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徐伟

双月刊

1001-1889

cjced@126.com,sunning163@tom.com

0432-62424537;0436-3352076

132001

吉林省吉林市重庆街2158号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1月。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综合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家对地方病及相关性疾病方针、政策,是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及临床医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3-2023年昆明市人间布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杨倩曾成琴田荣张荣兵...
    410-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2013-2023年昆明市人间布鲁菌病的流行特征分析,为昆明市布鲁菌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搜集整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昆明的布病病例,描述性分析布病的流行特征、重点职业人群血清检测、及时诊断及异地就诊分析等相关信息.结果 2013-2023年昆明市布病平均发病率为1.90/10万,男性平均发病率为2.47/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1.30/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736,P<0.001);50~60岁高发,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病例主要集中在石林、宜良、安宁;11年间共检测重点职业人群血清8 890名,阳性病例444例,阳性率为4.99%;诊断及时率为47.64%,急性期诊断率为88.12%;本市就诊人数占比97.93%,本地就诊人数占比55.13%.结论 昆明市布病年发病率和重点职业人群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建议加强重点职业人群的血清筛查,积极引导农牧民实施科学饲养,加强布病健康教育宣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布病诊断能力.

    昆明布鲁菌病流行特征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江超郝晓刚周茜茜舒昱...
    413-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肝损害分为肝损害组、非肝损害组.比较2组基本资料、人院次日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7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其中合并肝损害共22例,发生率为31.43%,未合并肝损害48例.肝损害组细菌感染占比、病毒载量高于非肝损害组,血小板计数、CD4+/CD8+低于非肝损害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感染(OR=3.585,95%CI=1.420~9.050)、病毒载量(OR=2.453,95%CI=1.217~4.945)是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损害的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OR=0.930,95%CI=0.896~0.965)、CD4+/CD8+(OR=0.091,95%CI=0.027~0.306)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病毒载量、合并细菌感染、血小板计数、CD4+/CD8+是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损害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警性干预措施,加强预防、控制,以防止肝损害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流行性出血热肝损害病毒载量影响因素

    登革热合并胸腔积液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张晓琴吴树根姜枝芬
    415-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本院登革热(DF)合并胸腔积液(PE)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明确导致PE重症的危险因素,以为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登革热患者,其中有20例合并胸腔积液,为合并PE组;登革热未合并PE患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20例登革热合并PE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PE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0例患者中,21~49岁年龄组为11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P>0.05);以非固定居住地人群为主,包含9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10月份.与对照组比较,合并PE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非固定居住地、发热、合并心包积液、伴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伴有冠心病、WBC<3.5× 109/L、PLT<30× 109/L、HCT<40%、ALT>200 U/L、AST>200 U/L、ALB<35 g/L、LDH>245 U/L 患者占比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头痛、乏力、皮疹、肌肉痛、关节痛、咳嗽、肌酐>84 mmol/L、尿素氮>8.21 mmol/L、肌钙蛋白>1.5μg/L占比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伴有心包积液、合并高血压、PLT<30×109/L、HCT<40%、ALT>200 U/L、AST>200 U/L是登革热患者合并P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院登革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以青壮年为主,7-10月份为高发季节,高龄、合并高血压、血小板减少、HCT<40%、ALT>200 U/L、AST>200 U/L的登革热患者容易进展为胸腔积液重症,在临床防治中应根据以上因素进行防控.

    登革热流行病学重症危险因素胸腔积液

    2009-2022年靖远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陈永兰孟作胜
    417-418,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2009-2022年靖远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成效,掌握本地区包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2009-2022年靖远县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包虫病防治项目监测数据,对人群包虫病检出情况、儿童感染情况、犬感染情况、中间宿主羊感染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全县累计管理包虫病患者301例,平均患病率61.29/10万.重点人群包虫病检出率由2009年的0.53%下降到2022年的0.08%,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70,P<0.05);12岁以下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由2009年的2.93%下降到2017年的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49,P<0.05);犬感染率由2009年的9.63%下降到2022年的1.44%,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434,P<0.05);中间宿主羊感染率由2009年的4.78%下降到2022年的2.00%,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20,P<0.05);重点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由2009年的43.14%提升到2022年的89.61%,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073,P<0.05).结论 2009-2022年靖远县应用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包虫病防治项目成效显著,需继续强化家犬驱虫管理及家畜的重点监测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认真追踪,减少复发.

    包虫病防控效果分析疾病监测

    2013-2022年青海省海西州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刘发瑶才冬梅白兴刚严佐月...
    419-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青海省海西州鼠疫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情况,为今后一段时期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汇总、分析2013-2022年青海省海西州各鼠疫监测点监测数据,分析海西州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流行的风险因素.结果 2013-2022年青海省海西州检测各种动物脏器材料和人体脏器材料23 650份,分离到鼠疫菌25株.其中自毙旱獭分离鼠疫菌19株,血清学方法检测各种血清材料11 107份,检测到鼠疫FI阳性血清35份,其中旱獭阳性血清7份,滴度在1∶16至1∶512之间,犬阳性血清38份,滴度在1∶32至1∶2 048之间.判定动物鼠疫疫情8起.结论 海西州海西州天峻、都兰、乌兰3县动物鼠疫流行较猛烈,鼠疫防控形势严峻.

    海西州鼠疫监测

    钩虫病感染者细胞因子、有核细胞分类及淋巴细胞亚群分类特点分析

    陈玲敏项寒芳郑雨薇陈世勇...
    42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钩虫病感染者细胞因子、有核细胞分类及淋巴细胞亚群分类特点.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1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钩虫病感染患者1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0、IL-2、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计算CD4+/CD8+;测定白细胞计数(WBC)、单核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嗜酸性细胞比例、嗜碱性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计数、嗜碱性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研究组IFN-γ、IL-4、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2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WBC、嗜酸性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核细胞比例、嗜碱性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CD4+T细胞和CD4+/CD8+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钩虫病感染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血常规异常,且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值得临床借鉴.

    钩虫病感染细胞因子有核细胞分类淋巴细胞亚群

    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阴性与阳性患者症状及认知功能差异分析

    梅仕锋方向明王绍昌彭滔...
    423-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阴性与阳性患者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本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弓形虫抗体检测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阴性组(n=45)和阳性组(n=44).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C)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患者相比较,阳性组患者在母体抗体阳性患者人数占比、BPRS评分、SANS评分、SAPS评分均升高(P<0.05),WAIS-RC评分降低(P<0.05).结论 弓形虫抗体阳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增加及认知功能减退有关.

    精神分裂症弓形虫抗体症状认知功能

    浙江绍兴地区10例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相伟英李杭剑王吉玲
    425-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浙江绍兴地区10例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来自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经流行病学调查询问患者感染来源.收集绍兴地区10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临床资料,运用Epidata 3.0建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据库,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输入来源国家或地区分布、就诊信息、人群分布特征等情况.结果 10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以20~50岁居多;输入性病例以云南西双版纳旅居史居多;输入原因以旅游和商务出差为主.10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最短3.2 d,最长14.4 d,其中以发病7d内居多,占70.00%.DENV通用型核酸阳性分布中,以DENV-1血清型阳性居多,占80.00%,其次为DENV-2血清型,占20.00%;未检出DENV-3血清型和DENV-4血清型.实验室指标检测中,以白细胞异常居多,占50.00%.结论 浙江绍兴地区10例输入性登革热中以男性、青中年、云南西双版纳旅居史、旅游和商务出差居多,且发病大部分7 d内,以DENV-1血清型阳性为主,值得临床借鉴.

    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临床特征

    杭州市某街道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张小娟朱冰
    427-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杭州市某街道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杭州市某街道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共接种减毒活疫苗13 069人次,测量接种对象不同时间点腋下温度和注射部位红肿直径,评价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细胞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PRNT)测定幼儿接种疫苗前后乙脑抗体水平,随机抽取500份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抗体阳性率由免疫前的0.00%上升至90.20%,GMT由免疫前的1:2.54上升至1:25.77,免疫前后的抗体阳性率和GM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接到副反应报告8例,主要症状发热,其中分别包含4例弱反应和4例中反应,有一例接种后10 min出现胸闷,气促,经过吸氧等处理1 h后症状缓解.结论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是现阶段预防控制乙脑的较理想的手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在基层的免疫接种中推广应用.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不良反应流行病

    某院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分析

    周文彬
    429-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本院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28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结果 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5岁,以青年为主,职业方面以职工为主,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12例(42.9%)患者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全部患者均有腹泻症状,其中9例(32.1%)患者有高热表现(体温≥38.5 ℃),9例(32.1%)患者腹泻次数≥10次/d,21例(75.0%)有腹痛表现,少数患者有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表现.患者血白细胞升高的占比达50%,患者粪便白细胞计数均≥15个/HP,39.3%患者的粪便红细胞计数均≥15个/HP.病情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经过积极救治后均痊愈出院.7例检出志贺菌,均为宋内志贺菌;7株志贺菌均有耐药性.结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以普通型和轻型为主,预后良好,但粪培养的阳性率较低,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诊断,必要时可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控制病情进展.

    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