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贺冰清

月刊

1672-6995

calrebjb@sina.com

010-61595960

101149

北京259信箱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Journal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20多年来,刊载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地勘单位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改革、发展、管理与决微提供了大量对策建议,为广大科研人员和基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发表学术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舞台,受到子广大作者、读者的高度赞誉,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好评。几任国土资源部领导先后多次在本刊发表重要文章,对本刊的工作给予具体关照。现刊名同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亲笔题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践行"国之大者"中展现海洋新作为

    王芳
    1页

    自然资源分类的学理解析与体系重构

    葛建平王艺博张洪涛周进生...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资源分类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分类标准不一,内容指标存在交叉重叠现象.文章在分析当前自然资源分类问题及其学理实践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思想指导,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理论指导,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拓展自然资源分类的学理框架,构建了自然资源"5+2"分类体系,并得出自然资源分类相关启示.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类学理解析体系重构

    我国七大流域经济、人口发展比较及展望

    宋建军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流域覆盖的地市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通过对跨流域的市(州、盟、地区)采用流域面积占辖区面积的比例分摊,全面分析了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流域经济、人口发展的现状特点和空间分布,并对各流域2035年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预计2035年前我国七大流域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将呈现"南快北慢"的格局,七大流域占全国经济份额有所提升,并呈现经济继续向长江流域集中,人口向珠江流域聚集,黄河流域经济份额稳中有升,海河、淮河、松花江和辽河四大流域人口、经济占比"双下降"的趋势.

    七大流域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展望

    基于密切值法的梅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刘友存张水燕刘伊楠朱明勇...
    21-2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广东省梅州市各县(市、区)2011-2020年的人均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供水模数、农业用水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指标、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率等指标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密切值法构建梅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梅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除梅江区外,梅州市总体水资源状况良好;②时间上,梅州市梅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状态,其中2014年最大,而2020年最小;③空间上,除了位于下游地区的梅江区,其他县(市、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较好;④2020年梅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梅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中的水资源规划目标吻合.

    水资源承载力密切值法层次分析法梅江流域

    节地技术和模式的市场化配置及推广路径探究

    侯华丽张惠柳晓娟周璞...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作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管理的先导引擎,在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大背景下,亟待从单一的社会自愿型政策工具向市场激励型、政府规制型和社会自愿型"三位一体"政策体系转变.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范式,分析了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经济内涵和经济机理,提出了节地技术具有依附性、嵌入性、不确定性和独特性,以及市场化配置应聚焦配置目标而非手段等观点;针对当前节地技术模式在市场化配置及推广中面临的技术市场需求不充分、土地使用标准宽松、土地价格未体现节地技术价值、市场化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方面,提出了促进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市场化配置及推广的综合解决方案.

    节地技术节地模式市场化配置推广路径

    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架构与探索实践

    刘冬荣张伟娜莫加伟罗伟玲...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探析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将我国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历程分为孕育起步、探索发展、快速推进三个阶段.提出土地信息数据、业务关系、管理行为、技术方法、政策制度是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要素,各要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形成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框架.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充分发挥、优化调控管理基本要素的功能作用,提高土地空间资源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建议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与新技术背景下,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应加快数据治理集成、深度融合技术方法、强化土地业务协同、精准政策制度建设、广泛拓展应用范围.

    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基本架构发展历程前景与展望

    珠三角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管理策略研究

    卞芸芸崔璐孙伟杰谭春婵...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是对现状未利用或低效利用的城乡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的一种形式,包括权属复合、功能复合与立体复合,复合利用能够显著提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多方面效益.文章基于对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创新探索工作突出的珠三角地区的调研成果,从产权基础-交易成本-利益配置的角度,分析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存在的困境;从为产权结构和确权方式提供法律保障、规划管控和土地管理更新、构建利益分配工具箱等方面,总结珠三角地区在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方面的管理实践经验;基于分析总结,提出不同所有权属、不同用途和立体空间等复合利用模式的政策建议.

    存量建设用地土地复合利用土地混合利用用地再开发珠三角地区

    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的特征分析

    李乐段存国张涛朱小娟...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司法领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的性质划分为契机,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对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的条件、性质和补偿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发现,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过程中存在收回条件的公共性政策、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界定不清,公共利益与不可抗力的关联性不足,补偿内容存在责任归属不清、涵盖范围不足等问题.建议在改革国有建设用地用益物权、建立统一的国有土地市场的基础上,将因公共利益实施的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改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征收,并通过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征收主体、优化管制模式.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征收行政行为

    蓝碳开发议题演进、国际实践与路径优化

    胡斌
    59-6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文本分析基础上,通过比对《巴黎协定》生效前后蓝碳国际规则与国家实践,揭示在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和模式创新,以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深度融合背景下,蓝碳在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关注度已有显著提升.通过对国家自主贡献(NDCs)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内容分析,指出在当前国际气候治理中,蓝碳开发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蓝碳范围界定不清;②对蓝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难以作出独立评估;③蓝碳减缓承诺信息不明确;④蓝碳承诺附加条件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在蓝碳发展上的资金和技术不足;⑤蓝碳适应计划可执行性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后《巴黎协定》时代推动蓝碳发展的建议:①国际合作层面应着力推动将海洋纳入全球气候盘点,并发挥非气候国际机制的协同作用;②各国国内层面应鼓励NDCs将海洋单列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同时灵活运用《巴黎协定》第6条的合作机制,拓展蓝碳开发的融资渠道.

    蓝碳国际气候治理国家自主贡献国际实践路径优化

    科学有序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张平鞠劭芃江波
    68-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风电近年来大受青睐,成为各国开发"绿色能源"的重要方向.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截至2022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已突破30GW,位列全球第一.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沿海地区正在积极布局风电场,海上风电已成为沿海地区重要的清洁电力来源.虽然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同时面临"多干快上"、风电安装及运维市场供给不足、关键技术"卡脖子"、中央财政补贴退坡政策阵痛期等挑战.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应从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把握海上风电发展节奏,合理规划发展空间布局,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海上风电产业分析2022年度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