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患者miR-126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ERK凋亡通路的相关性

    陈冷昕苏鑫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无复流患者miR-126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凋亡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成功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0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无复流组(n=32)和冠脉血流正常的对照组(n=76).检测外周血miR-126、ERK的表达水平及血清TNF-α、ICAM-1、Caspase-3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26对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复流组的外周血miR-126、ERK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ICAM-1、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组患者外周血miR-126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ICAM-1、Caspase-3含量呈负相关,与外周血ERK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外周血miR-126表达水平对PCI术后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miR-126表达降低与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有关,抑制ERK通路并激活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可能是相关的分子机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miR-126细胞凋亡炎症反应ERK通路

    血浆外泌体miR-125a-5p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李亚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血浆外泌体miR-125a-5p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宫颈癌患者,50例正常女性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提取宫颈癌组和对照组血浆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Nano Sight纳米粒度仪检测外泌体颗粒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浆外泌体miR-125a-5p水平.分析宫颈癌患者miR-125a-5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25a-5p诊断宫颈癌的价值.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R-125a-5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5a-5p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FIGO分期及HPV状态有关(P<0.05).血清外泌体miR-125a-5p水平预测宫颈癌AUC为0.713(95%CI:0.561~0.865),截断值为1.2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1%、84.2%.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浆外泌体来源的miR-125a-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对宫颈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宫颈癌外泌体miR-125a-5p诊断

    某院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在ICU及非ICU中的耐药性研究

    许丽君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在ICU及非ICU中的耐药性的差异性,旨在为不同场景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临床送检的25196件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出3963株肺炎克雷伯菌及4084株铜绿假单胞菌,均采用Microflex MALDI TOF质谱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BD Phoenix 100 NMIC/ID4药敏板条对病原菌进行药敏鉴定,同时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补充测定.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在ICU及非ICU内的耐药率均各不相同,ICU内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50%左右,与在非ICU内对上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一致;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庆大霉素、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在ICU的耐药率还低于非ICU内的耐药率.ICU内分离出的铜绿假胞单菌对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四环素的耐药率均为100%,与在非ICU内对上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一致;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50%,高于其在非ICU内对上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将病原菌积极送检,结合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同时需要加强对临床感染菌的药敏变化监测,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选择具有较高敏感性的药物,以此控制以及减缓细菌耐药性的生长,帮助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ICU非ICU耐药性

    严重创伤后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庾胜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严重创伤后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9月~2019年9月严重创伤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人群分布及时间分布特点,并探究其与血栓栓塞事件、患者死亡率等临床事件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严重创伤患者127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为18.1%.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组与血小板正常组患者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及损伤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增多症组患者使用过促血小板生成素的比例显著高于血小板正常组(30.4%vs.0.96%,P<0.01).血小板增多症组最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血小板正常组[(740.3±211.5)×109/L vs.(273.4±132)×109/L,P<0.01],但血小板高峰出现时间晚于血小板正常组(18.3±12.7 d vs.6.4±4.7 d,P<0.01).血小板最高值出现的频数如下:(450~600)×109/L 6例;(600~750)×109/L 7例;(750~900)×109/L 6例;(900~1050)×109/L 2例;(1050~1300)×109/L 1例;(1300~1450)×109/L 0例;(1450~1600)×109/L 1例;>1600×109/L 0例.血小板增多症组和血小板正常组死亡率分别为17.4%vs.13.5%(P=0.62).两组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血小板正常组相比,血小板增多症并未增加动脉血栓栓塞事件、静脉血栓栓塞事件、DVT/PTE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创伤后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并不少见,其血小板最高值出现时间晚于血小板正常者,主要分布在(450~900)×109/L.与血小板正常组相比,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并未增加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严重创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预后

    宫缩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的益处和风险

    黄成慧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产是造成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各种宫缩抑制剂研究的目的是预防早产的发生,增加分娩时的胎龄,并预防与早产相关的并发症.本文旨在总结抗宫缩药的主要类别,并回顾与归纳相关研究资料.总结非甾体类消炎药、钙通道阻滞剂、硫酸镁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益处和风险.钙通道阻滞剂在延长妊娠期和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也最小.宫缩抑制剂,尤其是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对孕妇及其婴儿有益.它们的使用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与其他治疗策略结合使用.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或使用硫酸镁进行神经保护并转移到三级医疗中心救治.期望本研究可以促使妇产科医生、家庭医生能够更好地明确主要类别的宫缩抑制剂以及作用机制,并根据有关潜在益处和风险选择合适的宫缩抑制剂.

    宫缩抑制剂早产钙通道阻滞剂非甾体类消炎药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现状及进展

    陈鲁谭素云夏有兵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风湿免疫科疾病,它主要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发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运动能力以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针灸是一种较为常用且成熟的治疗方式,其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操作方便以及经济实惠等优势.本文通过探究针灸与不同方式联合及单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来验证针灸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发挥的作用,现将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针灸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综述

    中医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评价研究

    查鹏丛伶男王灿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曾用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药防治疫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和经验积累,具有很大优势.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过程中的早期介入和全程干预,为我国此次抗击疫情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供重要支持.为了使相关医疗决策者、临床医生以及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上的疗效和安全性,推动和提升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实践,本文纳入现有高级别循证临床评价研究证据,包括系统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对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论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药中医药证据随机对照试验

    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陈易杨王越业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节炎是一种急性或慢性关节炎症,通常与疼痛和结构损伤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目前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炎症性关节炎.炎症性关节炎可在多种情况下发生,包括自身免疫过程(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晶体沉积(痛风性关节炎)以及感染(化脓性关节炎)介导的关节炎.许多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因此鼓励寻求新疗法.本文目的是对最常见的几种关节炎进行总体概述,简要介绍不同关节炎的疾病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关节炎发病机制治疗进展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及合理使用策略

    栾晶晶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血白蛋白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血液制品.目前我国人血白蛋白的使用存在误区,如作为营养支持,首选用于失血性休克、肝硬化伴腹水及肾病等,用于所有低蛋白血症等,导致医药资源的浪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文献,对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进行综述,梳理其应用要点,探讨合理使用策略,如明确适应证、制定院内应用指南与评估体系、加强宣讲培训等,以期为白蛋白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合理用药改进策略

    参苓健脾胃颗粒研究进展及方向建议

    柳克浩吴晓晨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苓健脾胃颗粒是由10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补脾健胃,利湿止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小儿腹泻病(脾虚泻)等疾病疗效确切.本文对参苓健脾胃颗粒的处方渊源、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制剂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苓健脾胃颗粒研究进展质量控制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