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

徐肇敏

月刊

1674-8182

zglczz@163.com

025-83243580

210009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中国临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脂质代谢重编程对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影响的研究进展

    肖辛瑶郭舜尧陆海艳沈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的主要类型,占比85%~9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使用极大改善了 NSCLC患者的预后.然而,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获得性耐药,从而导致疾病的复发、进展、甚至患者的死亡.代谢重编程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是指肿瘤细胞为满足能量需求而发生代谢改变.在多种癌症中,肿瘤细胞的脂质合成、分布以及分解代谢发生了改变,以适应肿瘤微环境中营养、氧气匮乏的特点.本文主要关注NSCLC中,脂质代谢重编程如何导致EGFR-TKIs的耐药以及如何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增加NSCLC对于EGFR-TKIs的敏感性,归纳并总结现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GFR-TKIs耐药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非小细胞肺癌脂质代谢重编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他汀类药物

    肥大细胞在实体瘤中的作用及机制

    骆洋张青张曙章建国...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大细胞(mast cells)是一种先天免疫细胞,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与过敏性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浸润和血管生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肿瘤的诊断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肥大细胞一旦浸润实体瘤,就被称为肿瘤相关肥大细胞(TAMCs),是肿瘤组织中极受争议的免疫细胞之一,具有显著的异质性.鉴于肥大细胞在炎症和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肥大细胞在实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加深对肥大细胞与肿瘤关系的认识.

    肥大细胞肿瘤相关肥大细胞实体瘤肿瘤微环境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肿瘤促进肿瘤抑制

    循环肿瘤D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蔡若雪周国仁
    12-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液体活检因其无创、易获得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并探索.其中,循环肿瘤DNA作为血浆中游离DNA中的一种,是液体活检的重要检测成分.近年来循环肿瘤D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就循环肿瘤DNA对NSCLC的术后复发、辅助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相关预测作用的新研究成果展开综述,为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循环肿瘤DNA液体活检非小细胞肺癌复发辅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与肺癌关联的研究进展

    李逸轩周静张静肖莎...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实体肿瘤类型之一,近年来肺癌生存率有所提升,但其预后及5年生存率仍然欠佳.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环境污染、职业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形式多样,且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及药理过程,烟草中主要成分之一——尼古丁进入人体后,可由nAChRs介导产生作用.研究发现不同亚型的nAChRs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且可对其功能产生影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流行病学的研究策略,可更好地挖掘出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SNP位点,进而使寻找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靶标和药物成为可能.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肺癌的全球流行情况、nAChRs相关基因SNP及其功能与肺癌的关联研究等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肺癌的精准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肺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吸烟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研究进展

    白团丽李振坤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而肺栓塞一般是深静脉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所致,具有突发性和致死性的特点.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世界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肺栓塞是肺癌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使肺癌的症状更加复杂和不易区分,正确的识别诊断和有效的抗凝治疗可降低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病死率.因此,本研究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肺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恶性肺小结节371例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

    陆晓旻王晓镇海文孙怡...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恶性肺小结节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以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行肺小结节手术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分子病理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患者371例,原位癌39例,微浸润腺癌164例,浸润腺癌168例;女性69.8%,男性30.2%,女性占多数;87.6%患者不吸烟;右肺上叶的恶性结节最多(37.5%),其次为左肺下叶(18.6%).不同病理类型比较,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4.1±10.9)、(52.2±12.6)和(59.1±9.9)岁(F=16.05,P<0.01),吸烟率分别为 10.3%、3.7%和 21.4%(x2=24.31,P<0.01),瘤体直径中位值分别为0.55、0.60、0.80cm(H=76.13,P<0.01),均以浸润腺癌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浸润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21外显子、肿瘤抑制蛋白p53(TP53)的突变频率高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P<0.05),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外显子20in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2K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的突变频率低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可能有下列特性:女性、不吸烟、位于右肺上叶多见.三种病理类型的恶性结节中,年龄、吸烟率、瘤体直径和驱动基因突变频率存在差异.

    肺小结节,恶性原位癌微浸润腺癌浸润腺癌分子病理学特征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

    汪斐刘佩蒲嘉泽俞军...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及卡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腺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培美曲赛联合卡铂治疗,n=48)及替雷利珠单抗组(培美曲赛+卡铂+替雷利珠单抗,n=46),以21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血清指标(IGF-1、IGFBP-3)变化,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替雷利珠单抗组临床疗效优于化疗组,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组(58.70%vs 29.17%,x2=8.329,P<0.01).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CD4+、CD4+/CD8+及IGFBP-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替雷利珠单抗组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CD8+及IGF-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替雷利珠单抗组低于化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CD4+/CD8+平衡,调节血清IGF-1、IGFBP-3水平,不良反应可控,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肺腺癌,晚期替雷利珠单克隆抗体卡铂培美曲赛免疫功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不同分割剂量超分割放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

    徐彦赵世恩于昌徐叶鑫...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采用不同分割剂量超分割放疗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限期SCLC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化疗和超分割放疗,对照组放疗的总剂量是45 Gy,观察组放疗的总剂量是60 Gy.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43%vs 71.43%,x2=4.629,P=0.031);观察组患者1、2、3年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不影响疗程.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限期SCLC患者,适当加大分割剂量,则近远期疗效更好,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更高,且毒副反应未明显增多,安全性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超分割放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疗效,近期,远期毒副反应

    对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

    《中国临床研究》编辑部
    38页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关键靶点筛选与验证

    马红霞李风森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联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癌(COPD-LC)的生物学机制及其潜在的核心治疗靶点,并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门诊就诊的COPD、肺癌患者以及体检的健康人员的尿液标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蛋白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预测COPD-LC的关键靶点,最后采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上述分子进行验证.结果 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存在157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67个,下调90个;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癌组存在306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132个,下调174个;此外,本研究基于相互作用基因检索工具(STRING)平台,将上述差异蛋白进行PPI分析.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COPD-LC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区域、溶酶体、细胞外空间、淀粉酶活性、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防御/免疫蛋白活性等方面.在GEO数据库中搜索关于COPD和肺癌患者微阵列数据,最终纳入GSE8581和GSE43346共2个数据集,在GSE8581数据集中共识别出13 605个差异基因,在GSE43346数据集中识别出 3 403个差异基因,进一步分析GSE8581、GSE43346数据集与COPD-LC中差异基因的重叠程度,发现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LTBP)4、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LU)、泛素蛋白连接酶E3成分N-识别蛋白4(UBR4)、DNA损伤结合蛋白1-CULA相关因子(DCAF)5等4个重叠蛋白,最后在GEO数据集中获得验证.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 LTBP4、NAGLU、UBR4、DCAF5等4个COPD-LC的潜在治疗靶点,其中靶点NAGLU、UBR4、DCAF5在COPD和肺癌中鲜有报道.上述蛋白在COPD和肺癌中均显著低表达,或可成为COPD-LC的重要诊断与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蛋白质组学潜在性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4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苷酶泛素蛋白连接酶E3成分N-识别蛋白4DNA损伤结合蛋白1-CUL4相关因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