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稻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李西明

双月刊

1006-8082

zgdm@163.com

0571-63370271,63370368

310006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中国稻米/Journal China Ri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稻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94年开始创办的旨在为我国水稻与米业生产、科技发展和消费服务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现为双月刊。为更好地适应报道的需要,从2007年起将更注重前沿性的学科动态和创新性文章的刊登,编排上更多体现创新性学术期刊的规范。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与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综合信息等。设有“专论与综述”,“育种与品种”,“稻作技术”, “各地稻米”,“综合信息”等栏目,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特点。2005年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的影响因子,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为0.210,据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0.559。本刊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刊载。本刊适合水稻产区的各级技术人员(包括县、乡、村等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米厂的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我国水稻产业形势分析及2024年展望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我国水稻面积略有减少,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 13 年稳定在 2 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偏强运行,大米消费基本稳定;大米进口大幅减少,出口继续下降;审定品种数量下降,品质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方式不断优化,社会化服务、绿色高效轻简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加速推广。分析了当前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问题。预计2024 年水稻面积保持稳定,单产小幅提高,稻米市场平稳运行,优质稻米较快发展。

    水稻产业形势展望优质稻米

    基于杂交水稻叶片SPAD值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的初步构建

    任红军许桂玲冯跃华李杰...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水稻叶片SPAD值的最佳测定叶位和最佳的SPAD值次级指标,并构建基于水稻叶片SPAD值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开展以品种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的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参试品种为Q优 6 号和宜香优 2115,氮肥施用量设 5 个水平(纯N 0、75、150、225、300 kg/hm2),分析叶片的敏感性、代表性和稳定性,并探讨SPAD值次级指标与施氮量和叶片含氮量之间,及叶片氮积累量与叶片含氮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敏感性、代表性和稳定性大小顺序分别为L4(顶 4 叶)>L3(顶 3叶)>L1(顶 1 叶)>L2(顶 2 叶)和L3>L4>L2>L1、L2>L3>L4>L1,可见,L3、L4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共同理想指示叶。选择L3、L4的SPAD值几何平均数(GMSI34)作为最佳的SPAD值次级指标。由叶片氮积累量与产量和叶片含氮量的抛物线方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GMSI34 与叶片含氮量的指数方程,求得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的SPAD值次级指标的临界值(GMSI34 临)分别为 48。5、44。3 和 42。9,与实际获取的GMSI34 实相比较,若GMSI34 实-GMSI34 临<0时,则表明水稻缺氮,需要追氮,若GMSI34 实-GMSI34 临≥0,则表明水稻氮营养充足,无需追氮。综上,基于杂交水稻叶片SPAD值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可为杂交水稻高效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杂交水稻叶位SPAD值营养诊断模型

    一种抗稻曲病菌的摩氏假单胞菌JP2-207及其抗性机制初探

    刘思慧明珂陈国庆冯国忠...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水稻根际表面土壤分离到一株能有效抑制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生长的细菌菌株JP2-207。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JP2-207 属于摩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sselii)。测序分析显示,JP2-207 全基因组为 1 个大小 5 702 443 bp的环状DNA,包含 5 154 个蛋白编码基因,22 个rRNA和 78 个tRN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 9个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其中多个基因簇产生的代谢物被报道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摩氏假单胞菌JP2-207 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摩氏假单胞菌水稻稻曲病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生物防治

    施用硒内源调控剂对水稻吸收硒、镉和砷的影响

    李媛媛焦洪鹏冯先翠曹鹏...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硒内源调控剂对水稻吸收硒(Se)、镉(Cd)、砷(As)及土壤中Se、Cd、As形态的影响,将多种复合调理剂添加到富硒土壤中开展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 1%或 2%蒙脱复合调理剂(MT)均可获得水稻增Se降Cd的效果,2%添加量效果更佳;在高硒土(土壤Se含量 1。99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磷矿粉+活性硅(GLG)可获得水稻Se过量减毒和同时降As的双重效果;在中硒土(土壤Se含量 0。83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骨粉+活性硅(GGG),水稻的增Se降As效果最佳;而在低硒土壤(土壤Se含量 0。46~0。47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生物炭+有机菌肥+活性硅(GTJG)和添加钙镁磷肥+石灰+活性硅的增Se降As效果较好。研究表明,施加适量Se内源调控剂可实现水稻增Se、降Cd和As,同时减毒的效果。

    水稻富硒土壤硒内源调控剂

    氮肥运筹对有序机抛晚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覃斌王慰亲郑华斌孙鑫...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裂区设计,探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有序机抛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主区为施氮量(N),设 3 个水平,分别为 120 kg/hm2(N1)、150 kg/hm2(N2)和 180 kg/hm2(N3);副区为氮肥分配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设 4个水平,分别为 1∶1∶1(T1)、0∶1∶1(T2)、1∶0∶1(T3)和 1∶1∶0(T4)。以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CK,氮肥用量12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另设一不施氮处理(N0)。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T2 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低于T1、T3 和T4 处理及CK,T4 处理的产量高于T1 处理和CK。表明施用基肥有助于提高有序机抛晚稻的产量。氮肥利用方面,T2 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T4 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显著高于T1 和T3 处理,但与CK差异不显著;T1、T3、T4 处理和CK在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和氮素收获指数(NHI)等方面差异较小。可见,前期氮肥施用对有序机抛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具有显著调控效应,而后期氮肥施用影响相对较小。

    水稻有序机抛产量氮素利用效率

    不同外源物质及喷施时期对滩涂水稻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蛟韩继军崔士友陈澎军...
    31-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粳 5055 为供试品种,于 2021 年在江苏滩涂地区(土壤盐分 1。11~1。26 g/kg)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及喷施时期(2 次:分蘖期、孕穗期和 3 次: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对滩涂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 7 个处理,即喷施清水(CK)、禾稼春喷施 2 次(L1-2)、碧护喷施 2 次(L2-2)、萘乙酸喷施 2 次(L3-2)、禾稼春喷施 3次(L1-3)、碧护喷施 3 次(L2-3)和萘乙酸喷施 3 次(L3-3)。结果表明,喷施外源物质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与CK相比,L2-2、L2-3、L3-2 和L3-3 分别显著提高产量 17。69%、17。80%、11。62%和 13。42%,L1-2 和L1-3 则分别提高产量 6。66%和 7。09%,但差异不显著;喷施外源物质对稻米品质影响不大。喷施外源物质对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实粒数;L1-2、L2-2、L1-3 和L3-3 处理显著增加每穗粒数,L2-2 和L2-3 处理显著增加千粒重。喷施外源物质对水稻一次枝梗的枝梗数、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二次枝梗的枝梗数、总粒数、实粒数及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且二次枝梗对每穗粒数的贡献率普遍提高。对同一种外源物质而言,喷施 2 次和喷施 3 次对水稻产量、穗部性状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碧护喷施处理提高水稻产量主要是由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引起的,萘乙酸喷施处理提高水稻产量主要是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提高引起的,而每穗粒数的提高主要与二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的总粒数和实粒数增加有关。因此,今后在滩涂地区种植水稻,可通过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外源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改善穗粒结构特别是二次枝梗性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水稻外源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时期穗部性状滩涂

    施用有机肥和调理剂对田间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变化影响及水稻降镉效应研究

    黄奇娜党洪阳张燕李春福...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春优 84 和中浙优 8 号为试验材料,在浙江衢州典型镉污染农田开展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施用对土壤酸碱度(pH)、土壤重金属元素(Cd、Fe、Mn、Zn等)有效态、水稻植株(稻草、籽粒)重金属元素积累量的影响,并探究了施用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降低籽粒Cd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1。5 t/hm2)对土壤金属元素有效态、稻草和籽粒重金属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有机肥(1。5 t/hm2)+土壤调理剂(2。7 t/hm2)联合施用处理后,土壤pH增加 9。48%,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植株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 16。41%(DTPA提取)和 48。96%(CaCl2 提取),稻草和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 40。04%和 48。22%。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稻草Cd含量、土壤Cd有效态与籽粒Cd含量显著相关。由此可见,施用土壤调理剂通过提升土壤pH,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其中有效态Cd含量下降尤为显著,以此调控水稻稻草和籽粒中的Cd积累。说明供试土壤调理剂可以在酸性土地区推广应用,具有提升酸性土壤pH、降低稻米Cd富集的效果。

    水稻有机肥土壤调理剂重金属有效态

    同等控温下头季稻和再生季稻稻米品质差异分析

    旷娜苗雪雪邹丹梁玉刚...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籼粳杂交稻甬优 4149 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室内控温试验,将头季与再生季的温度设置成相同,探究再生稻两茬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头季稻,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适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显著高于头季稻,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再生季稻的粗蛋白含量在高温和适温条件下均显著低于头季稻。因此,同等控温条件下,与头季稻相比,再生季稻的碾米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要好,但营养品质降低。

    再生稻控温稻米品质

    稻渔共生水产品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蓝雨丝范广宇吴胜军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渔共生是在传统水稻田中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养殖水产品,实现水稻与水产品共作或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水产品之间的互利共生作用,降低田间污染、减少病虫害、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为了解析稻渔共生模式对水产品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的科学发展,本文综述了水产品的营养、肌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稻渔共生水产品品质肠道微生物营养微生物多样性

    新时期水稻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现状与问题探讨

    李阳阳李剑周欣兴荆若男...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 1999-2022 年我国水稻新品种保护申请量和授权量,阐述了我国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的发展现状,剖析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水稻新品种保护和优化DUS测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水稻新品种保护和DUS规范测试提供有益参考。

    水稻新品种保护DUS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