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曲安奈德局部疼痛点封闭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胡金良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局部疼痛点封闭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心收治的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进行局部疼痛点封闭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并统计治疗优良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1.67%、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SS及Lvsholm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KSS及Lv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WOMAC各单项评分和总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WOMAC各单项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SF-36评分有所提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 曲安奈德局部疼痛点封闭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效果,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有效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曲安奈德玻璃酸钠局部疼痛点封闭关节腔内注射

    维生素C联合犀角地黄汤对防治脓毒症合并DIC的疗效观察

    叶国华冼凌军谭其佳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C联合犀角地黄汤治疗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合并DI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犀角地黄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炎症指标、出血倾向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倾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C联合犀角地黄汤治疗脓毒症合并DIC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和炎症反应,降低患者出血倾向.

    维生素C犀角地黄汤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

    替格瑞洛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动力研究

    张蕾胡波彭奇彪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动力研究.方法 将某院2019年2月~2021年5月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速效救心丸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下移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粘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下移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

    替格瑞洛速效救心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药学动力

    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观察

    张伟康黎明叶挺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每次初始剂量为50 mg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每次初始剂量为100 mg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4周随访时两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4周随访时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12周随访时两组NT-proBNP、LVEDd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2周随访时两组LVE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4周随访、12周随访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当,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且每次初始剂量为10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NT-proBNP、LVEDd水平,提高LVEF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短期疗效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沈静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连续坐骨神经阻滞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6例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行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静止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高于对照组,舒芬太尼、曲马多、杜冷丁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30.30%)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较低(P<0.05).结论 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相比,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还可减少术后其他镇痛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

    跟骨骨折坐骨神经阻滞镇痛静脉自控镇痛

    人免疫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炎性因子、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观察

    王雪曾佳贾雪松王维山...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改善其炎性因子、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次纳入对象为皮肤科2020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SLE患者,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各43例,两组均使用环磷酰胺治疗,其中对照组基于此加用糖皮质激素即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人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炎性因子、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比对照组76.74%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TNF-α、IFN-γ、IL-6、IL-8、IL-10、IL-18及IL-37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WBC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3、C4水平及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IgA、IgM、IgG及SLEDAI评分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与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

    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片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因子免疫指标生活质量

    桂枝茯苓颗粒辅助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刘继文黄丽群李艺华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桂枝茯苓颗粒辅助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茯苓颗粒辅助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及月经量、性激素水平、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均有缩小,月经量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孕激素(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茯苓颗粒辅助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性激素水平,有效缩小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安全性高.

    子宫肌瘤桂枝茯苓颗粒米非司酮治疗临床疗效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行无痛取卵术镇痛效果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李宇翔黄海文刘国栋叶玉萍...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取卵术的镇痛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150例行无痛取卵术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试验组采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每组各75例.评估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镇痛效果、性激素水平、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HCG注射日、ET日,两组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CG注射日比较,ET日两组的LH、E2水平降低,P水平升高(P<0.05);与T0比较,T1、T2试验组SBP降低;与T0比较,T1两组DBP、HR上升;与T1比较,T2两组DBP、SBP降低,T2对照组HR上升,T2试验组HR下降(P<0.05);两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呕吐发生率、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体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可缩短行无痛取卵术患者的苏醒时间,镇痛效果好,术中生命体征更加稳定,且对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丙泊酚无痛取卵术镇痛效果性激素水平

    不同剂量间羟胺对剖宫产术中胎盘血管阻力与腰麻后低血压的影响

    杨波杨巍娜王宏赵奕翔...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间羟胺对剖宫产术中胎盘血管阻力与腰麻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50例.所有产妇均在麻醉开始前20 min泵入间羟胺,其中高剂量组产妇泵入间羟胺的速度为0.05μg/(kg·min),低剂量组为0.04μg/(kg·min),对照组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对所有产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三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10 min(T2)的血压与心率,间羟胺泵注前后胎盘血管阻力情况,并对比三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和低血压情况.结果 T1时间对照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T2时间对照组SBP、DBP、HR虽然有所上升,但依然低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T1、T2时间的SBP和DBP水平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HR水平显著升高(P<0.05);三组产妇间羟胺泵注前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血流阻力指数(RI)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间羟胺泵注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产妇S/D、RI水平均降低,对照组间羟胺泵注前后无明显变化,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S/D、R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产妇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显著,对照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结论 剖宫产前采用间羟胺泵注能够稳定产妇生命体征,减轻血管阻力,降低术中低血压情况,但泵注速度0.05μg/(kg·min)与0.04μg/(kg·min)对产妇的影响并无明显区别,因此,以少量泵注为原则,可选择在麻醉前以0.04μg/(kg·min)为速度泵注间羟胺来减轻胎盘血管阻力,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间羟胺剖宫产胎盘血管阻力低血压腰硬联合麻醉

    瑞戈非尼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剂量特点、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陆超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瑞戈非尼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剂量特点、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瑞戈非尼治疗,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瑞戈非尼治疗的剂量特点、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1.25%、疾病控制率46.25%,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4.02±1.23)月、总生存时间(8.27±1.25)月,不良反应发生率82.50%;患者按瑞戈非尼维持剂量分为低、中、高剂量组,三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戈非尼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患者生存获益明显,不同瑞戈非尼维持剂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推荐患者维持剂量为每天120 mg.

    结直肠癌瑞戈非尼剂量特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