮0.1%~0.2%,碱解氮60~120mg/kg,有效磷10~20mg/kg,速效钾100~200mg/kg)苜蓿土壤地块最佳施肥量为 N 5kg/hm2、P2O5 60kg/hm2、K2O 270kg/hm2.

    施肥苜蓿产量品质土壤养分

    6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对低温的响应

    王晓龙杨曌李红来永才...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苜蓿种子萌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的方法进行恒温(2℃、4℃、6℃、8℃、10℃和25℃)处理,比较分析了 6个苜蓿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的变化,进而评价苜蓿种子萌发期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低温下,所有苜蓿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均呈下降趋势,萌发高峰期随温度降低而后延.6℃为苜蓿种子萌发转折点.经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得出各品种萌发期耐低温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龙牧801>草原3号>中苜1号>敖汉>420>赛迪.

    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抗寒性评价

    留茬高度对全株大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张腾薇吕二锁刘志萍包文龙...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留茬高度对全株大麦青贮品质的影响,在乳熟后期-蜡熟初期刈割大麦并进行青贮.设齐地刈割及留茬10cm两个处理,真空袋青贮40d后比较不同留茬高度大麦青贮前后的营养品质、微生物数量及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大麦留茬10cm处理原料及青贮较齐地刈割处理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粗灰分含量低;与齐地刈割处理相比,留茬10cm大麦青贮处理乳酸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好氧细菌数量、pH值、丁酸含量以及氨态氮/总氮比例显著下降(P<0.05),Kaiser评分增加,大麦发酵品质提高;综上,大麦采用留茬10cm刈割可以改善大麦原料及青贮的营养品质.

    大麦留茬高度青贮品质乳酸菌营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