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制定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

    陈光傅锐良周京辉何柳君...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制定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在促进该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相关共识指南并结合处方集制定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组织对点评药师进行培训,随机抽查2021年4~6月及2021年8~10月感冒类中成药处方各5000张,参照标准进行系统点评分析.结果 2021年4~6月感冒类中成药处方合理率为97.26%,将点评结果反馈临床并结合宣教考核等方法,在随后的复查中,2021年8~10月该类药物处方合理率升至99.42%,不合理处方数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制定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可显著减少该类药物不合理处方数,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中成药处方点评感冒临床合理用药

    某院血塞通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何春慧陈军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具体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 检索、汇总、分析某院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官方网站中2012~2020年度有关血塞通注射剂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收集到62例血塞通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列为本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1:2.9,年龄分布18~84岁,平均(51±14)岁;55例用药剂量为400 mg;仅23例登记了所应用溶媒的品种;大部分不良反应表现均与皮肤不适反应相关.结论 临床要加强对血塞通注射剂应用时和应用后各个环节的监护,减少不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血塞通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血塞通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用药安全

    某院ICU 1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吴玉婷李娜马莹花慧莲...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ICU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期更好的控制药品风险.方法 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提取2017~2021年来源于ICU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11例,对患者的年龄、涉及药物分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严重程度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患者占比为66.67%;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占比75.68%;涉及的药物种类中占比最高的是抗感染药物(59.46%);累及系统-器官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1.62%);一般药品不良反应占比为75.68%,其中97.62%好转,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占比24.32%,其中81.48%好转.结论 ICU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一般为主,在ICU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60岁以上患者为重点人群,静脉滴注为重点监测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为重点监测药物,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提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信号.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信号

    某院502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顾盼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按照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原患疾病分布、用药情况、所累及器官-系统等方面,对某院2021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502例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2例报告中,男:女为1.048:1,其中51~60岁患者占比最高,为174例(34.66%);原患疾病占比最多为胃癌83例(16.5%);涉及药品构成比最多的为奥沙利铂146例(29.08%);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是血液系统,共546例(74.58%);转归结果为"治愈"及"好转"的ADR共501例(99.8%).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物ADR的主动监测以减少其发生,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抗肿瘤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一例万古霉素药物热退热延迟的病例分析

    岳小会彭丽张庆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及退热延迟的临床特点及与感染鉴别诊断.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万古霉素药物热的诊治过程,分析万古霉素药物热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退热特点及处置措施.结果 及时识别并成功处置了万古霉素药物热及退热延迟,避免了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住院费用增长.结论 熟悉药物热的特点、处置及转归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相关工作的基础.

    临床药师药物热退热延迟万古霉素抗菌药物

    109例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高霞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莫西沙星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1年南通市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部109例ADR中,一般类型104例,严重类型5例;男女比例为1:1.48;原患疾病中以肺炎为最多;既往有药物ADR共9例;ADR涉及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多见;ADR发生时间大多在1 d之内;单独用药91例(83.49%),联合用药共18例(16.51%);转归情况好转81例(74.31%).结论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以轻症居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年龄、性别、既往史因素,必须联合用药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安全用药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对HIF-1α及EGF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

    许金桂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对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75例,联合予以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单药组单独予以仑伐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疾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HIF-1α、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15/75)略高于对照组16.00%(1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应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可显著增强其近期和远期疗效,对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病情恶化并延长生存周期均有积极意义.

    肝癌晚期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仑伐替尼低氧诱导因子-1α表皮生长因子生存情况

    布地格福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陈荟仿张宇璞曾义林刘增彪...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格福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经丰顺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格福吸入三联(ICS/LAMA/LABA),于入组后、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6分钟步行试验、MRC评分、CAT评分差异.结果 用药前,两组6MWT、MRC、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6MWT、MRC、CAT评分开始出现变化,至用药后6个月均较用药前有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用药后3个月及6个月的MRC、CAT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开始出现变化,至用药后6个月均较用药前有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用药后3个月及6个月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出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格福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较佳,且使用单个吸入器代替多个单独的吸入器进行联合治疗,可大大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依从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布地格福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不良反应

    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

    崔慧芳葛俭俭唐霄杨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选用厄贝沙坦、黄葵胶囊联合方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效果及对其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厄贝沙坦治疗,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厄贝沙坦+黄葵胶囊治疗,观察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及炎性因子水平、β2微球蛋白与不良反应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与BU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 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厄贝沙坦、黄葵胶囊联合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有效改善其肾功能,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有效性.

    厄贝沙坦黄葵胶囊慢性肾炎蛋白尿炎性因子

    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胡萍徐淑兰宋冬梅杨熹...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2月~2022年2月门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与核苷类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柔肝化纤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抗病毒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对肝脾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较高,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LT、AST、TBil、LN、HA、PCⅢ、CIV水平均较低,ALB水平较高(P<0.05);Dpv和Dsv较低,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抗病毒效果突出,同时可促进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像学指标也得以恢复.

    柔肝化纤颗粒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