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杨永宗

月刊

1007-3949

dmzzbjb@163.net

0734-8160765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rteriosclero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王伯霖闫小响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是细胞间通讯的方式,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外泌体内的信息载体,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报道其参与了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本文对外泌体lncRNA在急性心肌梗死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外泌体lncRNA发挥的调节作用,分析外泌体lncRNA作为心肌梗死标志物和治疗策略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公共数据库中的测序信息,筛选具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

    β受体阻滞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老化的影响

    许甜甜李书国向芸娥邵文...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老化中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24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安慰剂组、硝苯地平组、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组、美托洛尔组,分别以食用淀粉、硝苯地平缓释片60 mg、硝苯地平缓释片40 mg+美托洛尔缓释片75 mg、美托洛尔缓释片150 mg灌胃治疗,普通饲料喂养9个月,动态观察大鼠血压、心率及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股动脉形态学特征,离体股动脉血管环灌流实验检测血管舒缩功能,免疫荧光组织学染色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衰老相关基因p53、p21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CHOP、XBP1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硝苯地平组、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组、美托洛尔组收缩压下降约30%,舒张压下降约20%,心率分别下降了9%、36%、41%(均P<0.01).与安慰剂组相比,硝苯地平组、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组、美托洛尔组舒缩功能显著改善,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下降了24%、14%、37%(均P<0.01);与硝苯地平组、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组相比,美托洛尔组舒缩功能显著改善,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下降了18%、27%(均P<0.01).与安慰剂组相比,硝苯地平组p53蛋白、p53 mRNA、p21蛋白、p21 mRNA、CHOP蛋白、CHOP mRNA、XBP1 蛋白、XBP1 mRNA 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35%(P<0.01)、23%(P<0.05)、25%(P<0.01)、3%(P>0.05)、51%(P<0.01)、24%(P>0.05)、21%(P<0.01)、23%(P>0.05),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组分别下降了36%(P<0.01)、42%(P<0.01)、4%(P>0.05)、24%(P<0.05)、32%(P<0.01)、44%(P<0.05)、13%(P<0.01)、42%(P<0.05),美托洛尔组分别下降了47%(P<0.01)、43%(P<0.01)、42%(P<0.01)、49%(P<0.01)、78%(P<0.01)、56%(P<0.01)、32%(P<0.01)、81%(P<0.01).与硝苯地平组、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组相比,美托洛尔组进一步抑制衰老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SHR的动脉存在明显老化,β受体阻断剂在抑制SHR血管老化方面优于钙通道阻断剂,且高剂量β受体阻断剂改善血管老化程度优于联合用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β受体阻断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老化内质网应激

    布托啡诺调节PKA/CREB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

    曾恒仇丽雅黄青青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及其在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中的作用.[方法]使用SD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布托啡诺低剂量组(布托啡诺L组)、布托啡诺高剂量组(布托啡诺H组)、布托啡诺+PKA抑制剂(H-89)组,对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特征,铀铅双染色海马区观察神经元焦亡,免疫荧光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Caspase-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cAMP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KA(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间隙变大,神经元细胞膜缺损,细胞核核膜凹陷、固缩,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水平增加,cAMP、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布托啡诺L、H组脑组织结构较完整,神经元细胞结构异常改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水平降低,cAMP、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布托啡诺H组比较,布托啡诺+H-89组脑组织细胞空泡变性增加,神经元结构异常,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水平增加,cAMP、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布托啡诺显著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焦亡,可能与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布托啡诺缺血性脑卒中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神经元焦亡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家系基因突变分析和临床治疗

    朱业顾翔朱华刘佳...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和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先证者因"反复气喘伴胸痛4个月,加重2天"入院,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升高,且早发冠心病,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载脂蛋白E(ApoE)、对氧磷酶1(PON1)、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等位点进行测序分析,针对可疑致病突变在家系成员中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降脂治疗.[结果]先证者、其父亲和其儿子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中均检出了6个突变位点,分别为c.191+13G>A(rs200621482)、c.1598G>T(rs200427089)、c.883T>G(rs553235458)、c.3536A>G(rs201300867)、c.2215+6G>A(rs540060615)、c.162+5A>T(rs146596406).这3例患者的6个位点均为杂合突变.3例患者的ApoE基因型结果如下:先证者及其儿子的ApoE基因型均为e3/e3型,蛋白表型为E3(ApoE2位点为CC型,ApoE4位点为TT型);其父亲的ApoE基因型为e2/e3型,蛋白表型为E2(ApoE2位点为CT型,ApoE4位点为TT型).3例患者的PON1(A575G,rs662)位点基因型均为AG型,3例患者的PCSK9基因型为GG、CC、CC、GG型.基于该家系遗传学检测结果,给予先证者及其父亲个体化的降脂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钙与依折麦布联合PCSK9抑制剂,且先证者及其父亲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随访两年LDLC控制较好,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中该家系患者的LDLR基因均发现6个位点突变,其中LDLRc.191+13G>A、c.162+5A>T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丰富了中国人群的LDLR基因突变谱.本研究有利于阐明FH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指导FH患者的临床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基因突变

    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关系

    王树龙王云尚瑞华鲍妍...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腹膜透析(PD)患者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5例进行PD治疗的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C评分将患者分为钙化组(n=152)和未钙化组(n=53),并将钙化组分为轻度钙化组(n=61)、中度钙化组(n=50)和重度钙化组(n=41),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水平与CAC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脂水平对CA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钙化组相比,钙化组年龄、糖尿病比例、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磷水平显著增加,血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镁、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年龄、糖尿病等因素后 TC(OR=1.79,95%CI:1.56~2.10)、TG(OR=2.13,95%CI:1.86~2.41)、HDLC(OR=0.67,95%CI:0.42~0.84)、LDLC(OR=2.01,95%CI:1.78~2.32)仍是 CAC 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随着 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其关联效应值也相应增高(P趋势<0.05);与轻度钙化组相比,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年龄、TG、TC均显著增加,HDLC均显著降低,中度钙化组UA显著增加,重度钙化组LDLC、血磷显著增加,血镁、25-(OH)-VitD3显著降低;与中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TC、LDLC显著增加,UA、HDLC显著降低(均P<0.05),且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高龄,TG、TC、LDLC水平升高及HDLC水平降低是CKD患者PD治疗后发生重度CAC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分析表明血脂水平与CAC严重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TG、TC、HDLC、LDLC联合检测的AUC为0.897,灵敏度为0.899,特异度为0.826,表明TG、TC、HDLC、LDLC联合检测对进行PD治疗的CKD患者CA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结论]进行PD治疗的CKD患者,血TG、TC、LDLC水平升高及HDLC水平降低与CAC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并且参与了CAC的发生发展,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提高其预测价值.

    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血脂水平冠状动脉钙化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杨兴丹王秋丽李国锋张航...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50例和验证组150例,统计颈动脉钙化发生情况.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构建颈动脉钙化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预测模型有效性.[结果]建模组中,与无颈动脉钙化者相比,颈动脉钙化发生者年龄增高17.87%,吸烟史比例增高32.69%,空腹血糖水平增高22.4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0.6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17.84%,尿酸水平增高22.4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增高40.3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降低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组中,与无颈动脉钙化者相比,颈动脉钙化发生者年龄增高17.23%,吸烟史比例增高33.39%,空腹血糖水平增高22.3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0.75%,LDLC水平增高17.96%,尿酸水平增高24.44%,hs-CRP水平增高30.81%,eGFR水平降低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验证组中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颈动脉钙化的AUC分别为0.953、0.972,且具有准确性及临床效用性.[结论]年龄增加、有吸烟史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DLC、尿酸、hs-CRP水平升高均为颈动脉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水平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颈动脉钙化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钙化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瑶杨乐张志初巍巍...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并进行球囊后扩张的STEMI患者共147例,根据TIMI血流分级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特征、术后疗效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对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进行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并对无复流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无复流发生率为10.88%.单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症状至 PCI 时间延长(OR:0.95,95%CI:0.92~0.99)、罪犯病变长度增加(OR:0.96,95%CI:0.93~0.99)、血栓负荷重(OR:0.14,95%CI:0.03~0.71)可作为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罪犯病变长度增加、血栓负荷重与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呈正相关,是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率与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球囊后扩张无复流

    血清D-二聚体和sRAGE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单华静黄能为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D-二聚体和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6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冠心病的31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其分为MACE组(n=52)和非MACE组(n=264),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确定D-二聚体和sRAGE水平的阈值效应,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评估D-二聚体和sRAGE水平对MACE发生的影响.[结果]术后一年期间,纳入的31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52例(16.46%)发生MACE.MACE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占比、糖尿病占比、GRACE评分、支架数目、载脂蛋白(Apo)B、ApoB/Apo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sRAGE水平低于非MAC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GRACE评分、高Lp(a)及高D-二聚体水平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高sRAGE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曲线拟合发现,随着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以及sRAGE水平的降低,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概率呈上升趋势.Kaplan-Meier曲线显示,较高D-二聚体水平的患者MACE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低D-二聚体水平的患者(P<0.001),较低sRAGE水平的患者MACE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高sRAGE水平的患者(P<0.001).依据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为0.796(95%CI:0.723~0.834),ROC 曲线 AUC 为 0.851(95%CI:0.806~0.892),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高D-二聚体及低sRAGE水平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对术后短期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D-二聚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介入治疗冠心病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硝基化修饰蛋白质在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朱诗瑶贺雪珂陈豪赵小梅...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皮功能障碍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特征之一,与过量表达的活性氧(ROS)/活性氮(RNS)密切相关.超氧阴离子与一氧化氮(NO)反应可以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过氧亚硝酸盐,可以通过氧化多种蛋白质耗竭NO,导致内皮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综述硝基化修饰蛋白质产生的途径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促进内皮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讨论了ROS/RNS介导的硝基化修饰与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心血管疾病进程的关系.该文还讨论了清除过氧亚硝酸盐、抑制ROS产生途径以及直接增强内皮细胞功能的治疗策略在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的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硝基化修饰这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作为干预靶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蛋白质硝基化修饰活性氧活性氮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低氧诱导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薇张梦洁冯荣王爱平...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氧诱导因子(HIF)为缺氧敏感性转录因子,是细胞对缺氧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可诱导炎症、脂质代谢、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调控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IF在CVD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HIF对血管构成细胞类型的作用及机制以及与CVD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为解析CVD的发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旨在为进一步了解HIF在C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设计靶向HIF的新型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低氧诱导因子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