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稻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李西明

双月刊

1006-8082

zgdm@163.com

0571-63370271,63370368

310006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中国稻米/Journal China Ri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稻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94年开始创办的旨在为我国水稻与米业生产、科技发展和消费服务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现为双月刊。为更好地适应报道的需要,从2007年起将更注重前沿性的学科动态和创新性文章的刊登,编排上更多体现创新性学术期刊的规范。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与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综合信息等。设有“专论与综述”,“育种与品种”,“稻作技术”, “各地稻米”,“综合信息”等栏目,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特点。2005年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的影响因子,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为0.210,据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0.559。本刊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刊载。本刊适合水稻产区的各级技术人员(包括县、乡、村等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米厂的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桂恢1561的有利基因鉴定和育种利用

    齐金岗李孝琼刘开强陈颖...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挖掘野生稻有利基因对栽培稻进行遗传改良是当前水稻育种研究的热点。利用远缘杂交技术获得了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桂恢1561,通过农艺性状考查、配合力测定和稻飞虱抗性鉴定,确认桂恢1561粒大(32。2 g)、穗长(28。3 cm)、优质、兼抗褐飞虱(抗级2。5)和白背飞虱(抗级2。9)、配合力好,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利用桂1025/桂恢156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和近等基因系对来自于桂恢1561的有利基因进行遗传定位,对PL9、GS12、Bph31(t)和Wbph9(t)等4个主效基因进行连锁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将桂恢1561有利基因导入多个骨干亲本,创制出9个新的优质、多抗恢复系;进一步以桂恢1561及其衍生系作为恢复系选育出11个优势杂交稻组合,其中,华浙优1561和旱优711已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桂恢1561育种基因鉴定

    华南杂交稻主要不育系品质性状特点及基因分析

    熊亮曹华盛王福军顾海永...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广东、广西选育推广的三系不育系分成3种类型:早期高产类型、中期优质类型和后期优质高产类型。早期高产类型不育系包括博A、Y华农A、天丰A和五丰A等;中期优质类型不育系包括粤丰A、野香A、泰丰A和广8A等;后期优质高产类型不育系包括贵A、香禾A、耕香A等。归纳分析3种类型不育系的品质性状,并对各不育系的品质基因进行检测,以期提高这些不育系的育种应用。结果表明,高产不育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在22。4%~26。9%之间,多数不育系籽粒长宽比≤3。0,透明度≥2级,多携带不利品质的基因ALK、Chalk5、Wx-a、GS3等。优质不育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在12。0%~18。0%之间,长宽比绝大多数在3。6~4。3之间,胶稠度≥62 mm,透明度≤2级,具有优质品质基因Wx-b、fgr、GW5、GL7、GW8等。优质高产不育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在13。0%~16。0%之间,长宽比在3。3~3。6之间,胶稠度≥60 mm,垩白度在0~1。5%间,具有优质基因Wx-b和GW5,且产量较高。

    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品质性状品质基因华南

    稻渔共生模式下水稻种植覆盖率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

    李妹娟吴郁丽胡香玉王昕钰...
    90-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渔共生是"一水两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在稳定水产养殖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以优质籼稻品种粤香430和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养殖澳洲淡水龙虾鱼塘中开展不同水稻种植覆盖率(0%、25%、50%和75%)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以为优化稻渔共生技术、提高稻渔产量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30个水稻品种(种植覆盖率约37。1%)为参试材料,在养殖大口黑鲈鱼塘中进行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覆盖率50%和75%处理的稻谷产量明显高于覆盖率25%的处理,其中,粤香430以覆盖率50%处理的产量最高,五山丝苗以覆盖率75%处理的产量最高。种稻养虾模式下鱼塘水体的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亚硝态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均显著低于不种稻处理(覆盖率0%),水体总有机碳(TOC)在水稻生长前期也表现相同趋势,水体酸碱值(pH)和溶解氧含量(DO)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无显著变化。在鱼塘种稻养殖大口黑鲈模式下,华航48号、双黄占、青香优丝苗、粤香430、泰丰优208和五山丝苗的稻谷产量较高,均达到5。50 t/hm2以上。综上所述,稻虾共生模式下50%水稻种植覆盖率具有较稳定的水稻产量和净化养殖水质,适合在鱼塘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模式应用。

    稻渔共生水稻种植覆盖率品种筛选产量鱼塘水质

    施氮水平对华南优质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及适宜施用量探讨

    张兰兰刘迪林马晓智霍兴...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稻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影响稻米品质前提下提高稻谷产量。本研究以4个广东丝苗米优质常规稻品种及优质杂交稻品种泰丰优208为供试材料,于2021年早、晚两季在广州同一田块上开展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华南优质稻产量受品种、季节、施氮水平、品种×施氮水平互作效应和季节×品种×施氮水平互作效应等5种因子影响,但米饭食味值仅受品种和施氮水平影响。早季同一施氮水平下品种间稻谷产量有显著差异,但品种间食味值差异不显著;晚季除NO处理外,其他处理品种间稻谷产量有显著差异;食味值仅N3处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早、晚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和0。950;施氮量与食味值则呈极显著负相关,早、晚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和-0。956。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各参试品种既高产又食味优良的适宜施氮量。

    优质稻施氮量产量食味华南

    不同灌溉用水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蔡昊炀韩孟红陈俊霖陆楚盛...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水灌溉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稻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水稻品种粤禾丝苗为材料,盆栽试验比较了 4种不同灌溉用水量处理对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水分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用水量的减少,水稻每穗粒数逐渐下降,结实率逐渐增加,而水稻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与CK(长期淹水灌溉,水量38。6 L/盆)相比,T2处理(长期淹水灌溉用水量的88。6%)的水稻产量增加14。55%,T4处理(长期淹水灌溉用水量的36。8%)的水稻产量减少45。28%,但T3处理(长期淹水灌溉用水量的62。4%)无明显差异,表明减少37。6%的灌溉用水量不影响水稻产量。与CK相比,T4处理的生物量显著减少50。84%,T2和T3处理无显著差异。4个处理中T3处理的水分籽粒生产效率最高,比CK显著增加62。38%。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T3处理(减少37。6%的灌溉用水量)水稻不减产,水分籽粒生产效率最高。

    水稻节水灌溉产量水分籽粒生产效率

    高质量发展形势下广东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荣彬潘俊峰何秀英涂从勇...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是经济强省,也是人口大省,保障粮食安全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和系统分析,发现广东粮食生产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自给率低、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下降、各地市发展不平衡、种粮普遍亏损和种粮主体老龄化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广东粮食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保证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的建议:首先是全省一盘棋,制定粤粮提升战略,建立粮食产业综合管理部门,从粮食产业链发展角度,制定约束性发展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是突出重点,补齐各地产能短板,包括口粮为先、水稻为主、稳定水稻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以平均单产低于全省平均的地级市为重点等;三是精准施策,实现"政府要粮安和农民要效益"的协调,包括"藏粮于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藏粮于技"科技驱动、多措并举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合理补贴提高种粮效益与积极性,扶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同步发展。

    水稻全产业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广东

    2016-2023年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虎吴子帅刘广林陈传华...
    114-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广西2016-2023年审定的135个常规稻品种主要性状和产业发展形势,认为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存在稻瘟病抗性水平低、稻米品质指标协调性差、主效基因缺乏、同质化严重、低镉型品种选育滞后、销售及转让价格低等问题,对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不足。针对当前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及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加强分子育种,提高品种品质和稻瘟病抗性,加快选育镉低积累品种,加大优质稻品种推广力度,研发和推广配套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打造高端品种优势品牌。

    优质常规稻产量米质育种现状广西

    "双季同种"水稻新品种松雅7号的选育与思考

    刘利成闵军黎用朝刘三雄...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季同种"是笔者根据湖南早晚稻生产和消费需求提出的育种设想,即在湖南同一个稻区,同一个品种通过早稻、晚稻"双审定",且两季总生育期不超过220。0 d、两季总产量超过1 000。0 kg/667 m2,早季米质达部标优质3级及以上,晚季米质达部标优质2级及以上。据此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松雅7号具有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密植、芽期耐低温低氧能力较强等特点,在湖南省作早、晚双季稻种植生育期适宜、米质较好、丰产稳产,适宜机插、直播等轻简栽培。2023年通过湖南省早稻审定,2024年通过湖南省晚稻审定。本文介绍了松雅7号的选育经过和特征特性,及"双季同种"的概念、品种选育思路和具体要求,讨论了"双季同种"生产模式的实际意义。

    水稻双季稻双季同种优质松雅7号

    长粒香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松雅77的选育与应用

    潘孝武闵军盛新年李小湘...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雅77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以玉针香辐射后代M37为母本、象牙香占为父本杂交,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长粒型香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适宜、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米质优良、丰产稳产的特征特性,于202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松雅77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重要等位基因及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香稻长粒松雅77

    丰田1A所配杂交稻组合特点及新组合丰田优1999的选育与应用

    夏州藩李冬秀黄兵夏志凡...
    126-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华南稻区杂交稻高产难优质、抗性不强的问题,通过创制高配合力优质亲本,育成了粒型细长、品质优、食味好的不育系丰田1A。截至2021年底,用丰田1A配组育成14个弱感光型优质杂交稻组合,其中13个组合品质达部标优质3级及以上标准,1个组合被认定为绿色超级稻,较好实现了杂交稻高产、优质、抗性的协调提升。丰田优1999是利用丰田1A与恢复系R1999配组育成的优质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201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广东省引种备案,目前已成为弱感光型杂交稻的当家组合之一。

    杂交稻丰田1A弱感光型丰田优1999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