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

洪眉

月刊

1002-4751

chinatv@vip.sina.com

010-6808632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电视/Journal China Televis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理论月刊,为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联系与宣传,本刊仍以“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学术品位、贴近创作实际、面向节目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架设沟通桥梁”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大视听格局构建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段鹏彭晨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对于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视听产业正成为数字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对于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构建大视听格局面临一些发展瓶颈,应树立政策先行的顶层设计思维,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发展理念,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快前沿科技应用的有效落地,培养一专多能的大视听人才,建立适应现代视听传播规律的大视听平台组织架构,促进形成"视听+"的产业格局。

    大视听格局数字经济全媒体媒体融合

    何以为"大":大视听的四重逻辑

    丁亚平王婷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大视听成为可能的前置条件,数字技术清晰标识着其自身变革进程中所具备的推动引擎功能。数字技术改写着媒介的阐释领地,媒介的边界渐渐模糊,打破了传统媒介格局里的单向线性结构,呈现为无数个点和点之间联结、交织、互渗的新秩序。基于此,不同的视听业态构建了全新的大视听产业格局。它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体现为一种健全综合的治理逻辑。

    大视听数字技术媒介场景产业迭代

    中国式现代化广电视听新格局的建构路径

    殷乐申哲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大视听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应以深度融合促进广电生产流程优化,以创新服务完善广电公共服务体系,以全球站位提升广电内宣外宣能力,以有效治理健全广电综合治理体系,从而弥补广电视听媒体在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向着现代化广电视听与"未来电视"的发展蓝图迈进。

    大视听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电视"网络视听

    大视听生产与传播的系统生态探析

    刘永昶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视听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已然显现出来的系统形构。我们可以从主流媒体的协同联动、视听文本的时空共生、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通、传播格局的内外一体等途径展开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设,进而优化大视听格局整体的系统生态。各层级广电媒体需要承继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优良传统与丰富经验,也需要彼此之间,以及与各种类型参与主体携手共进。

    大视听生产与传播系统生态

    网络微短剧的本体思考:溯源、回归、再构

    张国涛李若琪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下的剧集格局中,网络微短剧是较特殊的一种体裁,它有着戏剧的基因、剧集的本质,但媒介载体复杂、形态多元,质量也参差不齐。从"大戏剧"的角度来看,网络微短剧延续了虚构叙事的传统艺术样式,依然是一种脱胎于戏剧母体的演剧形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网络微短剧集合了多种剧集体裁的特征。从媒介的角度来看,网络微短剧是媒介变迁的产物,其"虚构叙事+短视频传播"的类型探索既是网络文学影视化的最新实践,又是剧集体裁创新的一次媒介实验。

    网络微短剧剧集短视频本体特征

    精神何以被"看见":心理题材纪录片的观念与实践

    罗锋高月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现实关注度的提升,心理题材纪录片不断进入大众视野,它们观照人的精神世界,以科学解读、奥秘探寻、现实关怀,以及种种触及灵魂的对话形式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影像文本。我国心理题材纪录片能够在观念上为心理问题去污名化,在影像叙事理念与实践上呈现出明显的情感转向。心理题材纪录片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观照实现了多方面的可见性,也为纪实影像的公共性提供了重要表征。

    心理题材纪录片共情可见性诗意

    从场景营造看视听文艺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李岭涛翁悦吴斯琦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场景营造是视听文艺节目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实现节目与受众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心理上的贴近性具有重要意义。场景营造的实现有赖于创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解,以及对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娱乐方式和新的传播渠道的集成应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视听文艺节目通过场景营造对社会和生活进行观照,为受众在更大空间、更长时间里理解、感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

    场景营造视听文艺节目创新发展

    论近年来现实题材剧集创作的真实性与戏剧性特征

    涂彦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历来为视听领域的创作者所关注。塑造真实情境与典型人物,刻画生动鲜活的台词与暗流涌动的潜台词,以及设计真实细腻的动作细节,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剧集创作者营造真实性与戏剧性的有力手段。创作者在处理真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时,应避免盲目追求戏剧性而罔顾真实性等创作问题,同时重视作品对观众的价值引领作用。

    现实题材剧真实性戏剧性

    "情"与"志"合:近年来国产动画的抒情表达及其当代价值

    叶绵耀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产动画十分注重诗意呈现,以散文化的叙事手法和具有亲和力的造型风格进行动画艺术的抒情表达,带给观众清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抒情表达在动画中有效地缝合了对个体生命经验的书写和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传递,以"动之以情"的策略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通过寓教于情,国产动画实现了"情"与"志"的统一。

    动画美学抒情叙事手法造型风格审美价值

    戏曲综艺的媒介学透视:动力结构、传播效能与美学突围

    张凯滨李蕾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与电视联姻背后隐含的是一个文化与技术互动的媒介学问题。戏曲综艺的创新发展是中国戏曲在新技术条件下个性的更新与再造。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政策引导下,戏曲与电视合作谋求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成为戏曲综艺发展的动力结构。而电视综艺化表达的传播效能激发了戏曲跨媒介叙事的潜能,使其与年轻受众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戏曲综艺未来的美学突围,需要在艺术媒介转换中,甄别戏曲综艺的媒介感,同时在视听媒介的戏剧"场"中,建立与戏曲适配的新美学。

    戏曲综艺媒介学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