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HR-MRI分析MCAS患者血管管壁特征与卒中的关系

    王海波王振全段宏伟杨勇政...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分析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MCAS)患者血管管壁特征与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M CA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变血管是否引发卒中情况,将其分为责任血管组(引发卒中的大脑中动脉,n=100)和非责任血管组(对侧未引发卒中的大脑中动脉,n=77),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斑块分布情况、斑块类型、斑块强化类型、斑块强化程度及管壁参数.结果 100例MCAS患者中共发现227个斑块,其中责任血管组中有106个,非责任血管组中有121个;两组均以前壁斑块最为常见,但责任血管组上壁斑块所占比例(26.42%)明显高于非责任血管组(14.88%)(P<0.05).责任血管组不规则斑块所占比例(63.21%)明显高于非责任血管组(43.80%)(P<0.05).责任血管组偏心性强化斑块及高度强化斑块所占比例(84.91%、53.77%)明显高于非责任血管组(30.58%、8.26%),无强化和轻度强化斑块所占比例(7.55%、17.92%)明显低于非责任血管组(16.53%、4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血管组管腔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面积及斑块负荷均明显大于非责任血管组(P<0.05).结论 HR-MRI可清晰显示MCAS患者血管管壁特征,有助于评估斑块稳定性和识别责任血管,对预防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卒中HR-MRIMCAS管壁特征最大管腔狭窄处管壁参数

    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与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预测价值

    梁耘莫健姣杨静爱吴英宁...
    67-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与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与联合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及疑似冠心病的3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颈动脉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计算上述两种诊断方法对冠心病检出率、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等诊断学指标,并研究分析超声评估与MSCTA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与CAG检查结果一致性为Kappa=0.588,MSCTA与CAG检查结果一致性为Kappa=0.503(P<0.05);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33%、80.95%、79.28%、86.93%、70.97%;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度为81.07%,其中轻度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54%、83.72%、83.33%、85.04%、81.90%;中度狭窄的分别为84.36%、65.28%、92.40%、78.33%、86.34%;重度狭窄的分别为86.83%、78.57%、88.56%、58.93%、95.19%;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与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r=0.852,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评估与MSCTA评估在诊断冠心病冠脉硬化程度与狭窄程度时与CAG金标准有较好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且其具有无创、简单便捷、重复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冠心病冠脉狭窄颈动脉硬化颈动脉彩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多模态磁共振联合CT在鼻咽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分析

    王龙郑树成张德江陈頔...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MRI)+CT在鼻咽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6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多模态MRI成像检查及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鼻咽癌术前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对比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多模态MRI参数,绘制ROC分析多模态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临床分期的价值.结果 86例鼻咽癌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Ⅰ期6例(6.98%),Ⅱ期24例(27.91%),Ⅲ期39例(45.35%),Ⅳ期 17例(19.77%);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MRI成像诊断鼻咽癌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10,P<0.05);CT检查诊断鼻咽癌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理想(Kappa=0.709,P<0.05);中晚期组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速率常数(Kep)、运转常数(Ktrens)值高于早期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于早期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Ve、Kep、Ktrens、ADC、CT检查对鼻咽癌临床分期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14、0.757、0.880、0.731、0.774),联合诊断价值更高(AUC=0.910).结论 多模态MRI、CT对鼻咽癌术前临床分期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高.

    鼻咽癌多模态磁共振CT临床分期

    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杨扬王桂东李雪菲李劲浩...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8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收集的134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探讨该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患者间图像特征、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和静脉期CT值差异,同时关注病灶内钙化情况.结果 13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病理检测恶性74例,良性60例,螺旋CT增强诊断恶性76例,良性58例,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敏感度为97.30%,特异性为93.33%,准确率为95.52%;恶性组甲状腺结节不规则形态、边界模糊及肿大淋巴结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间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以及静脉期CT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有钙化点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图像特征及钙化特征显示较为明显,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螺旋CT甲状腺病变良恶性诊断后处理技术

    采用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的可行性分析

    江叶汪祝莎孙韬何洪林...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患者BF、BV、PS、MTT及PH数值均高于低分化周围型NSCLC,以高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BV、PS、MTT及PH数值最高.各个灌注参数值,其中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PH与低分化周围型NSCLC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者BV、PS及MTT数值比较,均为明显差异(P>0.05).周围型NSCLC患者灌注参数BF、PH与其分化程度成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检查可有效反映周围型NSCLC的分化程度,其灌注参数中BF、PH对评估其分化程度有一定帮助,与周围型NSCLC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

    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技术对肺癌患者术前恶性程度评估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毛宇黎明乔文婷郭剑峰...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技术对肺癌患者术前恶性程度评估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5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病理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分化组(183例)、中分化组(195例)、低分化组(202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356例)和预后不良组(224例).由2名医师提取患者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特征参数对肺癌患者术前恶性程度的诊断效能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Pearson分析检验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均值、10%分位、50%分位等参数在高、中、低分化三组中有显著差异.三个参数对评估肺癌患者恶性程度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且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佳.均值、10%分位、50%分位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三者联合预测肺癌患者的曲线AUC值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值.ROC曲线和累积增益图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纹理特征参数中,69.44%的参数具有相关性.结论 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肺癌患者术前恶性程度信息,给术前预测以及预后提供了重要方法.

    肺癌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高分辨CT影像特点分析

    陈兵张梦琦封浩然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高分辨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1例MPP患儿为对象,其中66例难治性MPP患儿纳入为观察组,55例普通MPP患儿纳入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相关实验室检查、胸部CT扫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CT影像特点.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呼吸音减低、肺部叩诊浊音症状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实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难治性MPP患儿持续发热时间、呼吸音减低及肺部叩诊浊音情况与普通MPP患儿存在差异,此外CRP、PCT、WBC、LDH及IgA水平与普通MPP患儿存在差异;CT检查中胸腔积液、肺不张及肺实变发生率更高.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高分辨CT影像

    术前穿刺病理联合MRI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的预测价值

    黄亚博赵瑾钱丽霞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浸润性乳腺癌术前穿刺病理联合MRI特征对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信息.根据术中病理切缘情况分为切缘阳性组及切缘阴性组,分析每个病例的术前MRI图像,包括乳腺纤维腺体类型,同侧和对侧背景实质强化类型,病灶类型,病灶最长径,MIP病灶周围血管征象等MRI特征以及基本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单因素比较两组间各种MRI特征和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MRI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对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研究最终纳入177例患者,其中切缘阳性组(27例),切缘阴性组(15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I特征中,病灶类型(x2=47.817,P<0.001)、病灶周围血管征象(x 2=30.286,P<0.001),基本病理特征中术前穿刺病理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DCIS)(x 2=3.865,P=0.049)及HER-2阳性表达(x2=4.096,P=0.043),是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中切缘阳性预测最有价值的特征是:肿块型病灶周围存在其他病灶(OR=14.17(1.03-195.29),P=0.048)、非肿块型(OR=28.45(6.16-131.39),P<0.001)、MIP仅患侧多发点状征象(OR=27.13(3.66-201.14),P=0.001)、术前穿刺病理伴DCIS(OR=11.02(2.16-56.26),P=0.004);回归模型对预测切缘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95%CI:0.883-0.982).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系数构建风险评分表,总分为8分,结果显示:当得分≥5分时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阳性风险较高,得分<5分时保乳手术切缘阳性风险较低.结论 MRI影像特征包括肿块型病灶周围存在其他病灶、非肿块型、MIP仅患侧多发点状血管征象,病理特征如术前穿刺病理伴DCIS,均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值的方法,构建得到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阳性风险评分表,可为临床手术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浸润性乳腺癌术前穿刺病理联合MRI特征能提高对保乳术中切缘阳性评估的预测价值.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术前穿刺病理保乳手术术中切缘阳性

    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胸部扫描及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窦科妮张敏刚张亚军李笑石...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扫描配合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急诊科就诊进行胸部CT检查的青少年110人,年龄范围12-18岁,其中男性72人,女性38人.按照性别匹配分为两组,每组性别比例相等(男36人,女19人),A组采用超低剂量胸部扫描,使用ASIR算法重建技术,B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价(4分制)并在相同层面肺窗下测量噪声值(SD),计算对比信噪比(CNR)及信噪比(SNR),最后记录两组患者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图像质量在主观评分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客观评价中,SD值、CNR值及SNR值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GE Optima 128层CT配合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CT扫描应用中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大幅度减低辐射剂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青少年低剂量胸部CT迭代重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计算FFR深度学习方法的诊断临床研究

    周建昌纪丽萍蒙志宏张帆...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计算分流量储备(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深度学习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这是一项单中心的前瞻性研究,63名患者参加了深度学习FFR的诊断性能评估.为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缺血风险,提出了冠状动脉三维几何形状的自动量化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FFR预测方法.以线状FFR为参考标准,评价深度学习FFR的诊断性能.采用受试者一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确定主要评价因子.结果 对于每个患者水平,以参照FFR测量的临界值≤0.8时,深度学习FFR的AUC为0.928,缺血相关病变方面比CTA狭窄严重程度0.664表现出更高的诊断性能.深度学习FFR与FFR相关(R=0.686,P<0.001),平均差值为-0.006±0.0091(P=0.619).二次评价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3%、97.14%、95.45%.结论 深度学习FFR是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深度学习模型分流量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