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郑健超

旬刊

0258-8013

csee@epri.sgcc.com.cn

010-82812535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CSE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流学术期刊,国家一级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64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主要报道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动力与电力工程类期刊中,其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来位列第一。2007年学报由半月刊改成旬刊,分电力系统、发电和电工电机三册,每月5、15、25日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会由专家63人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外籍院士2人,外籍编委7人,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郑健超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被8种国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被5种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日本科学技术社(JST);哥白尼索引。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多年来在动力与电力学科及期刊界享有盛誉: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直保持此称号,是国内6000种科技期刊中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2006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996、1992年均获全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7—2008年学报共有3篇文章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有4篇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03—2005年每年1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2007年分别有2篇、3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8年有6篇文章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水淡化厂与区域水-能耦合系统的协同调度

    赵霞武桢寓李欣怡孙名轶...
    573-585,中插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水淡化厂具有能量密集、运行灵活的特点,是理想的电力需求响应资源.然而,现有关于淡化厂与电网协同运行的研究大多关注电网和淡化厂的一体化调度、无法适应双方自主决策的工程场景,对淡化厂运行约束的刻画也比较粗糙.该文研究反渗透淡化厂与区域水-能耦合系统(water-energy nexus,WEN)的协同运行方法.首先,考虑淡化厂的生产流程、调节特性和运行约束,分别建立传统及新能源淡化厂的水-能管理模型;其次,在保障两类淡化厂和区域WEN自主决策和信息隐私的条件下,提出以双方调度计划互动为载体的"激励型"和"价格型"两种协同运行机制及调度模型,并提出基于二阶锥松弛和 McCormick 包络的求解方法.用算例验证所提协同运行机制、调度模型及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海水淡化综合能源系统水-能耦合系统协同调度二阶锥松弛

    港口大规模冷箱负荷群用电的一致性分层优化调度方法

    杨莉黄文焘余墨多邰能灵...
    586-596,中插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港口大量冷藏集装箱负荷群优化调度面临的优化效果与计算效率难题,该文提出冷箱集群分层迭代调度架构及多智体制冷效率一致性优化策略.建立考虑热动态过程的冷箱负荷用电模型,并根据用电特性将冷箱聚类为集群,降低冷箱控制维度与信息交互量级.建立冷箱动态电价与集群用电功率迭代优化的预调度模型,提出冷箱制冷效率主从一致性的功率动态分配算法,冷箱个体根据电价、温度、制冷限值主动响应预调度策略,实现大规模冷箱自趋优运行和负荷功率有序转移.以日照港为算例,所提方法可将用电成本降低12.5%,计算效率提升4倍,优化结果与全局优化的偏差仅为0.5%,实现了大规模冷箱群高效优化.

    分层优化调度制冷效率一致性计算效率冷箱集群动态电价

    一种考虑峰荷-电量分摊机制和风电关键场景的输-配电网协同调度策略

    涂青宇苗世洪杨志豪姚福星...
    597-609,中插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功率的不确定性问题严重制约其消纳,因此,激发输-配电网积极性并提出合理的风电协同消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改进峰荷-电量责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法的输-配电网多目标协同调度模型.首先,将传统输-配电网峰荷责任模型、电量责任模型相结合,同时计入风电消纳、需求响应的影响并引入输配电成本分摊机制,建立改进输-配电网峰荷-电量责任模型.其次,针对输-配电网集中式和分布式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风电功率日前基础预测场景和奇、偶时刻的极限爬坡场景构建关键风电场景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输-配电网柔性资源协同调度策略.然后,将输-配电网改进峰荷-电量责任模型和柔性资源协同调度策略相结合,建立输-配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最后,基于典型T6D2 系统进行案例仿真,采用目标级联分析法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有利于支撑并促进输-配电网提升风电消纳水平,而峰荷-电量责任的边际效应有助于输-配电网有序制定对应责任权重,从而实现经济效益、风电消纳和社会效益的合理均衡.

    峰荷-电量责任输-配电网多目标优化风电消纳场景法

    动态风向变化下风力机叶片和塔架应力及功率特性分析

    汪建文闫思佳张建伟高志鹰...
    610-619,中插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向变化显著影响风力机气动载荷分布,从而影响风力机稳定高效的运行,而气动载荷是风力机结构应力和功率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该文以 S 翼型三叶片水平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在旋转平台上进行风洞实验,对不同风向变化速度(0.5º、1º、1.5º、2º/s)下风力机叶片和塔架的应力以及风力机功率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向变化速度为0.5º/s时,在风向由 0º变化到 30º时,叶片弦向和展向应力值和风力机功率下降幅度最大;在风向由0º变化到20º时,叶片应力值和功率下降较为缓慢,风向变化结束后,风力机应力与功率会进一步减小;风向变化角度在0°~20°范围内,受叶片转速和气动载荷下降速度与风向变化耦合作用的影响,塔架应力值出现较大波动,并随风向变化速度的增加,波动出现的区间从15º~20º提前到0º~5º;风向变化结束后,叶片转速持续下降,造成塔架应力仍有不同程度的波动.结果可为考虑风向变化下运行的风力机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动态风向变化风力机叶片塔架应力功率

    基于贝叶斯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路面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压预测方法

    毛明轩冯心营陈思宇王立宁...
    620-630,中插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面光伏阵列上快速行驶的车辆,所形成的车辆阴影具有复杂的动态随机分布特性,将导致路面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电压(P-V)特性曲线呈现动态多峰特性,给路面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带来挑战.基于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路面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压预测方法.首先,将路面光伏阵列的光照和温度的环境信息以图像形式输入基于贝叶斯优化CNN的最大功率点电压预测模型进行学习;然后,利用训练出的预测模型,对当前时刻下路面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工作电压进行预测;最后,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精准预测不同车辆阴影工况下的路面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工作电压,尤其是大幅度提高最大功率点工作电压的预测速度,为动态随机车辆阴影下路面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奠定基础.

    动态随机车辆阴影路面光伏阵列贝叶斯优化卷积神经网络图像信息最大功率点电压预测

    全链条大型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降碳技术

    谭厚章杨富鑫王新宁李凤军...
    631-641,中插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开展生物质掺烧利用是大型燃煤机组实现降低 CO2 排放最经济、可靠的技术手段之一.该文总结国内近 15 年大型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路线,并对其痛点进行剖析.首次提出和设计全链条的生物质直接耦合发电模式,并在内蒙某电厂进行实施.充分利用电厂周边边际土地科学种植沙柳能源作物,改进并开发了机械化收割及生物质破碎压型工艺和装备,把控"种植-收割-转运-储存-预处理-燃烧"全链条每一个环节,保证生物质原料稳定及低成本供应.通过电厂试验数据验证,对生物质小比例掺烧(重量比例小于 20%),推荐采用电厂零投资的"基于电厂现有制粉及燃烧设备的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路线;对于更大比例掺烧(重量比例大于 20%),建议采用"新增生物质独立制粉及燃烧设备的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路线.

    燃煤机组生物质掺烧直接耦合碳减排

    基于?分析的热电联产能耗一致性评价方法

    张艺晨戈志华杨勇平杨志平...
    642-651,中插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热电联产能耗评价"好处归热"或"好处归电",将节能效益单一划分给发电或供热,不能合理反映热、电两种能量的品位差异.为弥补上述不足,将蒸汽划分为凝汽流和供热流,把循环㶲损失依据产生根源分摊到发电和供热上,通过㶲分析建立电、热产品定量统一表征方法和电热能耗一致性表达式.用能质系数简化动态过程计算,将基于㶲分析的热电联产单耗分析模型拓展至描述电热能耗的时空分布.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新算法合理性.结果表明:供热流向热网水释放的㶲与循环㶲损失构成供热量;热电联产通过回收冷源㶲供热和能质匹配实现发电侧和供热侧节能.能耗一致性评价方法可合理反应电热两种产品的能量品位,揭示热电联产发挥节能潜力的途径.

    一致性评价方法热电分摊㶲分析能质系数能质匹配冷源㶲

    超声速差法平面叶栅流场试验和数值研究

    俞天阳张世玮却依飞马良...
    652-658,中插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平面叶栅狭小通道中流场非接触测量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速差原理的二维流场测量方法.设计一种2×4超声波斜、平口换能器组合阵列,研制一套多通道超声法测量和气流速度场重建系统.开展平面叶栅流场测量试验,成功获取了 3 种不同进口速度条件下流道二维速度场.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中CFD模块同步开展叶栅流场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速度大小和偏转角误差均在5%以内,较好地反映叶栅通道的流动特点.提出的超声测量技术有望进一步用于高马赫数流场研究.

    二维超声阵列速差法平面叶栅流场测量数值模拟

    SO2对K2CO3吸附CO2性能影响的实验及DFT机理研究

    郭百合李艳红张靖超王彦霖...
    659-669,中插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站锅炉的尾气在脱硫后含有微量的SO2,导致CO2吸附剂性能变差.根据电厂烟气的组分,采用模拟烟气在实验室条件下对K2CO3吸附剂的CO2吸附性能及SO2对CO2吸附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合XRD分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对SO2 在K2CO3吸附剂上的影响及CO2吸附机理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受SO2分子S原子活跃的s轨道影响,S的p轨道及O原子活性均增强,与 K2CO3 表面 O 原子价带顶能带简并,SO2 被优先吸附在K2CO3 表面的O顶位,并将CO2推离吸附剂表面,导致吸附剂活性位点虽有空余却无法吸附CO2.在实验中表现为:模拟烟气中 CO2 体积浓度为 10%时,气氛中体积浓度为0.007%的SO2会使吸附剂的吸附量由1.65 mmol/g降低至 1.01 mmol/g.提出CO2与H2O在K2CO3(001)表面的吸附机理,理论计算的反应活化能为 40.7 kJ/mol,反应热为-54.9 kJ/mol.

    K2CO3吸附剂CO2捕集SO2影响密度泛函理论机理研究

    模块化多电平中压直流变换器的高可靠自供电架构研究

    李楚杉方恒龚青苑李成敏...
    670-681,中插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容量中压直流配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实现高可靠的辅助供电是实现直流变换器在中压直流配电场景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面向模块化多电平中压直流变换器的高可靠自供电系统架构.该架构实现主控制器、子模块等辅电系统的中压直联馈电,从而无需额外低压直流电源,并且大幅提升系统启动速度.基于此架构设计,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的子模块控制器和旁路开关辅助供电均实现3倍冗余,提高系统容错运行的能力.在子模块电容预充电阶段,提出一种基于辅助电源自主控制的子模块电容均压方法,保证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可靠预充电.最终通过实验验证所提辅助供电系统架构的可行性.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自供电中压直联馈电子模块电容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