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震
中国地震

丁国瑜

季刊

1001-4683

erc_c_cea@sina.com

010-68530337,68530277

100045

北京西城三里河东路5号中商大厦1206

中国地震/Journal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唯一由中国地震局主办的中文版地球科学学术期刊。它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如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地震预测与预防、历史地震研究、灾害学、地震社会学,甚至涉及环境与资源等内容。主要以发表研究论文为主,也报道相关学科的研究综述与述评、研究进展与动态、研究短讯、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实践

    申源郭凯梁厚朗蔡一川...
    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五大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外发布紧急地震信息的关键环节和出口.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先行先试"单位,四川省地震局基于分布式服务架构开发平台,运用MQTT消息队列等技术,采用JAVA语言完成了四川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B系统)的设计与定制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纳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的核心业务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应用,解决了现有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单一运行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发布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紧急地震信息B系统系统设计地震预警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建设

    欧阳龙斌苏柱金刘军黄文辉...
    2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用于地震预警、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分系统产出一套全国统一结果的融合决策平台.在国家预警工程定制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其作为国家预警工程数据处理系统与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关键信息通道,负责汇集融合国、省两级多中心地震预警和速报分系统的多套处理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多个处理结果的同一地震事件判断及其可靠性判定,基于多个策略的信息优选和融合决策处理,产出融合决策后唯一、可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和速报信息结果.该结果经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布平台对外发布,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特定专业用户可以基于收到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进行防灾避险或应急救援.

    融合决策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参数速报

    国家预警工程综合地震波形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莹莹苗春兰陈经纶任克新...
    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的建设,中国测震站网的监测能力获得大幅提升,对于地震编目业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的编目产品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用于支撑全国地震编目业务的系统亟需升级换代.本文介绍了国家预警工程软件系统之一的综合地震波形分析系统,通过对系统概况、功能实现、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等详细介绍,阐述该系统如何用于支撑国家预警工程建成后的全国新编目业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将为该系统及其产出的编目产品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地震编目业务国家预警工程综合地震波形分析系统观测产品

    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

    张建勇席楠徐泰然戴丹青...
    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震后快速获取发震信息和灾区受灾情况,对于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灾害评估和救援决策至关重要.得益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汇集并交换全国预警实时波形,分析、判断、加工实时波形数据,及时产出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地震基本参数和震源参数等信息产品,并将其推送到紧急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在泸定 MS6.8等强震袭来时均成功发布预警信息,为防震减灾及应急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本文详细介绍该平台的整体情况及其所包含的分系统功能,并讨论目前平台的技术特性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参数速报融合决策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平台建设与应用

    李同林江鹏晋云霞欧阳龙斌...
    6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国内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列装测试不充分的技术难题,尽可能降低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的风险,建设了专业化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平台.该平台构建了软件和硬件两大测试系统,明确了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流程和评价指标,具备在线功能测试、离线回溯测试、预警信息测试和信息安全测试等功能模块.通过系统性测试和综合评估测试结果,为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完善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筑牢地震预警系统的安全防线.

    地震预警测试平台软硬件专业化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定制软件总体设计

    李雨泽杨陈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现已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总数超过 15000 个台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站网.定制软件是预警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将实现我国地震观测领域数据处理系统的全面升级.本文结合定制软件项目建设目标、业务功能需求等情况,从设计思路、总体架构、分系统功能、部署方式、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指标等方面对定制软件总体设计进行介绍.定制软件的总体设计契合预警业务功能需求,使得预警工程具备高稳定性、低延时、高可靠度、高处理性能的数据处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数据综合服务和技术支持与保障能力,使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两大功能得到落实,使工程项目的防震减灾效能得到切实体现.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定制软件总体设计

    国家地震速报灾备中心技术系统介绍

    洪玉清梁明欧阳龙斌苏柱金...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灾备中心作为我国地震速报业务功能备份中心,主要承担我国地震速报业务的功能备份和全国测震数据实时转发服务.本文介绍了国家地震速报灾备中心平台的技术构成、业务数据库系统、承载业务功能及流程等情况,对平台的技术特点和功能特性进行总结,通过对平台应用成效的初步统计分析,提出了平台的下一步完善计划.

    灾备中心技术系统业务流程应用成效

    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艳琼邹立晔房立华梁姗姗...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国家测震台网海量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处理时效性、格式标准化、产品丰富度等需求,开发了兼容多类强震动观测站点且具备数据快速汇集、处理及归档等功能的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地震波形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界面,对加速度记录进行预处理,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后的加速度事件波形数据,计算得到地震动各项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仪器烈度、持时、傅氏谱、反应谱和三联谱等,可以导出地震元数据、地震记录波形,对各类数据进行归档存储.该系统具有平台统一性、功能集成性、数据完备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日常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能在地震应急、震害评估和科学研究中发挥实效.

    强震动观测数据预处理事件波形地震动参数

    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CAAFs震后余震预测效果评价

    黎明晓刘珠妹蒋海昆李盛乐...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2019 年正式运行以来,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 CAAFs 为震后应急与趋势研判及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梳理总结 CAAFs系统持续 4.5 年产出的数据,从全国和不同地区两个方面评价系统产出的震后余震预测结果,得到以下三点认识:①震级上限预测(发生某震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的正确率大多为 90%及以上,显著优于震级区间预测(存在发生同等大小地震的可能或存在发生某震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各分区预测情况差异不大;②震级区间预测震级普遍比地震实况偏高,实际 7 日内发生的最大余震震级与预测震级的差值(震级偏差)落入[-0.5,0.5]区间的地震比例约为 44%,落入[-1,1]区间的地震比例约为 69%,越靠近[-0.5,0.5]区间,地震的比例越高;③震级区间预测中,各分区有一定差异,西南地区优于西北、华南和华北东北三个地区,总的来看 4~5 级地震预测情况不如其他震级区间,可能与该震级区间内地震的最大余震震级变化范围较大有关.

    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余震预测震级上限预测震级区间预测

    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韩宇飞石志敏梁星辉祝杰...
    13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理、时频变换等科学计算为核心,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中国地震重力站网海量数据的自动清理、数据质量自动评估、数据产品自动产出,产出重力潮汐因子、时频图等 24 种数据产品,提升了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应用效能和地震重力站网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中国地震重力站网连续重力观测重力固体潮非潮汐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