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

徐肇敏

月刊

1674-8182

zglczz@163.com

025-83243580

210009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中国临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癌脉管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张宇飏王洪江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已成为目前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诊疗原则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组织学和分子学病理特征.然而,乳腺癌的全身性转移始于癌细胞侵入原发肿瘤部位及其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病理学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脉管内皮标记技术的结合,得以区分淋巴管与血管侵袭,并认识到淋巴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进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本文归纳了近年乳腺癌特异性脉管内皮标记物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及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揭示乳腺癌的进展机制、探索其新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乳腺癌脉管内皮标记物脉管癌栓淋巴管生成血管生成平足蛋白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内皮糖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

    乳腺癌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黄妙君滕玥玥黄胜超李建文...
    334-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具有生育潜能的女性中,乳腺癌化学治疗导致的卵巢功能紊乱具有深远的影响.卵巢功能减退短期可表现为停经、月经紊乱、潮热盗汗、生育能力受损,远期可表现为心血管风险增加、骨密度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等.化疗药物导致卵巢功能减退与药物种类、接受化疗的次数、化疗的剂量、患者的年龄有密切相关性.卵巢功能的保护药物众多,但在临床应用目前仍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主,其他卵巢保护药物普遍缺乏临床实验数据,其安全性以及对化疗疗效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的研究.

    乳腺癌卵巢储备功能辅助化学治疗环磷酰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铂类蒽环类紫杉烷类生育力保护戈舍瑞林他莫昔芬

    死盒蛋白5在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葛梦迪贺紫薇杨磊刘成祥...
    339-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作为威胁我国女性生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提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是治疗的重点以及难点.死盒蛋白5(DDX5)作为一种调节RNA生物功能的加工因子,是参与调控RNA剪切、核糖体生物功能、转录、翻译的多维功能蛋白,可通过基因扩增、激活致癌因子、增强上皮间质转化、重组细胞骨架来促进乳腺癌增殖、侵袭、转移,同时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与复发的标志物.本文综述了DDX5在促进乳腺癌增殖、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其对乳腺癌分型、预后、复发的意义以及现有的中药干预DDX5影响乳腺癌的临床报道,以期为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思路提供新角度.

    死盒蛋白5乳腺癌预后增殖侵袭转移人参皂苷

    人工智能在乳腺癌超声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邹明池冉海涛姚延峰
    344-347,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声是乳腺癌筛查的一线检查方法,BI-RADS的应用使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相对一致性,但仍不同程度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乳腺超声从基于二维静态图像分析、到动态捕获病灶和关键帧分析、到全自动乳腺容积扫查和多模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建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性能不断提升和完善.人工智能超声的应用可辅助超声医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乳腺癌的筛查和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影像组学乳腺癌超声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超声医师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对三阴性乳腺癌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丁小云曹迪马小霞胡志强...
    348-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免疫治疗中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特瑞普利单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在雌性BALB/C小鼠40只中,随机选取8只不接种肿瘤作为空白组,余32只接种4T1细胞建立TNBC模型,随机分为特瑞普利组(n=8,第3、6、9天通过尾静脉注射10 mg/kg的特瑞普利单抗)、阿帕替尼组(n=8,每天灌胃60 mg/kg的甲磺酸阿帕替尼,连续给药21 d)、联合组(n=8,甲磺酸阿帕替尼、特瑞普利单抗给药方法剂量同各单药组)及模型组(n=8,同时点灌胃和尾静脉注射与给药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监测小鼠肿瘤体积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各组小鼠原位瘤及肝/肺转移灶的病理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调节性T细胞(Tregs)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1)原位瘤:给药三组小鼠原位瘤体积均小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小于阿帕替尼组、特瑞普利组(P<0.01);以模型组为基准,阿帕替尼组、特瑞普利组和联合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增高(20.3±0.9)%、(24.5±1.2)%和(52.9±0.8)%,联合组最高(F=997.528,P<0.01);病理可见联合组原位瘤细胞凋亡现象最显著.(2)肺/肝转移病灶:病理显示,联合组肺转移病灶面积最小、肝转移病灶数量最少.(3)免疫细胞:与其他三组相比,联合组肿瘤组织内免疫促进细胞(CD8+T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5),免疫抑制细胞(MDSCs、M2-TAMs和Tregs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与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治疗TNBC小鼠,可能通过提高瘤内免疫促进细胞比例、降低免疫抑制细胞比例,实现抑制TNBC小鼠原位瘤生长与肺/肝转移病灶形成,明显改善免疫疗效的作用.

    甲磺酸阿帕替尼程序性死亡受体单克隆抗体特瑞普利单抗三阴性乳腺癌肿瘤抑制率凋亡转移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

    段帅地力木拉提·艾斯木吐拉王海燕郭晨明...
    354-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临床与病理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AC及手术治疗的78例TNBC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是否达到pCR分为pCR组(n=28)和non-pCR组(n=5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R的临床与病理因素,并比较TP方案(紫杉类+铂类)与TAC方案(紫杉类+蒽环类+环磷酰胺)NAC后pCR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总体pCR率为35.9%,两组患者在瘤体直径、化疗周期、化疗方案、紫杉醇类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Ki-67表达及雄激素受体(AR)阳性表达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直径≤3 cm是pCR的独立有利因素(OR=4.191,95%CI:1.246~14.094,P=0.021),AR 阳性表达是 pCR 的独立不利因素(OR=0.124,95%CI:0.020~0.784,P=0.027).另外,TP 方案的pCR率显著优于TAC方案[54.8%(17/31)vs 28.1%(9/32),χ2=4.636,P=0.031],且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新辅助化疗采用TP或TAC方案并选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均有利于达到pCR状态,但TP方案的pCR率优于TAC方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而瘤体直径≤3cm的pCR率更高,HER-2低表达,或Ki-67低表达,或AR阳性表达均预示较低的pCR率,且AR阳性表达是pCR的独立不利影响因素.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临床病理特征紫杉醇雄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相关性

    夏娟娟许靖童管晓翔
    359-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乳酸脱氢酶A(LDHA)、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SLC16A)1及SLC16A3基因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获取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1 060位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分析LDHA、SLC16A1及SLC16A3基因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联性,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LDHA表达与远处转移(M分期)(χ2=5.560,P=0.018)、雌激素受体(ER)表达(χ2=8.532,P=0.00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χ2=4.418,P=0.036)相关;SLC16A1 表达与年龄(χ2=8.040,P=0.005)、ER 表达(χ2=17.428,P<0.01)、孕激素受体(PR)表达(χ2=5.486,P=0.019)相关;SLC16A3 表达与 ER 表达(χ2=22.447,P<0.01)、PR 表达(χ2=20.590,P<0.01)相关.LDHA(χ2=3.856,P=0.049)、SLC16A1(χ2=3.978,P=0.046)和 SLC16A3(χ2=5.008,P=0.025)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更低.SLC16A1(HR=1.894,95%CI:1.246~2.878,P=0.003)和 SLC16A3(HR=1.769,95%CI:1.009~2.847,P=0.019)是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HA、SLC16A1及SLC16A3基因与乳腺癌某些病理特征及较差的预后相关,可能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乳腺癌葡萄糖代谢乳酸脱氢酶A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1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3总生存率

    双模态超声深度学习预测模型诊断乳腺癌的应用

    李晓洁赵国家任金河
    365-369,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基于乳腺超声灰阶图像和弹性图像的深度学习(DL)技术构建一个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乳腺病灶共1 000个,包括超声图像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每个病灶最大切面的超声灰阶图像及弹性图像,按照7:2:1的比例随机将病灶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应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病灶图像基于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应用测试集病灶图像检测模型的诊断效能;邀请四位超声医生分别阅读测试集病灶的超声图像,比较模型与不同年资医生之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DL预测模型对乳腺病灶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907)高于所有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资医生单独阅片诊断的平均AUC值(0.835)高于低年资医生(0.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辅助低年资医生诊断测试集乳腺病灶平均AUC值为0.806,模型辅助高年资医生诊断测试集乳腺病灶平均AUC值为0.864,经过模型辅助阅片后,不同年资医生的诊断效能均有提升,对低年资医生AUC值提升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模型辅助低年资医生阅片后其AUC值与高年资医生单独阅片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双模态超声DL预测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医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乳腺癌超声灰阶图像弹性成像预测模型人工智能

    甲状腺癌合并乳腺癌患者的激素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

    阿丽雅·塔依尔吾甫尔·依马尔博格拉·阿尔斯兰王护国...
    370-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甲状腺癌合并乳腺癌与单纯甲状腺癌患者的激素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以探索这两种恶性肿瘤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合并乳腺癌患者(合并癌组)及86例单纯甲状腺癌患者(单纯癌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大于24kg/m2,将合并癌患者分为超重合并癌组(37例)和正常合并癌组(45例),单纯癌患者分为超重单纯癌组(44例)和正常单纯癌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病理特征、甲状腺激素和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不同BMI患者间的病理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及雌激素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重合并癌组患者肿瘤直径为(0.65±0.33)cm,明显小于超重单纯癌组患者的(1.06±0.9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18).合并癌组既往有生育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癌组(93.90%vs 80.23%,χ2=6.892,P=0.009).与单纯癌组相比,合并癌组甲状腺素(T4)、雌三醇、孕酮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癌组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7(0.48,1.02)nmol/L vs 0.88(0.68,1.21)nmol/L,z=3.008,P=0.003].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患者与单纯甲状腺癌患者相比,在临床生化指标上有更高的血清T4、孕酮和雌三醇以及更低的睾酮水平.虽然未发现BMI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但超重的合并癌患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肿瘤直径更小,因此临床上要加强肥胖患者健康宣教及疾病筛查.

    甲状腺癌乳腺癌激素水平病理特征睾酮孕酮雌三醇甲状腺素超重

    艾灸内关穴对乳腺癌化疗所致心肌损害的预防作用

    耿洁李华贺赛
    375-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艾灸内关穴在预防乳腺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肌损害中的作用,探索艾灸内关穴减轻化疗心脏毒性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科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行EC-T(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方案术后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两组患者在前4周期化疗过程中,使用吡柔比星药物当天均同时使用右雷佐生;试验组患者于化疗前1天开始进行艾灸内关穴,每天2次,连续3 d.观察两组患者4周期化疗前后的心电图、心功能、血肌钙蛋白Ⅰ(cTnⅠ)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的变化.结果 4周期化疗后,心律异常发生率[22.5%(9/40)vs 50.0%(20/40),χ2=6.545,P=0.010]和QRS波群电压下降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27.5%(11/40)vs 55.0%(22/40),χ2=6.241,P=0.012].化疗后试验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2.388,P=0.017).4周期化疗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试验组LVEF、LVEDD变化不明显,两组cTnⅠ和NT-proBNP水平及KPS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LVEF、LVEDD、cTnⅠ和NT-proBNP水平及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内关穴对于乳腺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肌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在右雷佐生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心肌功能.

    艾灸内关穴乳腺癌化疗吡柔比星右雷佐生心肌损害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