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门子Force双源CT在冠脉CTA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罗娜贺露瑶田祥洁欧阳佳裕...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西门子Force双源CT在冠脉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方法 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的冠脉CT影像学数据,随机抽取50位在西门子Force双源CT行冠脉CT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则由另50位改进扫描方案后进行检查的患者组成,对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合格率和图像质量进行比较,以及评估冠脉主要分支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结果 冠脉成像观察组的合格率98.7%大于对照组97.5%,观察组冠脉主要分支的信噪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72,4.127,5.135,2.205,4.546,3.722,2.544,2.771,P均<0.05)观察组冠脉主要分支的对比噪声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4,2.986,6.341,3.085,3.272,2.713,3.520,2.835,P均<0.05).结论 通过分析西门子Force双源CT冠脉成像的不利影响因素并改进扫描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冠脉CTA的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计算机断层成像冠脉成像双源

    前门控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苏贯瑞蓝江曹桢斌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28层CT前门控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A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前门控扫描模式28例,B组为非门控扫描模式28例.比较两种扫描方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显示心内结构和病变的能力、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0.91±0.16msv,B组为1.05±0.25msv,A组患儿所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低于B组;A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B组,A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6.0%,漏诊3例,B组诊断准确率为86.8%,漏诊12例,误诊1例,A组术前CT诊断准确率大于B组.结论 128层MSCT前门控技术在小儿复杂先心病中既可以降低患儿所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又能清楚显示心内外结构和病变,提倡推广使用.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前门控与非门控辐射剂量

    缺血性疾病患者血清lncRNA PVT1和FOXM1表达水平及联合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与预后的关系

    尹晓翔赵森郭颖刘梦雯...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疾病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lncRNA PVT1)和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表达水平及联合心脏钆对比剂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LGE-MR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18例即为研究组,随访一年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32例,无MACE组86例.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18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PVT1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OXM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GE-MRI、血清lncRNA PVT1和FOXM1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DBP、SBP、TG、TC、LDL-C、GLU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血清中lncRNA PVT1和FOXM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DBP、SBP、TC、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血清中lncRNA PVT1和FOXM1水平显著升高(P<0.05).MACE组的LGE-MRI阳性数量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5).与LGE-MRI、血清lncRNA PVT1和FOXM1单独预测相比,三者联合预测MACE发生的AUC更高(Z=7.221,P<0.001;Z=7.737,P<0.001;Z=7.091,P<0.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预后发生MACE的患者血清lncRNA PVT1和FOXM1水平呈高表达,二者联合LGE-MRI对MACE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叉头框转录因子M1心脏钆对比剂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预后缺血性疾病

    基于冠脉CT特征评估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

    周学儒黄文亮丁琦峰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冠脉CT特征评估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冠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根据多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与非心肌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CTA特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TA特征对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为中重度比例、病变长度与高危斑块比例高于非心肌缺血组(P<0.05),两组患者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及钙化积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ROC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中重度狭窄、病变长度及高危斑块评估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8、0.777及0.597,采用3项指标联合(并联)评估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AUC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 CCTA检查中冠脉狭窄程度、病变长度、高危斑块是评估心肌缺血的主要特征因子,三者联合能显著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其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建议临床予以重点关注.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狭窄心肌缺血

    MRI及钼靶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价值分析

    黄钰曹凌强赵冬夏王梓洋...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RI、钼靶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包块患者64例,均进行MRI和数字钼靶X线检测,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良性乳腺病变和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64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乳腺病变26例(40.63%),以乳腺腺病为主,恶性乳腺病变38例(59.38%),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MRI检出64例乳腺病变中的61例,总检出率为95.31%,对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导管原位癌的检出率均为100.00%,对良性和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2%和78.94%,MRI诊断恶性乳腺疾病的灵敏度为78.94%,特异度为84.62%,准确率为81.25%,Kappa值为0.620;钼靶检出64例乳腺病变中的57例,总检出率为89.06%,对良性和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23%和52.63%,钼靶诊断恶性乳腺疾病的灵敏度为52.63%,特异度为69.23%,准确率为59.38%,Kappa值为0.206,钼靶诊断恶性乳腺疾病的准确率低于MRI(P<0.05).结论 MRI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均优于数字钼靶X线,在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上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乳腺病变良性乳腺病变乳腺癌MRI数字钼靶X线

    全容积IVIM直方图分析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影响

    李俊蔡小丽吴奇川牟方胜...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容积测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直方图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2月-2022年10月术前行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并获得病理的153例女性共158例肿瘤.利用直方图处理软件得到肿瘤IVIM(D、D*、f)的直方图参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乳腺良、恶性病灶的IVIM直方图参数的差异.绘制ROC评价IVIM直方图参数独立和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Z检验评价联合诊断ROC下面积(AUC)差异性.单变量及多变量二元logisti回归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116个,良性病变42个.良、恶性病变D(90th、熵、峰度、均值、中位数、最小值、偏度)、f峰度、D*(90th、熵、峰度、均值、中位数、最大值、偏度)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AUC最大为D偏度(0.818);敏感度最高为D熵(0.957);特异度最高为D偏度(0.857);准确度最高为D偏度(0.797).D直方图联合诊断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03、0.948、0.786、0.88;f直方图联合诊断分别为0.604、0.672、0.548、0.73;D*直方图联合诊断为0.833、0.897、0.619、0.823;IVIM直方图联合诊断为0.953、0.982、0.833、0.924;IVIM直方图联合诊断AUC面积最大,与D值、f值、D*直方图分别联合诊断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熵(OR=2.943;P=0.037)及D中位数(OR=0.984;P=0.029)为乳腺恶性病变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磁共振IVIM直方图参数联合能显著提高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D熵及D中位数为乳腺恶性病变独立影响因素.

    乳腺病变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联合诊断影响因素

    基于MR图像的深度学习预测乳腺癌脉管浸润状态

    张慈慈程相宜熊玉超欧志强...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MRI图像的深度学习技术预测乳腺癌脉管浸润状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证实457例乳腺癌患者的MRI图像(FS-T2WI).根据病理结果将脉管浸润分为阳性和阴性,将患者按9:1随机分为训练集(n=411)及验证集(n=46).训练集采用深度学习中的2D VanillaCNN和ResNet10、3DResNet10算法训练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评价其效能.结果 457例患者中,脉管浸润阴性304例,阳性153例.基于FS-T2WI序列的2D VanillaCNN和ResNet10、3D ResNet10算法模型预测脉管浸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77、0.69;基于DCE序列的2D VanillaCNN和ResNet10、3D ResNet10算法模型预测脉管浸润的AUC值分别为0.76、0.72、0.80.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有效预测乳腺癌脉管浸润状态,且DCE-T1C序列的预测效能优于FS-T2WI序列.

    乳腺癌脉管浸润MRI深度学习

    r-fov IVIM与r-fov DWI模型参数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价值的比较

    乔俊娅温生宝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磁共振小视野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reduced field of view,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r-fov IVIM)及小视野常规扩散加权成像(reduced field of view,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r-fov DWI)模型参数预测乳腺侵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8例单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乳腺r-fov IVIM模型参数真性扩散系数(Dt),假性扩散系数(Dp),灌注分数(f);r-fov 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13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15人;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比较NAC前和化疗2个周期后两组间的参数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以上参数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NAC2周期后ADC值,NAC2周期后与NAC前参数差值ΔADC、ΔDt值,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0.951VS 0.914、0.914),预测MHR组的效能高;NAC2周期后的Dt值,预测MHR组的效能较好(AUC=0.827).结论 NAC2周期后,r-fov DWI模型参数ADC值和r-fov IVIM模型参数Dt值越高,且较NAC前升高程度越大,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越容易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以NAC2周期后,r-fov DWI模型参数ADC值的预测效能最高,应作为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临床治疗过程中,新辅助化疗反应评估的主要参考参数.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小视野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基于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究

    徐静马光辉刘彭华王勇刚...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该检查方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依据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98例(81.67%),乳腺良性病变22例(18.33%);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及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WI(P<0.05);乳腺癌组表观扩散系数(ADC)、r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Ⅰ型TIC曲线占比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Ⅲ型TIC曲线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rADC及TIC曲线类型诊断乳腺病变性质具有一定价值(AUC=0.815、0.850、0.911);乳腺癌组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占位性病变密切相关,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乳腺癌的发生与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乳腺良占位性病变磁共振多模态成像鉴别诊断临床病理特征

    基于DCE-MRI表现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刘刚虎汪飞程兰兰胡汉金...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我院进行乳腺检查患者161例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病变60例、恶性病变101例,分别纳入良性组(n=60)及恶性组(n=101).分析两组DCE-MRI表现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模型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性组与恶性组TIC曲线、BI-RADS分级、早期强化率、边缘形态及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C曲线、BI-RADS分级、早期强化率、边缘形态及病灶大小是乳腺良恶性病变危险征像;构建logistic乳腺癌良恶性病变诊断模型Y=-0.633+0.645TIC曲线+2.112×BI-RADS分级+1.142×早期强化率+1.136×边缘形态+1.136×病灶大小;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诊断效能,AUC为0.944,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5.15%,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基于乳腺病变早期DCE-MRI表现的logistic诊断模型,能够筛选出对乳腺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意义的特征变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