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

徐肇敏

月刊

1674-8182

zglczz@163.com

025-83243580

210009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中国临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吸入麻醉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任启阳魏义勇王海英
    49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入麻醉药物同时具备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吸入麻醉药敏感性增加预示着患者不良的术后结局.目前的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突变、离子通道或受体、代谢物的变化、线粒体功能等均与人或实验动物对吸入麻醉药的敏感性有关.因此,本文将从基因突变、离子通道或受体、代谢物、线粒体功能等方面,概述吸入麻醉药敏感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吸入麻醉药敏感性基因突变离子通道受体代谢物线粒体

    吗啡成瘾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进展

    陈夏王勇魏义勇
    497-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吗啡是一种经典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常用于治疗慢性痛、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但由于反复使用会产生成瘾,这使得其临床使用受到严重限制.吗啡成瘾已经成为导致某些疾病传播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目前吗啡成瘾的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结构,类似于细胞内外之间的门,可选择性让一些离子进出细胞.目前的研究表明,电压门控、配体门控和机械门控等离子通道均参与了吗啡成瘾的机制.因此本文就吗啡成瘾的上述离子通道机制作一综述.

    吗啡耐受吗啡成瘾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配体门控机械门控

    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进展

    徐铭灿白晨赵鑫
    5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妊娠期产妇肥胖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加.肥胖产妇病理生理的改变增加了剖宫产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综述肥胖产妇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在麻醉管理的困难与挑战,针对目前对于肥胖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预防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讨论,同时总结产后镇痛管理策略,旨在为更好地提高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剖宫产肥胖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术后镇痛

    艾司氯胺酮在儿童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王璐阎文军
    506-509,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胺酮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但是由于术后噩梦、锥体外系综合征以及滥用倾向等问题,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临床应用有所减少.而艾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异构体,与消旋体氯胺酮相比,应用剂量较小,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心血管和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小.其代谢快,在体内清除率高,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轻微,苏醒和恢复迅速,在小儿麻醉效果方面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艾司氯胺酮儿童镇静诊疗性操作麻醉诱导院前急救镇痛术后镇痛

    脑脊液胆碱乙酰转移酶及胆碱酯酶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刘晨李肖璇毕燕琳林旭...
    510-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老年患者脑脊液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胆碱酯酶(ChE)浓度,探讨其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3例.全部患者实施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蛛网膜下腔穿刺完毕之后,提取脑脊液2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脊液ChAT、Ch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脊液ChAT、ChE的活性.手术后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评定POD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72 h内183例患者,未发生POD 157例(非POD组),发生POD 26例(POD组),发生率为14.21%.与非POD组相比,POD组术前脑脊液 ChE浓度[(31.99±2.78)vs(40.89±4.19)ng/mL,t=13.915,P<0.01]明显降低,ChAT[(1.26±0.12)vs(0.86±0.15)ng/mL,t=12.920,P<0.01]、TNF-α[(17.19±1.32)vs(12.29±1.64)pg/mL,t=14.467,P<0.01]、IL-6[(33.98±5.02)vs(16.98±3.41)μg/mL,t=16.643,P<0.01]浓度明显升高.与非 POD 组相比,POD 组术前脑脊液 ChE 活性明显降低[(4.28±0.52)vs(5.25±0.26)u/mL,t=9.321,P<0.01],ChAT 活性明显升高[(0.36±0.05)vs(0.27±0.03)u/mL,t=8.916,P<0.01].结论 脑脊液中的ChAT高活性、ChE低活性与老年患者POD的发生有关,其中胆碱能的退化与其发生密切相关.

    脑脊液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术后谵妄老年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对比

    李晓芳赵莉纪亚男
    514-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肋间神经阻滞(INB)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单侧肋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共纳入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TPVB组(全麻后给予0.33%罗哌卡因20 mL行TPVB)和INB组(全麻后给予0.33%罗哌卡因5 mL行INB),每组41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记录镇痛药物用药时间及剂量.观察患者术后72 h肺部及非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患者首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5,P=0.013).术后24 h和48 h内TPVB组有镇痛需求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INB组患者(19.51%vs 36.59%,x2=4.895,P=0.027;41.46%vs 63.41%,x2=3.961,P=0.047),TPVB 组患者25~48 h 使用镇痛药物总剂量显著低于INB组患者[(13.78±9.48)mgvs(26.20±12.31)mg,t=3.527,P<0.01].两组术后所有时间点静息时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TPVB组术后6、18 h静息时VAS评分低于INB组,术后1、6、18 h咳嗽时VAS评分低于IN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及非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INB,超声引导下的TPVB可有效缓解单侧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

    多发肋骨骨折镇痛胸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超声引导肺部并发症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剂量

    王伯花刘凤芝李希明
    519-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应用瑞马唑仑的适宜初始剂量.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11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行无痛胃肠检查的165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55例.所有患者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30 μg/kg,A、B、C三组瑞马唑仑的初始剂量分别为0.15 mg/kg、0.20 mg/kg、0.25 mg/kg.当BIS<75或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3分时,开始置入胃镜,肠镜开始前追加瑞芬太尼0.20 μg/kg.记录三组入镜时间、首次追加瑞马唑仑间隔时间、胃肠镜检查总时间、胃肠镜检查瑞马唑仑总剂量、苏醒时间、离开复苏室(离室)时间,记录患者给药前(T0)、胃镜置入即刻(T1)、首次追加瑞马唑仑时(T2)、胃镜结束时(T3)、肠镜结束时(T4)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值,观察麻醉期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入镜时间缩短(P<0.05),首次追加间隔时间延长(P<0.05),胃肠镜检查瑞马唑仑总剂量增加(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C组离室时间延长(P<0.05).与B组比较,C组胃肠镜检查瑞马唑仑总剂量增加,离室时间延长(P<0.05).三组中,与T0时比较,T1时HR均增快,T1~T4时BIS和MAP降低(P<0.05);与A组比较,C组T1时BIS值降低(P<0.05);三组相同时刻的SpO2、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体动或呛咳发生率降低(P<0.05),C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BIS监测下,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瑞马唑仑初始剂量0.20 mg/kg镇静效果佳,入镜时间较短,首次追加间隔时间较长,离室早,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脑电双频指数老年无痛胃肠镜瑞马唑仑瑞芬太尼初始剂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镇静

    不同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在老年肱骨手术中的应用

    肖宇李利
    525-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臂丛神经阻滞(BPB)在老年肱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铜陵市立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9例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55例)和刺激仪组(54例),超声组予以超声引导下BPB,刺激仪组予以神经刺激仪定位BPB.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膈肌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及围术期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超声组阻滞起效时间[(4.82±1.44)min vs(6.95±1.87)min,t=6.675]和完善时间[(17.62±2.57)min vs(20.54± 3.79)min,t=4.689]短于刺激仪组(P<0.01),0.75%盐酸布比卡因用量[(21.33±2.05)mL vs(25.54±2.52)mL,t=9.592,P<0.01]少于刺激仪组.注药后30 min,超声组膈肌移动度在平静呼吸位[(1.52±0.23)cm vs(1.24± 0.22)cm]和在最大呼吸位[(4.01±0.44)cm vs(3.19±0.49)cm]高于刺激仪组(P<0.01).入室时至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先降低后升高(P<0.01),且超声组手术开始前10 min至手术结束时HR、MAP明显高于刺激仪组(P<0.05).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2 d,两组患者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0.01),但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躁动、恶心呕吐、嗜睡等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BPB方案在老年肱骨手术中阻滞起效快,对患者膈肌功能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机体应激反应小.

    臂丛神经阻滞定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肱骨手术膈肌功能血流动力学应激状态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么金明李玉兰辛言明
    530-53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因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厚择期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剥离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观察组给予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时(T2)、手术开始前5 min(T3)、手术开始即刻(T4)、拔出喉罩前5 min(T5)、拔出喉罩后即刻(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在T2、T3、T4、T5、T6时刻和心率在T2时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痛(0 vs 56.67%,x2=23.721)、低血压发生率(23.33%vs56.67%,x2=6.94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宫腔镜手术中使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能够减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瑞马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宫腔镜血流动力学

    瑞马唑仑联合米库氯铵对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焦钟雨王培山孟瑞霞王凯...
    534-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估对比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随机分为瑞马唑仑联合米库氯铵组(R组)和丙泊酚联合米库氯铵组(P组),每组45例.通过静脉给药,R组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0.3 mg/kg,P组患者给予丙泊酚1.5~2.0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均给予舒芬太尼0.3 μg/kg、米库氯铵0.25 mg/kg.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采用QoR-15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改良警觉/镇静量表(MOAA/S)评分;记录各项所需时间[包括手术、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气管导管拔除以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组患者术后1 d的QoR-15量表评分低于P组(P<0.05),由于QoR-15量表评分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为6分,所以其不具有临床意义;R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长于P组(P<0.05),两组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低血压、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低于P组(24.4%vs 64.4%,x2=14.580,P<0.01;6.7%vs 84.4%,x2=54.878,P<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麻醉中,使用瑞马唑仑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与丙泊酚相当,在满足围术期需要的同时,能够维持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无明显的注射部位疼痛情况,能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

    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恢复质量瑞马唑仑米库氯铵丙泊酚15项恢复质量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