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

徐肇敏

月刊

1674-8182

zglczz@163.com

025-83243580

210009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中国临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吴腾飞赵瑾瑾林建秀田赟...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位居前列.我国大部分胃癌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理想,预后差.在靶向治疗出现前,氟尿嘧啶和铂类等药物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但临床获益有限.靶向治疗作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新型治疗方法,已被实践和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证实可以明显改善胃癌患者尤其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介绍了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等在内的胃癌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考和方向.

    胃癌靶向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Claudin18.2——胃癌治疗的新兴靶点

    王羌成鲍军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Claudin18.2(CLDN18.2)是一种跨膜蛋白,作为紧密连接的主要成分,在维持屏障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CLDN18.2在健康组织中不表达,在胃黏膜的分化上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CLDN18.2也可在胃癌、食管癌、卵巢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或异位激活.基于其特异性表达的特点,CLDN18.2已经成为抗胃癌药物研发中的明星靶点.本文对CLDN18.2在胃癌中表达特点、调控方式、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靶向CLDN18.2的临床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Claudin18.2胃癌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抗体药物偶联物

    胃癌的代谢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意义

    杨艳平肖文轩赵姣雅刘屹...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具有广泛的转移和高死亡率,其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代谢组学的出现,使代谢调节和癌症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胃癌引起的重要代谢改变,并对其治疗意义进行思考与展望.

    胃癌糖酵解谷氨酰胺分解脂质代谢

    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

    王舟汪文杰徐伟沈亦敏...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胃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微卫星不稳定(MSI)胃癌是由于机体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缺陷导致的一种特殊的胃癌类型.对MSI胃癌的临床特征、分子机制以及预后进行研究发现,这类患者相较于普通类型的胃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好的预后.但目前国内外对MSI胃癌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意在从MSI的概念、MSI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MSI胃癌的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化疗免疫治疗氟尿嘧啶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

    氨基酸代谢调控胃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易曼婷李东芳
    188-19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肿瘤微环境中,氨基酸是构成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其代谢过程中的部分蛋白质或关键酶有望成为肿瘤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研究发现部分氨基酸含量在正常人和胃癌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氨基酸代谢也被证实参与激活PI3K/AKT/mTOR通路,该通路是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分裂、自噬等活动的主要通路之一,氨基酸代谢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激活该通路相关靶点来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此外,氨基酸代谢对于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分化有着重要生物学作用,可以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对肿瘤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氨基酸代谢PI3K/AKT/mTOR通路胃癌免疫自噬谷氨酰胺亮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美丽袁忆航杨晖阮露晞...
    19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于肿瘤前列,且预后差,尤其是中晚期胃癌,即便采取了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也很低.精准医疗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已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热门靶点.本文就胃癌中常见的FGFR改变类型和近年FGFR抑制剂在胃癌领域中的探索进行综述,并对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胃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配体陷阱单克隆抗体基因扩增基因突变基因重排

    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安康卢梦晗孙炜
    197-200,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最主要方法,但胃癌手术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为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认可.本文对中医治疗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穴位敷贴等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胃癌中医药术后并发症胃肠功能障碍针灸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代德柱时谨宋旭东丁凡...
    20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行全胃切除(TG)和近端胃切除(PG)根治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两种不同切除范围的优劣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由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按照手术切除范围对其进行分组,其中PG组43例,TG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等.结果 TG组手术时间长于PG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G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于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和TG组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3%和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G相比,PG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营养状态的恢复,临床应采取优化的重建方法来减少患者的反流.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胃肿瘤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反流性食管炎淋巴结清扫

    循环肿瘤细胞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晚期胃癌疗效

    阮露晞郭仁宏张全安雷靖...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晚期胃癌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及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一线治疗的3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X-tile软件计算CTC和NLR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CTC组(CTC>15,n=21)和低CTC组(CTC≤15,n=15),高NLR组(NLR>2.32,n=20)和低NLR组(NLR≤2.32,n=16).COX回归分析和生存曲线用于分析CTC,NLR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TC、NLR和两者联合对晚期胃癌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TC(HR=7.441,P=0.045)和NLR(HR=4.690,P=0.011)与晚期胃癌患者的PFS有关.低CTC组和低NLR组患者的PFS分别长于高CTC组和高NLR组(P<0.01).同时具有高CTC和高NLR的患者PFS最短(P<0.01).与CTC和NLR单一因素预测相比,两者联合预测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疗效最佳(AUC=0.746).结论 CTC和NLR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子,CTC联合NLR能更好地预测晚期胃癌疗效.

    循环肿瘤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胃癌,晚期一线治疗无进展生存期

    术前紫杉醇周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梁博闻朋浩朱敏敏
    212-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紫杉醇周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术前2周开始行新辅助化疗,采用紫杉醇周疗模式,剂量175 mg/m2,连续2周,后行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视觉模拟评分(VAS)、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和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 6.67%,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行术前紫杉醇周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及胃癌根治术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胃癌紫杉醇新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