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刘宁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22年1月~12月的312例患者的中药处方,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 156)和观察组(n= 156),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中药处方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中药处方分析.评估两组患者中药处方的调剂情况、中药处方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中药处方调剂不合格率、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付数量、药材味数、金额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药调剂中采用中药处方分析可有效保障处方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满意度,促进中药治疗的效果.

    中药处方分析中药调剂实施效果中药处方指标

    通络联合益肾健脾法治疗早期脾肾两虚型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观察

    田筱杰张罡马旺霞汤鸽...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通络联合益肾健脾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脾肾两虚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脾肾两虚证)患者90例,按照1∶1∶1随机分为对照组、益肾健脾组和益肾健脾加通络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益肾健脾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茯菟丹加减治疗,益肾健脾加通络组在益肾健脾组的基础上加用水蛭颗粒,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症状评分、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PRO)、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三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3.3%,益肾健脾组总有效率为69.0%,益肾健脾加通络组总有效率为82.3%,益肾健脾加通络组和益肾健脾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01).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症状改善,其中两中药组脾肾两虚相关症状改善明显(P<0.05),其中视物模糊症状改善情况益肾健脾加通络组优于益肾健脾组(P<0.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U-mAlb、UACR、24 h-PRO、NAG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中药组FBG、U-mAlb、UACR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益肾健脾加通络组与益肾健脾组比较,U-mAlb、UACR、NAG水平有改善(P<0.05),但两组24 h-PRO、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SCr、BUN、eGFR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健脾法可有效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脾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空腹血糖、减少蛋白尿,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基础治疗,并且联合通络法可进一步提升减少蛋白尿的疗效.

    糖尿病肾脏病通络益肾健脾2型糖尿病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臧豹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2 月 30 日纳入的78 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 39)和观察组(n= 39),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食管癌根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肺功能、血气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胸腔引流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及FEV1 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 和SaO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 25.64%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 7.6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 中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较传统的开放式食管癌手术可改善食道癌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减轻肺功能损伤,减少对患者血气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肺功能血气指标

    血清PAR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李慧敏王莲子王中新李涛...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白蛋白比值(Platelet/albumin,PAR)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在UC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12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确诊为UC活动期的住院患者 120 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改良Mayo评分分为轻中度活动组(60 例)、重度活动组(60 例).另选取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104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室指标差异及不同严重程度UC活动期患者间的血小板/白蛋白比值(PAR)、白细胞计数(WB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红蛋白(Hb)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WBC、血小板(PLT)、PAR均高于对照组,而白蛋白(ALB)、Hb、AST、ALT均低于对照组.重度活动组WBC、PLT、PAR均高于轻中度活动组,而ALB、Hb、AST、ALT水平均低于轻中度活动组.将以上指标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R可作为判断UC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HR= 2.489,95%CI:1.168~5.304,P= 0.018).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AR预测重度UC的AUC为 0.673,最佳截断值为 6.7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1.67%、71.67%.结论 血清PAR水平可以作为判断UC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或可作为评价UC病情的新指标,从而实现UC患者的早期干预以改善其整体预后.

    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白蛋白比值严重程度

    PPD试验和ApoA-1水平对ATB-DILI的预测价值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王芳刘俊英王如潇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核菌素(PPD)试验及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预测价值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院 2020 年 9 月~2022 年 10 月符合标准的 62 例肺结核患者,并根据是否出现ATB-DILI分为观察组(n= 31)和对照组(n= 31).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TB-DILI发生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两种指标对ATB-DILI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结核菌素皮肤(PPD)试验反应强度及ApoA-1、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A-1 和PPD试验反应强度为影响ATB-DIL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显示,PPD试验及ApoA-1 水平对ATB-DIL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PPD试验及ApoA-1 水平对ATB-DILI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联合检测对于ATB-DILI的预测的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结核菌素试验血清载脂蛋白A1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预测价值影响因素

    神经传导联合交感皮肤反应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

    周青韩利红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联合交感皮肤反应检测 2 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12 月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99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检测方法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表现且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的患者归为DPN组(33 例),无DPN临床表现而仅有电生理检查异常的患者归为亚临床DPN组(33 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归为NDPN组(33 例);并且将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即DPN组与亚临床DPN组)的患者归为糖尿病神经性病变患者(66 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交感皮肤反应,评估神经传导速度联合交感皮肤反应检测在 2 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DPN组、亚临床DPN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比NDPN组慢(P<0.05);DPN组和亚临床DPN组的上、下肢平均潜伏期与NDPN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0.05);DPN组和亚临床DPN组的平均波幅与NDPN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对于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诊断,神经传导联合交感皮肤反应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最高为 96.96%.建立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曲线结果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交感皮肤反应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95、0.636、0.826,灵敏度分别为 77.95%、71.72%、89.48%,特异度分别为 72.95%、75.58%、86.35%,两者联合诊断 2 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联合交感皮肤反应检测 2 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对患者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进行检测,为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确诊提供客观指标支持.

    神经传导速度交感皮肤反应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价值

    血清lp(a)、cTnI及和肽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李方帅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脂蛋白(a)[lp(a)]、肌钙蛋白I(cTnI)及和肽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70 例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患者,比较所有患者在不同胸痛时间的lp(a)、cTnI及和肽素的水平,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MACE组)和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非MACE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lp(a)、cTnI及和肽素的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的价值,为该病早期预测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胸痛 6 h、8 h、12 h、24 h的lp(a)及和肽素水平呈下降的趋势,而cTnI水平则呈上升的趋势(P<0.05);MACE组与非MACE组的Killip分级≥2 级、左室射血分数、lp(a)、cTnI及和肽素水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cTnI及和肽素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p(a)、cTnI及和肽素三者均对急性心肌梗死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不良预后患者的cTnI水平则呈上升的趋势,lp(a)及和肽素水平均呈下降的趋势,lp(a)、cTnI及和肽素 3 种元素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相对较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检测指标,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血清脂蛋白(a)肌钙蛋白I和肽素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改良B-Lynch术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的影响

    单婉君田玲吴梦丽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 2020年 1 月~2022 年 8 月 126 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组,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 63 例.对照组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子宫动脉结扎术的基础上实施改良B-Lynch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中与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两组的凝血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3.65%,高于对照组的 80.95%(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 24 h内出血量、手术前后Hb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输血量、24 h内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AngⅡ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4.76%,低于对照组的 15.87%(P<0.05).结论 改良B-Lynch术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提高凝血因子、AngⅡ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良B-Lynch术子宫动脉结扎术难治性产后出血凝血因子并发症发生率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李鑫钻黑明伟张再升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革兰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其感染率高、致病力强,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耐药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导致Hp根除率下降,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目前,已超过 240 种天然药物成分证明对Hp活性有抑制作用,这可能对人类合成新型抗菌药物予以启迪.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多酚类物质,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具有抗Hp活性的物质,其机制包括抗尿素酶、抑制Hp VacA基因和CagA基因表达、改变Hp耐药等.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抑制Hp感染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幽门螺杆菌感染作用机制

    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刘岩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文献表明,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很可能在疾病过程的某个阶段不遵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多年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行回顾性综述,其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包括社会人口特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疾病因素(包括精神症状、疾病持续时间、药物滥用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健康信念和社会支持)等.通过本综述,旨在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供参考.

    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