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

徐肇敏

月刊

1674-8182

zglczz@163.com

025-83243580

210009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中国临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研究进展

    王婷胡苏赵娜呼瑞...
    82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病因,LBBB发生时左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引起心脏收缩模式改变,导致心脏电机械不同步,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目前关于真性LBBB的诊断无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特点尚不清晰,本文将着重对LBBB解剖特征、心电图表现、流行病学、病因、临床意义及治疗方式进行论述.

    左束支传导阻滞电传导不同步机械传导不同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陈仁亮陈凤英
    826-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导致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范围内冠心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在导致冠心病发生的诸多原因中,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尤为重要,在流行病学、遗传学以及临床研究中,均已证实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LDL-C水平已成为预防冠心病发生、降低死亡率的重中之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9(PCSK9)抑制剂作为新型的降脂药物可以很好的降低LDL-C,对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PCSK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硬化相关临床治疗问题上进行综述.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9抑制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血管事件

    孤立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学病因

    潘宏贵谢睿彬龙启海朱行美...
    830-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HD)的遗传机制复杂且目前对其缺乏确切的了解.文献中有关CHD的报道通常合并有心外畸形,但绝大多数CHD为孤立型,仅表现为单一的心脏畸形,其病因机制尚不十分确切,且遗传学机制更难以阐明,加之目前针对孤立型CHD的病例研究极少,缺乏相关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数据,因此阐明孤立型CH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是CHD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本文回顾了孤立型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已知的遗传学病因及潜在的遗传学机制,以及对孤立型CHD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的建议.

    先天性心脏病,孤立型遗传学单基因拷贝数变异嵌合体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全外显子组测序

    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刘泽恩郭建强
    835-838,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上把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三者单独或同时存在为特征的心脏疾病称为心肌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为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与之不同,是指由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但对其病因、诊断、治疗方法仍不甚明确,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分析了缺血性心肌病病因学、诊断方面,及当前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现状,为此类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更多参考资料,为临床上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方向.

    非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骨髓干细胞移植射频消融术

    新型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徐灿潘俊周庆王东进...
    839-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大动物原位在体置入新型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经长期饲养后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用三只雄性健康大白猪(分别命名为PD01、PD05、PZ02),术前体重为86~150 kg,月龄为12~14个月.全麻插管下通过在猪的左胸第四肋间进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主动脉植入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超声、造影、解剖和病理等检查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3例动物术后红细胞、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维持平稳.3例动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即刻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仅PZ02号升高,3例动物白蛋白术后即刻下降,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术后即刻升高,随时间推移,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在实验动物植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后,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至终点的跨瓣压差和血流速度均未出现明显临床意义的主动脉瓣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开窗覆膜支架的植入位置良好,未发生脱落、移位等不良现象.实验动物未出现明显的血栓形成、穿孔、感染等情况.结论 新型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系统符合人造血管替代物的基本要求.其能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该支架系统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

    主动脉夹层支架动物实验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不同射血分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

    孔璨郭自同祖丽皮耶姆·希尔范昊...
    845-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不同心功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2例行TAVR的重度A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重度AS患者纳入射血分数保留组(A组,n=44),将LVEF<50%的重度AS患者纳入射血分数降低组(B组,n=28).观察两组患者TAVR术前及术后1天、3个月、12个月的有效瓣口面积(EOA)、平均跨瓣压差、左心室重构(LVR)指标;两组患者TAVR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的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6-MWD);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年,观察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的EOA、平均跨瓣压差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之后保持稳定;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LVR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L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在随访过程中,A组患者LVR指标保持相对稳定,B组患者的LVR指标改善则持续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6-MW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之后均保持稳定;A组和B组1年内心衰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4%vs 21.43%,x2=3.380,P=0.066).结论 TAVR可有效解除不同射血分数重度AS患者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提高活动耐量、促进左心室逆重构,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重度AS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干预.

    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介入治疗心室重构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和GDF-15水平及其与炎症水平和心功能的相关性

    哈斯高娃乌吉斯古楞张勇
    849-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亚型(Presepsin)、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50例急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resepsin、GDF-15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Pearson法分析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与GDF-15水平相关性,以及两者水平与炎症水平、心功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Presepsin、GDF-15水平对急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高胆固醇比例、血清Presepsin、GDF-15、IL-6、TNF-a、hs-CRP水平以及LVEDD、LVMI显著升高,但LVEF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与GDF-15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分别与IL-6、TNF-a、hs-CRP、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esepsin、GDF-15水平诊断急性心肌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1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7.62 μg/mL、96.80 μg/mL时,其敏感度分别为68.00%、80.00%,特异度分别为95.00%、70.00%;二者联合诊断急性心肌炎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08、86.00%、81.25%.结论 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GDF-15水平显著增加,与炎症水平、左室重构密切相关,两指标对急性心肌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急性心肌炎可溶性CD14亚型生长分化因子1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陈思陈允安张洁周莹...
    85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心肌做功(MW)及心脏磁共振(CMR)晚期钆增强(LG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77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于术后24 h内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3D-STE、MW检查,测定左室整体纵向、径向、圆周、面积应变(GLS、GRS、GCS、GAS)及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术后7 d内完善CMR-LGE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TTE、3D-STE及MW,定义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增加≥20%为心肌梗死后LVR.分析各指标对STEMI后LVR的预测价值.结果 按照LVR金标准分组,LVR组18例(23.4%),非 LVR 组 59 例(76.6%).LVR 组 TTE-左室射血分数(LVEF)、GWI、GCW、GWE、GLS、GRS、GCS、GAS 低于非LVR 组(P<0.05),TTE-LVESV、GWW 高于非 LVR 组(P<0.05).CMR-LGE 中 LVR 组梗死面积(IS)较非 LVR 组大(P<0.05),CMR-LVEF 较非 LVR 组低(P<0.05).术后 3 个月随访,LVR 组 GWI、GCW、GWE、GLS、GRS、TTE-LVEF低于非LV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DC分析显示,CMR-IS、GWI、GLS、GAS为LVR的独立预测指标(P<0.01),其AUC值分别为0.815、0.806、0.775和0.734.结论 3D-STI及MW有助于预测STEMI患者PPCI术后LVR,尤其GLS及GWI,其价值相似,且不劣于CMR-IS.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室重构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心肌做功心脏磁共振晚期钆增强成像

    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朱宝华孙艳君李敏
    861-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其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2例T2DM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54分,n=177)和中重度组(>54分,n=145),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指标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法筛选与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模型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准确性.结果 中重度组患者年龄及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残余胆固醇、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均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对于T2DM患者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Z=3.251,P=0.001)、残余胆固醇(Z=2.564,P=0.010)和血清 Lp(a)(Z=7.989,P<0.001)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LASSO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残余胆固醇和血清Lp(a)水平是其独立预测因素(P<0.05),由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较好(AUC=0.826).结论 年龄、残余胆固醇和血清Lp(a)水平可有效预测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且准确性较好.

    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年龄残余胆固醇脂蛋白a

    抗阻力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及粥样硬化的作用

    李云鹏王皓刘桐桐马秋阳...
    86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阻力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管舒张功能与粥样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2019年12月到2022年1月于国药东风总医院诊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80)及传统组(n=80).传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有氧运动训练,研究组在传统组基础上予抗阻力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均予干预3个月,比较并分析训练前后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粥样硬化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传统组患者训练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训练前对比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训练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45.28±3.17,40.10±2.22)与训练前对比(31.48±3.18,31.54±2.58)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传统组(t=11.972,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的动脉内径变化率、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动脉内径变化率与训练前对比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训练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和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阻力运动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粥样硬化状况,抑制Lp-PLA2和Hcy的表达,持续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抗阻力运动高血压血管舒张功能粥样硬化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