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传媒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半月刊

1671-0134

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010-63071478/4927

100031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中国传媒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查看更多>>《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VR技术建构非遗昆曲传播平台的创新路径思考

    韩悦张进李旭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聚焦于探索VR技术在昆曲传承传播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分析昆曲的传播特点,调研不同类型媒介对象以及昆曲现代的传授需求,创设有利于昆曲传播的高仿真虚拟现实平台的建设思路,探索虚拟智慧交互情境下"虚实结合""人机互动""沉浸式体验"的新型传播路径.利用新媒介手段传播昆曲文化资源,实现昆曲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传播.[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结果]科技赋能艺术为保护戏曲类非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介入非遗传承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和艺术领域关注的热点,通过对普通受众、传承人、昆曲名家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受众进行采访、调研发现,昆曲的认知程度决定着受众对于昆曲传播的内容的需求不同,VR技术所具有的沉浸性、互动性以及昆曲传播平台建设的模块设置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受众对于学习昆曲、保护昆曲、传播昆曲的需求.[结论]利用VR等新兴科技手段进行昆曲的传播与创新,将是未来非遗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创新的传播路径不仅体现了对昆曲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更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文化传播和教育方法上的一次革命,为非遗昆曲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VR技术非遗文化昆曲活态传承新媒介传播

    基于用户需求的医学科技期刊学术知识服务新媒体传播路径探索

    毕丽刘芹钱程华王明丰...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新媒体传播链(视频号+微信公众号)联动形式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知识服务,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传播需求,提高学术知识的传播效率,满足用户学术知识获取需求,增进其科学素养.[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医学科技期刊服务用户的相关数据,以了解用户对服务的认知与接受度、内容需求、展现形式,以及参与服务意愿等.基于调查结果,课题组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设计了一系列开展服务的可行性路径,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调研结果显示,98.49%的服务用户对服务具有较高的认知和接受度,49.75%及56.28%的用户偏好图文结合和视频形式的内容,且53.27%的用户更喜欢观看短视频(3~5分钟内),对于高质量、易于理解且具有趣味性的学术知识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值.此外,个性化推荐和互动交流功能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开展服务的路径涵盖了机制建设、服务专家筛选(筛选条件将具有学术潜力并愿意参与服务的用户作为培养对象)、服务内容主题确立、服务形式分析、具体实施流程等多个方面.优化策略上应注重内容、技术、服务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结论]创新内容和完善机制是开展服务的关键.这不仅能够提升服务用户的体验,还能为中青年潜在医学专业学者提供发展机遇,通过新媒体传播链的联动,拓宽学术知识的服务范围.此举能够有效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传播中的作用,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并推动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医学科技期刊用户需求学术知识服务新媒体传播链联动路径探索优化策略

    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以VR立体影像创作《时间的痕迹》纪录片为例

    姜正枫陈琰
    137-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其对用户体验和叙事手法的影响.[方法]以纪录片《时间的痕迹》为例,分析VR技术在影片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数据分析、用户反馈等方式评估其传播效果与影响.[结果]VR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在叙事手法上,VR技术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更为自由、灵活的叙事方式.此外,VR技术还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和叙事效果,提升了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然而,其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需在硬件设备、内容创作、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

    虚拟现实技术传媒领域创新应用纪录片《时间的痕迹》

    哈广GZ-GS10k中波发射机射频部分原理分析与故障维修

    林旭升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哈广GZ-GS10k中波发射机射频部分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常见故障的维修策略,以提升发射机的运行可靠性和维护效率.[方法]基于实践维修经验及相关研究.[结果]对射频部分关键组件如振荡器、缓冲放大器、预推动和推动放大电路、射频推动分配器及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进行系统性描述,并结合电路图解析其结构布局和功能.同时,详细探讨了射频部分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原因及相应的检测和修复流程.[结论]对哈广GZ-GS10k中波发射机射频部分进行原理分析和故障维修处理研究,指导技术人员进行准确的故障诊断和迅速的故障修复,显著减少设备故障时间,确保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

    中波发射机哈广GZ-GS10k振荡器射频推动分配器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孙亚楠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与应用,为影视动画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当前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基本现状,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探究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文章以数字媒体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以及特点,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常用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质量,为影视动画作品的情感表达提供有力支持,还能大幅度提高影视动画的制作效率,满足观众对影视动画视听体验感的更高要求.[结论]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影视动画后期创作者要能熟练掌握动效制作技术、对白制作技术、虚拟空间和模仿现实技术、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的使用方法,有效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推动影视动画制作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影视动画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影视动画数字媒体技术后期制作应用丰富产品

    福建日报直播创新与技术驱动:探索未来媒体转播新范式

    倪斌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在5G技术、云计算、AI/AIGC等新技术新应用驱动下的未来媒体转播创新与范式.[方法]福建日报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积极研究应用这些新技术、新应用,以探索实现未来直播、转播的新方式.[结果]通过对这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福建日报在直播和转播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结论]福建日报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新范式,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精彩、丰富的直播和转播内容体验,同时也为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5G技术云计算媒体转播创新媒体转播新范式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及提升路径

    吴楠姜钰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期刊编辑角色的"变"与"不变",即时代要求教育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创新性、系统性的提升路径.[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明确了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教育期刊编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编辑的实际工作案例提出了具体提升路径.[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期刊编辑应具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为指导的政治素养、服务出版深度融合的编辑专业素养、服务教育成果出版传播的学术素养、服务全媒体时代教育内容传播的数字素养,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结论]教育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直接决定了教育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发展水平,也深刻影响教育期刊在教育强国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教育期刊编辑应从学习力、实践力、攻关力、创新力、引领力"五力"着手系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期刊编辑核心素养五力提升路径

    中国新媒体发展新趋势

    黄楚新陈玥彤
    159-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