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典籍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典籍与文化
中国典籍与文化

安平秋

季刊

1004-3241

ccc@pku.edu.cn

010-62751189

100871

北京大学校内哲学楼328号

中国典籍与文化/Journal Chinese Classics & Cul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基本划分为六个版块,其中文化论坛版块,运用专论、散论、杂文等形式,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关注现实文化热点,进行理论阐述。文史新探版块,刊载有深度,有创见,且文笔流畅的考据性短文。文献天地版块,着眼珍稀文献的探幽抉微,传统文献的新意发掘,文献典藏流传的逸闻佳话。文化广角版块,透过具体细微的古代文化事象,多角度审视传统文化。学界纪事版块,刊载相关学人的师友交往,学术活动,治学心得;重要研究课题的进展状况,学术前沿信息;国内研究成果的客观评述。域外汉学版块,借鉴海外汉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开阔研究视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光绪间刘世珩玉海堂影宋刻《孔子家语》"前璧"考——兼谈香港大学藏清初钱氏述古堂影钞宋本

    张懋学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世珩得宋蜀大字本《孔子家语》后,耗时六年,凡三刻,最终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成玉海堂影宋刻本."前璧"多出的注文主要源自杨倞《荀子注》、陈㵆《礼记集说》、何孟春《孔子家语注》等与《家语》互见之书.将明嘉靖四十三年陆治手稿本与明隆庆六年徐祚锡跋刻本、玉海堂本对校发现,玉海堂本当以隆庆本钞补.宋蜀大字本从汲古阁流出前,钱曾曾借归并钞成述古堂影钞宋本,后递经名家收藏、题识,具有较高的校勘、文物与艺术价值.

    孔子家语玉海堂本隆庆本稿本前璧述古堂本

    谁率先考证出《相台岳氏九经三传沿革例》作者?

    虞万里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台岳氏九经三传沿革例》一书作者,自明清以还,皆题作"宋岳珂"而无异辞.20世纪60年代,赵万里援引张政烺说,始认为是元岳浚.及张氏全文刊出,便成定论.但回溯历史,还有汪绍楹、翁同文在相近的时期或不同的地方,互不相谋,同时考定《沿革例》非岳珂所撰,而为元岳浚增补廖莹中《九经总例》之作,成为版刻史、校勘学上一则趣闻和佳话.

    九经三传沿革例撰作者张政烺汪绍楹翁同文

    梁代"五铢女钱"辨——中华书局修订本《隋书·食货志》标点献疑一则

    高滨
    108页

    "大唐皇帝皇后供养"经幢构件幢主献疑及相关问题补论

    欧佳
    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唐皇帝皇后供养"经幢构件是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新入藏的石刻佳品.文章通过分析考证,重申经幢构件之桓姓幢主并非见载于史书的桓彦范,而应是名不见经传的"桓纳言".该构件也当与李唐皇室无直接关系,更可能是出自民间工匠之手.综合相关文物及现有研究来看,经幢构件所刻帝后礼佛图及文字与同时代民间造幢、造像、造塔记提及的"帝后供养"应具有相同性质,很可能是依通行粉本所描绘的较为概念化的帝后形象.而有关帝后侍从及供养人服饰等方面的问题也还有待深入研究.

    经幢构件幢主帝后供养服饰

    朱柏庐《删补<易经蒙引>》管窥

    陈居渊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柏庐《删补<易经蒙引>》对蔡清易学的承传与创新,有着较为清醒的分判与汲取.他删补《易经蒙引》中论证《周易》名称与《周易》经传相分的质疑,引申和维护了朱熹的易学权威,表明有关《周易》经传的讨论,在明清之际仍然是《周易》研究中未竟的热门话题.他删补《易经蒙引》关于《周易》的性质与特质的论述,不认同蔡清关于《周易》所涵泳交易变易特质的论证,继承和修正了朱熹的阴阳变易的思想.他删除《易经蒙引》相关"生生""太极"的论述,并不完全认同,持有保留态度,从一个侧面凸显出明末清初学术嬗变中多元的易学生态.

    朱柏庐删补易经蒙引

    "荣遇千年应第一,聊将盛事说邦人"——朝鲜燕行使对中国圣贤后裔的偏好与尊崇

    漆永祥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明清时期,朝鲜使臣前往中国,希望广交名士,达到"真友真游"的目的.他们渴望见到孔子、朱熹等圣贤后裔,以极大地满足他们希圣企贤的愿望,拉升与抬高自己的地位与尊严,彰显朝鲜"小中华"的优势与价值,并满足自己的猎奇感和虚荣心.在遇到他们不中意的名贤后裔时,则极尽讽刺蔑弃之能事,从中获得某种程度的优越感.在今日韩国,仍然存在着或隐或显的贵族、庶孽、中人与贫民的血统歧视与地域歧视.一方面自负登天,一方面又自卑入地,好大言、要面子的虚浮传统,与喜嘲弄、争名声的个性特点,在今日韩国仍有着深深的烙印和旺盛的生命力.

    燕行使圣贤后裔希圣企贤虚荣心血统论

    《吴梅村信札辑佚》辨伪

    朱泽宝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新披露的十九通署名为吴梅村的信札,被编为《吴梅村信札辑佚》出版问世.这批信札本由晚清民国的两位山西商人收藏,最初的流传脉络无可考察.信中涉及的家世信息与吴梅村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合,仕宦历程与呈现的心态亦是如此.因此,吴梅村根本不存在写这批信的可能.另外,最早收藏者孙阜昌所收藏的书画、碑帖等已多被证为赝品,也能说明这批信件的来源值得怀疑.

    吴梅村信札辑佚辨伪仕履收藏

    黎庶昌散佚诗文及其日本汉学观照

    吴留营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桐城湘乡派传人,且逢内外时局遽变之秋,黎庶昌为文凸显经世实用的创作旨趣,而在诗歌创作和个人诗集辑刊方面则不甚措意.近有《黎庶昌全集》点校本,据默庵辑抄本《拙尊园诗》著录其诗,但显然并非全帙.黎氏驻日期间为日本汉学者文集所题诗文,于集外未收者仍不乏篇章.此类诗文,或因不洽于黎氏诗文主流风格而见弃,但也可借此窥见黎氏诗文多样化的风格面貌.另外,若从晚清中日文化交流视阈观之,这些散佚诗文是考察黎氏关注和介入近代日本汉学发展进程的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

    黎庶昌拙尊园诗稿晚清驻日公使近代日本汉学

    《明史·罗一贯传》传主姓名辨误

    李鹤丽
    153-155页

    查户口——关于宋代人口数字记载的一则校勘

    王瑞来
    156-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