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药师对一例可疑药物引起静脉血栓的分析及宣教

    张玲刘静王丹周丽...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1例可疑药物引起静脉血栓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可疑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患者静脉血栓的案例进行分析,协助临床查找原因,促进合理用药.结果 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不能完全确定使用七叶皂苷钠与发生静脉血栓的直接相关性.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解决临床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与药物使用相关问题,可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合理用药中发挥积极作用.

    静脉血栓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分析临床宣教

    某院常见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黄干忠朱成楼张伟玲叶永琴...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东莞市横沥医院常见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以某院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00例存在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致病菌的耐药率以及耐药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结果 环丙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以及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随着年份处于上升的状态,而庆大霉素、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呋辛随着年份处于下降的状态,阿米卡星在2018~2020年处于上升的状态,但在2021年大幅度下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几乎为0,而环丙沙星耐药率逐年下降,头孢呋辛耐药率逐年上升;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用药频度与耐药率呈负相关,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药频度与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 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与抗生素应用频度具有相关性,为此临床用药时,应积极监测细菌耐药性,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院内感染,禁止泛用广谱抗生素,以此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分析和监控.

    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相关性分析用药频度

    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提高药品库存周转率

    张曼蔡燕陆兵方杰...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活动管理模式后对该院药品库存周转率的管理效果,分析药品库存周转率低的原因并找出对策.方法 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每月的药品库存周转率作为对策实施前组,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每月的药品库存周转率作为对策实施后组.比较QCC活动管理模式应用前后药品库存周转率的改进情况.结果 药品库存周转率从2019年的平均数据1.07提高至2020年的2.27,目标达成率129.03%,进步率112.15%,且符合评审标准.对策实施后,药品库存周转天数显著小于对策实施前天数(P<0.05).结论 经过QCC质控小组活动,药品库存周转率持续≥2,减少药品库存占用的资金,降低管理成本,药品管理模式更精细化,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库存周转率品管圈SPD

    枣庄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分析

    杨公强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枣庄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在峄城区人民医院临床科室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对患者PTGS1、ITGB3、PEAR1、GP1BA、LTC4S进行基因分型,并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地区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评估用药敏感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布情况.结果 269例峄城区急性脑梗死患者PTGS1、ITGB3、PEAR1、GP1BA、LTC4S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9%、0.37%、31.60%、6.69%、15.43%,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患者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PTGS1、PEAR1、GP1BA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阿司匹林低应答及不良反应发生高风险者,分别占0.37%和2.23%.结论 本研究通过相关检测获得枣庄地区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相关药物基因位点突变信息,为今后该地区阿司匹林的个性化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遗传学依据.

    峄城区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基因多态性

    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

    单思阳汤新乐马洁王瑶...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住院患者分离的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浓度梯度法,分析敏感性降低(该杆菌对替加环素)机制,再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菌株中adeB外排泵基因分布的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技术,对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经浓度梯度法检测,替加环素对80株受试菌最低抑菌浓度(MIC)、MIC50、MIC90分别为0.127~3.989μg/ml、1.001μg/ml、2.012μg/ml.依据FDA标准,80株菌株中:敏感78株、占比97.50%,中介2株、占比2.50%.经分析,80株菌株中,共有79株检出adeB外排泵基因,占比98.75%.选取替加环素6株,MIC值分别为0.125/0.25/0.5/1/2/4μg/ml,以上述PCR法测定adeB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对此6个标本的△Ct进行计算,结果显示,随着MIC值的增加,adeB外排泵基因相对表达量并未增加.结论 adeB基因表达调控之外的机制,极可能是该杆菌分离株降低替加环素敏感性的相应机制.

    替加环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抑菌浓度

    阿戈美拉汀与其他精神药物发生胸闷等不良反应的临床比较研究

    邱玉婷陆慧仪郑雷生聂秀霞...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患者采用阿戈美拉汀与其他精神类药物治疗后出现的胸闷等不良反应比较.方法 选取88例在羁押人员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患者,其中70例患者服用其他精神药品,18例患者服用阿戈美拉汀片加劳拉西泮或奥氮平治疗,分析药物使用构成比、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引发胸闷等不良反应情况的系统差异.结果 采用阿戈美拉汀片、奥氮平、劳拉西泮、帕罗西汀、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德巴金和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分别占20.45%、29.55%、12.50%、11.36%、9.09%、7.95%、4.55%和4.55%;采用阿戈美拉汀片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引发胸闷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3.33%和88.89%,与其他精神类药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戈美拉汀片和其他精神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所涉及到的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但是发现服用阿戈美拉汀片后出现了胸闷等新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戈美拉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过程中,效果显著,但亦会引发胸闷等不良反应.

    阿戈美拉汀精神类药物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胸闷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症使用唑来膦酸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王慧敏徐冠宇王俊丽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使用唑来膦酸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及和济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195例骨质疏松使用5 mg注射用唑来膦酸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进行分组,分为发生不良反应组和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5例骨质疏松使用5 mg注射用唑来膦酸钠的患者发热45例,占比23.08%;骨关节疼痛34例,占比17.44%;全身乏力16例,占比8.21%;流感样症状10例,占比5.13%;不良反应总发生105例,占比53.85%;未发生不良反应90例,占比46.1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对比显示,未发生不良反应组的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a、P、碱性磷酸酶、PTH均低于发生不良反应组(P<0.05);未发生不良反应组的合并糖尿病、白细胞数、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发生不良反应组(P<0.05),两组的性别、BMI、吸烟、饮酒、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骨质疏松症家族史、海鲜产品、肉类膳食、饮用牛奶、锻炼时间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a、P、碱性磷酸酶、PTH、骨密度水平均与不良反应无关,而年龄、合并糖尿病是影响唑来膦酸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症使用唑来膦酸钠较为安全可靠,且年龄、合并糖尿病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钠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

    74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魏玲玲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总结其特点,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某院2019~202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74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统计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及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及愈后,分析ADR发生的特点和关联性.结果 74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中,新的一般ADR 45例(占60.81%),严重的ADR 22例(占29.73%),新的严重的7例(占9.46%).男性27例(占36.49%),女性47例(占63.51%).新的/严重ADR静脉滴注的构成比最高.主要涉及12类75个药品品种,排名第一位的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占26.67%).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临床表现以心慌、胸闷最为常见.好转67例(占90.54%),痊愈7例(占9.46%).结论 加强新的/严重ADR的监测和警示,减少ADR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新的/严重的合理用药监测

    2020~2021年某院7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邱卓婵许韩波黄狄娜马楚雄...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021年某院上报的7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用药途径、用药原因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760例ADR中,男性356例,占46.8%;女性404例,占53.2%;60~69岁年龄段患者的比例最高,占21.6%,其次是50~59岁年龄段的患者,占20.3%.静脉滴注发生率最高有598例,占78.7%;其次是口服给药有82例,占10.8%.ADR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抗肿瘤类药物(123例,占16.2%)、抗感染类药物(104例,占13.7%)、心血管系统类药物(90例,占11.8%)、消化系统类药物(84例,占11.1%)、呼吸系统类药物(75例,占9.9%).其中,抗肿瘤药物中,发生ADR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奥沙利铂注射液(32例,占26.0%)、顺铂注射液(25例,占20.3%)、多西他赛注射液(20例,占16.3%)、注射奈达铂(20例,占16.3%)、卡铂注射液(18例,占14.6%);抗感染药物中,发生ADR前5的药品分别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例,占9.6%)、注射用头孢曲松钠(9例,占8.6%)、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7例,占6.7%)、注射用头孢他啶(6例,占5.8%)、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5例,占4.8%).新的ADR报告243例,其中排名前3位的为米索前列醇片(9例,占3.7%),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8例,占3.3%),氨甲环酸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注射用尼麦角林(均为7例,占2.9%);新的ADR中严重的有4例,分别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液.结论 在临床用药中,应重点监测抗肿瘤类药物和抗感染类药物的使用,同时应注意中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消化道系统反应是常见的ADR发生信号.在临床中应不断的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减少ADR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分析监测

    一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和白细胞减少的案例分析

    李静史存发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患者药物热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并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的1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和白细胞减少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发生药物热和白细胞减少在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0 d后,给予停药处理,患者停药第2日体温正常.结论 对于长期大剂量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血常规变化情况,及时识别药品不良反应,给予对应处理,避免药害事件发生.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热白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