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吴淦国

季刊

1006-9372

bjb3162@cugb.edu.cn

010-82323162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教育/Journal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惟一一份地学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是地学教育研究人员、各级领导、教育管理和师生员工的学术论坛、决策参谋和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李伍战星羽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型主干课.本文提出了课程要求与目的,并给出了课程的体系安排;针对目前矿业类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结合课程内容点,提出了"跳出课本""翻转课堂""计分问答""增强实践"四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实践性复合人才.

    教学改革勘查技术与工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

    资源环境类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成效

    何伟王黎栋陈思铭陈男...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伦理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责任合格"的卓越工程师,而课程思政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工程类研究生专业均属于资源环境大类,该领域涉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造和保护,伦理问题十分突出.自2019年增设"工程伦理"课程以来,我校尝试将思政理论和经典案例融于教学过程中,发挥MOOC+SPOC线上教学平台优势,综合使用案例引导式线下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资源环境类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之路.本课程改革成果表明,将思政内容融于资源环境类研究生工程伦理教学中,不仅完成了思政理论的学习,而且丰富了案例库,支撑了工程伦理教育.

    课程思政工程伦理案例引导式线上线下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隗雪燕何春艳刘微微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各学科都提出了全新要求.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行业特色型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索"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师资培养与课程建设并轨同行助力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建设了10支课程教学团队,以教学团队为主体,融合课程特色及课程思政,打造了10门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由此构建了大学英语"1+N"特色课程体系,并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教师素养、凸显校本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双一流行业特色型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国际化人才

    地矿特色的"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罗文强刘安平肖海军刘鲁文...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率统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地质空间是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地质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研究地质空间和地质过程常用的数学模型是随机数学类模型,因此概率统计在地球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办学特色,开展基于地球科学应用为特色的地矿类"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包括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结合专业应用的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概率统计地矿类

    能源类专业周口店地质实习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陶树陈世达刘宁强张鹤...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激发能源类专业学生对周口店地质实习的兴趣,文章初步探讨了如何在沉积、构造、岩浆岩等实习路线增补油气地质与成藏方面的教学内容,给地质实习增加点"油气味".研究认为在现有周口店地质实习大纲中增加油气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如在沉积地层路线找"油气源岩"和"油气储集层"、在岩浆岩路线找"油气源岩加热器"和"特殊油气储集层"、在构造路线找"油气运移通道"和"有效圈闭"等授课内容的增加有望在地质实习教学中得到检验并进一步完善.

    周口店地质实习能源类专业改革与实践

    能源行业"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曾一凡孙兵刘守强杨国庆...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以及促进能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对实践经验的需求,因此校外实习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论文就能源行业"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以提高工程学生的实际技能和专业素养,并结合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实践内容以推动我国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旨在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程项目经验,促进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工程师所需的综合素质.本研究分析了校外实习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实施案例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改革后的实践方式与内容,最后总结了模式的潜在益处和挑战.

    岩土工程勘察能源行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

    虚拟仿真技术在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刘得文王根厚徐德兵魏玉帅...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外实践是地学特色化基础教学环节.野外三维地质体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是学以致用的先决条件.受制于时空范围约束,如何将不同尺度地质体简化成地质专业图件是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受到技术(自然)条件限制,一目不可及和肉眼不可见的区域不能集中呈现的问题是一大教学难点,理论和实际联系困难,由此导致地质观和地质思维的形成周期动辄数载.自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以来,突破了地质学教学的时空桎梏,将自然界的地质现象与专业术语一一对应,通过可视化呈现强化了地质现象的直观性和内在性,便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反馈实现了教学相长,缩短了地质人才的成才周期.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填补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时空短板,实现了周口店野外实践线上和混合教学质的飞跃.

    虚拟仿真野外实践教学周口店

    海底板块构造的综合地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及其应用

    张新兵于鹏赵崇进张罗磊...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地球物理实验"课程,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应用多媒体、三维建模等网络化、数字化手段,针对以板块俯冲、海底火山、洋中脊等一系列海底板块构造为代表的典型的地质-物理模型,开发了"海底板块构造的综合地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了认知、基础实验和拓展实验三个模块,开展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实行以学生为本的基于问题和案例互动、自主探究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技能.

    海底板块构造综合地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

    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思考——以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为例

    王家豪王华夏庆霖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外实践教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存在着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把握的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指出应紧密结合教学阶段,以基础地质知识应用和技能训练为目标,并采取能动性教学方式.同时,结合专业特色,拓展专业知识在资源勘查的应用;对学科前沿问题,采取科普化的讲授方式.此外,建议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结合野外教学内容提炼思政素材,反过来为野外教学提供内在动力.

    野外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资源勘查工程

    "紫金模式"下校企合作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谢其锋彭向东肖爱芳李晓敏...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生产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实践课程,是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践和应用的课程.地质生产实习涉及矿山实践时具有时间紧、任务重和危险性高的特点,并且矿山经过不断开采也会逐渐剥离直至消失,因此虚拟仿真技术是有效开展实习教学和保留矿山形貌的有效途径.在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等项目支持下,福州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立了紫金山金铜矿全息多维地质成矿规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本文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核心实验内容、校企合作建设平台的途径,探索实验教学与生产实习间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

    地质生产实习资源勘查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