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传媒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半月刊

1671-0134

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010-63071478/4927

100031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中国传媒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查看更多>>《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时代学术期刊传播路径研究

    邹琳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数智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效率,学术期刊也呈现出新的传播特征,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传播效率,扩大学术期刊受众范围和影响力.[方法]针对传播中存在的内容同质化加剧、融合深度亟待提升、技术人才瓶颈凸显、版权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传播路径优化策略.[结果]学术期刊应从创新传播内容,提升传播品质;构建数智媒体平台,拓宽多元传播渠道;培育全媒体传播团队,运用技术赋能创新发展;强化数字版权保护,筑牢学术传播安全防线等方面进行传播路径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学术期刊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构建开放型多元传播渠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数智时代学术期刊传播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新时代图书编辑的融合出版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黄文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融合发展背景下图书出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图书编辑应对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路径.[方法]结合笔者对美国出版业融合出版的调研考察经历,剖析新时代图书编辑应当具备的融合素养,探究图书编辑提升融合出版素养的对策与路径.[结果]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实施融合项目、改进组织架构、完善绩效考核等措施,建立多层次的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结论]出版社应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实践,不断提升图书编辑的数字化素养,从而推动出版行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融合出版编辑素养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融合实践

    融媒体视域下传统出版社编辑的创新与转型——以中央部委直属媒体为例

    杨茜麟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融媒体对中央部委直属媒体编辑工作的影响,并分析编辑如何通过创新和转型来应对这些变化.[方法]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详细阐述用户参与度、内容形式多样化、技术应用、市场洞察力等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中央部委直属媒体编辑工作的新挑战与机遇,并提出创新与转型的策略.[结果]强调编辑在提升个人能力、增强出版社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中央部委直属媒体应重视编辑团队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以促进编辑的顺利转型.[结论]编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的角色,更新技能,创新工作模式,以适应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

    融媒体传统出版编辑创新转型策略中央部委直属媒体

    互联网时代下少儿期刊编辑策划的创新探究

    陈玉敏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少儿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少儿期刊编辑只有与时俱进,创新编辑策划理念和方式,才能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保持期刊的生命力.[方法]本文从内容创新、技术辅助、传播创新、立体营销四个方面,探讨互联网时代下少儿期刊编辑策划的创新之路.[结果]内容创新需要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成长需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利用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提高期刊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传播创新则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结论]立体营销是利用网络资源打通线上渠道,形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态势,从而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营销矩阵.

    互联网少儿期刊编辑策划技术创新立体营销融合出版

    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董清芝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是目前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对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梳理目前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科技期刊集群化的发展策略.[结果]目前,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科技期刊集群中各主管、主办、出版单位多元化,管理不统一,缺乏高素质编辑人才,创办新刊的难度较大,英文科技期刊种类偏少,科技期刊集群实力较弱等问题.[结论]针对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管理方式,培养符合科技期刊集群发展的编辑人才,重视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加强数字平台建设,组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集群,实行科技期刊集群集约化改革等策略,以助力我国科技期刊集群高质量发展.

    科技期刊集群化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素质能力框架及培养路径研究

    徐云帅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5G、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学术期刊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对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基于数字时代背景,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能力框架和期刊出版单位的人才培养路径.[结果]学术期刊编辑素质能力框架体系涵盖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数字素养和技能、职业素养、个体素质能力五个维度,期刊出版单位可以参照素质能力框架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提升编辑人才的政治素养、重视编辑人才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大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结论]编辑人才是期刊出版单位的核心资源,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为推动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提升出版业新质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复合型编辑能力素质框架

    基于GIS和App的融媒体可视化出版技术研究

    王俊友
    116-11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以促进融媒体出版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宣传出版项目,研发基于空间信息数据地图可视化表达的融媒体出版物.[方法]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App)开发技术,对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基础数据、统计数据、分级地图、统计图表、景观照片、文字资料等6类信息进行可视化编辑设计,支持文本数据、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多源数据格式进行一体化融合出版.[结果]使数据的采集、编辑、设计、开发、出版等环节更加方便,结合地图可视化实现了融媒体出版物的浏览、翻页、缩放、查询、动态变化、数据属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结论]提升了融媒体出版物在服务政府决策和行业管理方面的应急保障能力,为更好地服务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优质的融合出版案例.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可视化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App)融媒体出版技术研究

    媒体机构零信任远程办公方案设计与实践

    孙振中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跨国性媒体机构中,伴随着用户习惯的改变,国内外分支机构远程办公需求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解决传统方案本身的缺陷和面临的困难,本文结合主流安全技术框架和项目实施经验,设计出一种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远程办公接入方案,为多中心和多分支机构远程接入提供一种借鉴和选择.[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使用传统VPN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分析出亟须解决的技术难点和痛点,按照业务和数据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对不同使用场景采用了不同的安全实现技术,利用零信任安全技术框架,整合终端沙箱等技术设计出一种集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于一体的远程接入方案.[结果]零信任远程接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案先连接后认证的安全缺陷,有效保护了关键数据和核心系统的安全.[结论]利用零信任的安全理念,使用SPA技术,结合多因素认证、终端沙箱和就近接入访问,实现了关键数据安全闭合管理、用户访问的便捷性和网络层面的稳定性,为跨地域多分支机构的媒体企业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开放性的方案选择.

    零信任多因素认证SPAVPNSDPOTP

    基于动作驱动的客户端自动化接口检测平台研究——剖析越牛新闻客户端的自动化接口检测

    杨建方范坚栋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越牛新闻客户端基于动作驱动的自动化接口检测平台的效能与优势,确保其在运营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通过驱动动作的模板预制、脚本定义、任务执行和报告反馈等手段,进行越牛新闻客户端各项接口检测.[结果]提高了接口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缩短了故障检测和修复的时间.[结论]自动化接口检测平台显著提升了越牛新闻客户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动作驱动自动化测试接口检测性能优化越牛新闻客户端

    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的风险与治理策略研究

    南婷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应生衍生的虚假信息泛滥风险,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虚假信息的治理策略,旨在为维护网络空间的信息真实性、防范AIGC虚假信息传播泛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方法]基于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梳理AIGC虚假信息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社会成因、潜在危害、鉴别方法及未来挑战.[结果]当前AIGC虚假信息治理面临着内容真实性难以验证、技术迭代引发治理滞后、蓄意生成虚假信息广泛传播等挑战,我国出台有关暂行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予以规制,在AIGC技术治理策略和效能上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随着AIGC技术和能力的不断进化,虚假信息在传播中经历多次变异与迭代,将变得更加难以检测和识别,将面临着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剧的风险.[结论]为应对AIGC虚假信息泛滥的潜在风险,建议从技术、法律、伦理及教育等多个维度出发,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AIGC治理策略与措施.

    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AIGC技术治理网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