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震
中国地震

丁国瑜

季刊

1001-4683

erc_c_cea@sina.com

010-68530337,68530277

100045

北京西城三里河东路5号中商大厦1206

中国地震/Journal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唯一由中国地震局主办的中文版地球科学学术期刊。它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如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地震预测与预防、历史地震研究、灾害学、地震社会学,甚至涉及环境与资源等内容。主要以发表研究论文为主,也报道相关学科的研究综述与述评、研究进展与动态、研究短讯、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北及邻区地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统计分析

    郭蕾孟令媛
    399-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震活动受半日潮作用较为显著,而京津唐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地震受潮汐触发的震级有所不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

    河北及邻区固体潮触发Schuster检验

    山东地震台网监测预警能力评估分析

    董腾超殷海涛苗庆杰魏红谱...
    410-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山东全省作为重点预警区,其预警能力直接关系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预警效能.为精确评估山东地震台网的监测预警能力,以本台网所记录到的波形数据为基础,将仪器最大概率峰值位移作为背景噪声评估指标获得山东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预警时效性需求,系统评估了山东地震台网中,由125台速度计组成的测震台网、由152台加速度计组成的强震台网、由1198台烈度仪组成的烈度台网及其融合网的预警最小震级和首报时间.结果表明,山东地震台网平均监测能力达到ML0.4,最小值可达ML-0.2,最大值可达ML1.1;测震、强震和烈度台网"三网"融合后预警最小震级、首台触发后和震后的预警时间平均值分别约为ML2.2、3s和5s,"三网"融合进行预警的策略可以满足地震预警"稳、准、快"的要求.

    预警能力预警最小震级监测能力首报时间

    2019年丰南4.5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特征

    张海洋
    426-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过程中,丰南地震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出现在震前一年时期,且随着时间推移,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区在空间上具有由东向西发展的演变过程.②丰南地震震中区域水平矢量模值在地震前后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反向变化,震前半年水平矢量模值最小,丰南地震发生于水平矢量模值反向增大的过程中.③根据亚失稳理论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变化关系,在多期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存在方向变化和弱变的区域寻找潜在的异常区,再结合异常区水平矢量模值的动态演化,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识别震前震磁前兆异常信息的方法.

    丰南4.5级地震流动地磁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亚失稳理论

    2019年老挝MS6.0地震临震射出长波辐射变化研究

    李建勇Virany SengtianthrOuthone Phetluangsy刘洋洋...
    436-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2019年11月21日老挝MS6.0地震前后(2019年10月16日—12月15日)震中位置(19.50° N,101.35° E)的潮汐变化.发震时刻引潮力处于高相位点附近,显示引潮力的诱震作用属于典型正断层走滑作用类型.以此引潮力变化周期的各低相位点时间(10月28日、11月13日、11月27日)分别为背景,计算研究区(13oN~23°N,99oE~109°E)范围内,NOAA射出长波辐射数据产品(OLR)各引潮力周期时段长波辐射异常分布及变化.结果显示,无震时的引潮力变化的A、C周期,震中附近无OLR变化;发震的引潮力变化B周期,该地区震前OLR仅震中发生了显著而连续异常变化过程:在空间上OLR异常分布在老挝北部NE-SW走向的奠边府断裂带上,且与震中位置高度吻合,经历了起始增强—异常增强—峰值—减弱—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演化即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暴发—平静各阶段力学过程相同;表明天体引潮力对达到临界状态的活跃断层有触发作用,OLR异常则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活动过程的辐射表征.

    老挝地震OLR引潮力短临异常

    阿富汗地震R/S分形特征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尚志李己华张璐申利远...
    447-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的发生具有非线性特征,分形理论能够刻画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本文基于R/S分析方法确定阿富汗主要地震带的分形特征,利用ARIMA模型对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进行预测.R/S分析表明,兴都—库什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9125,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8年;苏莱曼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7281,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9年.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与历史变化一致,且兴都—库什山地震带的趋势延续性比苏莱曼山地震带更为显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26年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分别为Mb6.2、Mb6.1、Mb5.8、Mb5.8和Mb6.1.

    阿富汗地震R/S分形Hurst指数ARIMA模型地震活动性分析

    我国市县地球物理监测资源评估

    陶志刚邹锐刘春国师宏波...
    458-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地球物理监测站网主要由GNSS、定点形变、重力、地电、地磁、地下流体六大观测站网组成,由国家站、省级站和市县站构成基本监测单元.市县站观测手段多、站点数量庞大,是地球物理监测站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摸清市县站监测资源底数、统筹利用市县监测数据,中国地震局历时2年完成了我国市县地震监测资源评估工作.基于此项工作,本文从观测环境、观测系统、数据质量和预报应用四个方面对我国市县地球物理监测资源进行简要分析,评估结果显示:37.8%的测项评估为合格,可直接纳入国家地球物理数据库管理,47.9%的测项评估为基本合格,可纳入国家市县数据库管理,14.3%的测项评估为不合格,需要停测或者优化改造.针对评估结果,简要分析了市县监测运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建议,为提升市县站监测质量提供参考.

    地球物理市县站监测站网资源评估

    GEF-Ⅱ地电场仪的研制及应用

    张兴国王兰炜张宇胡哲...
    470-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电场观测是地球物理场观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ARM与FPGA技术研制了新型GEF-Ⅱ地电场观测仪,该仪器包括多通道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控制与服务等几部分,具有输入阻抗大、测量精度高、短路噪声小的特点,实现了地电场的连续、自动测量,满足地震监测预测研究的需求.自2017年以来,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地震监测台网中,为地震监测预测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数据.

    地电场数字滤波现场可编程

    一种可模态分离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及其工程应用

    周晓岳子冲刘宏岳郑金伙...
    484-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是通过计算F-K谱从能量角度获取主导表面波频散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由于高模态瑞利波的能量通常低于基阶波的能量,因此难以分离多模态频散信息.本文通过建立多模态瑞利波模型,并讨论其相速度、波数和能量特性,提出一种可模态分离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通过增强F-K谱上的高模态能量,提取其多模态能量的局部极值,进而得到相速度点,对所有相速度点进行概率分布并拟合,得到多模态频散曲线.工程应用表明,改进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能够较好地还原多模态瑞利波信息,通过对提取的多模态频散曲线进行联合反演,可以得到与工程钻孔结果匹配较好的剪切波速度结构.

    频率-波数法微动勘探频散曲线多模态面波工程应用

    2024年1-3月全球地震活动述评

    翟颖郑宁宁陈鸿钰刘琪...
    503-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2021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2024年1-3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典型地震事件开展数据分析、整理、归纳等工作,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及其影响进行汇总,并分析本季度地震活动及灾害损失的特点,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全球地震地震活动灾害损失

    2024年1-3月全球火山活动简报

    宋雨佳康建红盘晓东关升...
    510-515页

    2024年火山活动火山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