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帕博利珠单抗上市后安全信号的数据挖掘与分析

    邓高敏黄光明杨玉芳张宏亮...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和分析帕博利珠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OpenFDA)检索帕博利珠单抗2014年9月4日~2021年8月31日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与首选术语(PT)对挖掘的信号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帕博利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30391份,根据筛选条件检测出a≥3且ROR的95%CI下限>1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54个,涉及12个系统器官,不良反应报告31745个.除了信号较为强烈的垂体炎、重症肌无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肺部炎症、心肌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间质性肺炎和结肠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亢进等说明书已收录的不良事件外,呼吸衰竭、肺栓塞、急性肾损伤、肾功能衰竭、构音障碍、心力衰竭、口腔炎等说明书未收录的不良事件也显示出了较强信号.结论基于OpenFDA数据库能对帕博利珠单抗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多维度的挖掘分析,用药过程中应开展药学监护,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帕博利珠单抗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检测数据挖掘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冯尹虹尹美芳凌文培罗春钰...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温经汤缓解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温经汤的化学成分及靶点,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原发性痛经主要靶点.取交集,结合活性成分和中药,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借助DAVID分析平台进行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最后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 获得温经汤与原发性痛经相关成分199个,靶点86个,其中包括槲皮素、苯甲酰芍药苷等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VEGFA、AKT1、IL-6等.GO分析结果得到生物过程的条目有430条,主要涉及平滑肌细胞增殖正向调控、类固醇代谢过程、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调控等方面.KEGG分析结果中共收集到87条信号通路,主要与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花生四烯酸代谢)、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TNF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温经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治疗原发性痛经,为阐明温经汤的治疗机制、扩大温经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温经汤原发性痛经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川藿醒神滴鼻剂治疗昏迷机制研究

    王悦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藿醒神滴鼻剂干预昏迷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NKI、PubMed收集整理川藿醒神滴鼻剂组方的4味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使用SwissTargetPredition数据库对成分进行靶点预测;GeneCards数据库对昏迷疾病靶点进行筛选;利用Venny 2.1.0绘制韦恩图;利用Cytoscape 3.7.2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STRING 11.0获得PPI网络关系;通过DAVID 6.8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PyMOL 2.3.0和Ligplotv 2.24对对接结果进行相互作用模式分析.结果 获得挥发油主要成分共44个,包括新蛇床内酯(Neocnidilide)、洋川芎内酯A(Senkyunolide A)、藁本内酯[(Z)-Ligustilide]、3-正丁烯基苯酞(3-Butylidenephthalide)、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松油烯(gamma-Terpinene)、4-萜烯醇(Terpinen-4-ol)、萜品油烯(Terpinolene)等,药物作用靶点328个,治疗昏迷的可能作用靶点108个,关键作用靶点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等,与昏迷疾病发展有关的重点通路20条,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关键成分Neocnidilide、Α-细辛醚(alpha-Asarone)、4-Vinylguaiacol、广藿香酮(Dhelwangin)能稳定结合并通过AKT1、MAPK3、APP发生相互作用,Neocnidilide与AKT1、MAPK3、APP结合力最强.结论 本研究为川藿醒神滴鼻剂干预昏迷的有效成分基础提供理论基础,证实了川藿醒神滴鼻剂可多通路、多靶点干预昏迷,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鼻腔给药川藿醒神滴鼻剂昏迷促醒

    藤黄健骨丸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7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赵昱玮南敏伦司英奇林宇琪...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藤黄健骨丸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柚皮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为10μl.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11批藤黄健骨丸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从11批藤黄健骨丸指纹图谱中共标定2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8以上.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97.70% ~99.25%,RSD 0.53% ~1.57%.结论 所建指纹图谱重复性好,准确,可用于藤黄健骨丸的质量控制.

    藤黄健骨丸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化学成分

    替罗非班对脑血管支架置入后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

    刘秋弟秦柱贵陈圣昌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对脑血管支架置入后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2月~2022年10月纳入的106例脑血管支架置入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6.7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栓塞、静脉血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5.09%(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结论 替罗非班应用于脑血管支架置入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替罗非班脑血管支架置入血栓形成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满意度

    临床分离的7株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点

    刘志伟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分离的7株新德里金属 β-内酰胺酶-1(NDM-1)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并分析其生物学特点.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临床分离的115株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为研究对象,以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完成菌株鉴定,分离出携带NDM-1基因阳性菌株,并对所有阳性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将获取扩增产物应用接合转移试验、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分析其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115株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中,共分离出7株携带NDM-1基因菌株,包括2株(3.65%)肺炎克雷伯菌、3株(12.50%)阴沟肠杆菌、1株(5.56%)弗氏柠檬酸杆菌、1株(8.33%)大肠埃希菌;7株携带NDM-1基因菌株中,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现出对氟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药物具良好敏感性,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较高;接合转移试验中,除大肠杆菌外,其余菌株均与大肠埃希菌J53接合成功;改良Hodge试验中,所有菌株均表现为阳性;耐药基因中,除1株阴沟肠杆菌、1株弗氏柠檬酸杆菌耐药基因仅为NDM-1外,其余菌株均含多种耐药基因(SHV、DNA-1、CTX-M-1);PFGE同源性分析中,2株菌株PFGE谱带相同.结论 NDM-1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但对氟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药物具良好敏感性;NDM-1耐药基因有水平转移能力,部分菌株存在同源性.

    NDM-1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特点分子生物学

    祖师麻膏药及不同萃取部位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试验研究

    赵苗苗马骏孙涛朱仁愿...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祖师麻膏药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多次给药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并探索刺激性或过敏性成分存在部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将祖师麻膏药及其不同萃取部位涂于右侧脱毛区,左侧为对照,连续给药7 d,观察给药7 d和停药后72 h皮肤状况并记录.白色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祖师麻膏药组、石油醚组、二氯甲烷组、乙酸乙酯组、水层组,于第0、7、14天右侧脱毛皮肤给药致敏,第28天左侧脱毛皮肤给药激发,观察是否引起过敏性反应.结果 祖师麻膏药、石油醚、二氯甲烷部位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均出现轻微红斑、水肿反应,乙酸乙酯部位、水层部位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均无红斑、水肿反应.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各组皮肤均未出现明显红斑、水肿等过敏性反应.结论 祖师麻膏药具有轻微刺激性,无过敏性,刺激性成分可能存在于石油醚部位和二氯甲烷部位.

    祖师麻膏药不同萃取部位皮肤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

    黄精中多糖的含量不确定度评定

    杨跃龙龚力民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多糖在黄精中的含量不确定程度进行了评价,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查找不确定度的来源、评估和统计单个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和合成不确定度.经过UV-Vis法测定,多糖在黄精中的含量为68.15 mg/g,其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0148,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016 mg/g(k=2).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多糖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对照溶液的制备和标准曲线的的拟合.

    不确定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多糖

    拉莫三嗪微孔膜缓释片的缓释骨架材料种类及包衣膜的处方优化

    卢巧玲林志东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拉莫三嗪微孔膜缓释片的缓释骨架材料,考察拉莫三嗪微孔膜缓释片包衣膜Eudragit RS 30D:Eudragit RL 30D不同比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及薄膜包衣技术制备拉莫三嗪微孔膜包衣片,固定拉莫三嗪其他组分,考察不同黏度HPMC K100 LV CR、HPMC K4M CR、HPMC K15M CR对拉莫三嗪微孔膜缓释片的影响,并用HPLC测定各样品浓度的峰面积,求算药物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固定包衣增重及致孔剂的量,考察Eudragit RS 30D:Eudragit RL 30D为1∶1、2:1、3:1、5:1四种比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 拉莫三嗪微孔膜缓释片缓释骨架材料选择HPMC K100 LV CR累积释放百分率相对较大;Eudragit RL 30D的用量越大,药物释放越快.结论 拉莫三嗪微孔膜缓释片缓释骨架材料HPMC黏度越大,则其水化速率越大,制剂表面越易形成凝胶层,从而更有效控制难溶性药物的释放.Eudragit RL 30D和Eudragit RS 30D均不溶于水和消化液,但能在水中溶胀,相近的化学结构和特性,使两者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从而调整其混合物的渗透性,获得满意的释药速率和机械强度的包衣膜.

    拉莫三嗪缓控释制剂微孔膜缓释片处方优化羟丙甲纤维素包衣膜

    某院质子泵抑制剂在儿科门诊合理用药分析

    林春兰蔡娅娟佘润雪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某院质子泵抑制剂在儿科门诊合理用药分析,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2020年1月~12月某院儿科门诊的359份质子泵抑制剂处方,分析这些处方的具体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根据统计显示,儿科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为埃索美拉唑肠溶片、艾普拉唑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注射用埃索美拉唑、注射用奥美拉唑、注射用兰索拉唑、注射用雷贝拉唑;口服肠溶剂型较多,注射给药相对较少;用药不合理主要涉及配伍及联用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给药方式不适宜、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药物使用时间不当;质子泵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较多的为抗菌药,占有171份(47.6%),其余有胃黏膜保护剂116份(32.3%)、助消化药72份(20.1%).结论 研究显示,儿科门诊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大部分是合理的,少数存在不合理现象,因此儿科门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规范操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改进,确保患者合理和安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儿科门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