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张咸恭

季刊

1003-8035

zgdh@mail.cigem.gov.cn

010-621710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单位协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专门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黄土湿陷、粘性土胀缩、冻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矿井突水、岩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机制、规律、监测、预报,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学术论文。本刊物是我国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威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年:2003-2022

    肖锐铧刘艳辉陈春利苏永超...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自2003年启动以来,对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文章全面总结了预警工作20年的发展历程、预警技术方法和防灾减灾成效.(1)将预警工作历程分为启动推进(2003-2009年)、深化合作(2010-2017年)和改革提升(2018-2022年)三个阶段.(2)以24h预警业务为主体,逐步形成了预测预报预警的递进式预警模式和较完善的预警业务系统.(3)逐步形成包括临界降水阈值模型、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阈值模型和动力预警模型等3套预警模型技术方法体系,2023年发布行业标准.(4)预警产品时空精度不断提高,国家级和26个省级预警空间精度高于5 kmx5 km,以24 h预警为主,向72 h、中长期预测等尺度发展;超过8个省级和部分市县级开展了 3 h短临预警,逐步形成支撑服务长期部署、中期防范和短临应对的业务体系.(5)有预警必有响应,2020年自然资源部将国家级预警作为启动防御响应的依据之一,18个省份在省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明确了预警响应联动工作机制.(6)多方联动防灾意识不断增强,收到预警信息后,加强巡查排查和组织人员撤离实现成功避险的案例不断增加,防灾减灾成效显著.20年来的预警工作总结,可为下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供借鉴,支撑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展历程技术方法减灾成效

    近20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文献图谱可视化分析

    王惠卿肖锐铧刘艳辉陈春利...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始于2003年,每年汛期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警示群众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更深入了解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中国知网及SCI-Expanded国内外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梳理了 2003-2023年发表的国内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文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从研究主题、演进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历史降雨及灾害关系的临界降雨阈值研究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与降雨相关阈值研究在未来仍将是研究热点;(2)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气象条件下,不同类型、成因模式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报模型、临界阈值研究文献占比较高,表明精细化是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展的重要方向;(3)在国际上,中国学者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39%,我国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中有绝对优势.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展示了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国内外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期有助于我国地质灾害研究与预警预报业务进步.

    地质灾害预警文献计量可视化CiteSpace

    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周诗凯刘正华余丰华朱浩濛...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是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全国有80%的山区省、市、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但这种省、市、县独立建设模式难以满足部省协同、市县联动、全域贯通的业务需求.文章介绍了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一体化建设:按照"省级预报到县、市级预报到乡、县级预警到村(点)"的工作原则,在趋势预测、每日预报、短临预报和实时预警与地质灾害防治业务一体化融合方面开展探索,初步建成了以"地灾智治"应用驾驶舱为可视化监管,以"地灾智防"APP为闭环手段的地质灾害全生命周期管控防治业务体系,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数字化产品体系.

    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风险预警一体化建设

    广东省暴雨型浅层滑坡灾害动力预警模型与气象风险预警研究

    魏平新郑志文周志华李秀娟...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面临的精度及模型建设问题,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坡面残坡积浅表层的突出特点,通过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广东省浅表层斜坡失稳发生机理.研究表明:边坡在暴雨条件下,斜坡岩土体容易在浅表层首先造成失稳,影响因素主要有降雨量、降雨历时、土体类别和坡体结构等因素.由此,对研究区划分斜坡单元,按各斜坡单元的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分层及其关键物理力学参数开展斜坡单元概化分类,并将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和无限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优化构建了动力学斜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结合龙川县贝岭镇流域应用实例,初步探索了坡面单元尺度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斜坡失稳动力学预警技术,可为广东省开展以斜坡单元预警为主要方式的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供支撑.

    浅层滑坡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动力预警模型坡面单元数值模型概化分类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不同岩性滑坡降雨阈值研究

    陈海龙宋晓玲张永军刘凯欢...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引发斜坡破坏的阈值是地质灾害预警的基础.文章以2004-2019年白龙江流域甘肃段5个县区内因长期强降雨引发的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法研究不同岩性特征的滑坡降雨预警阈值.构建了不同概率等级下,引发滑坡的事件降雨量(event rainfall)与降雨历时(duration of rainfall)之间的关系模型,并给出了下限临界累计降雨阈值.通过2020年陇南武都区暴洪灾害引发的滑坡特征及降雨数据验证,滑坡前雨量计监测获得的累计降雨量与模型给出的临界累计降雨阈值基本相符,对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滑坡灾害的预警具有指导意义.

    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警模型研究

    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省市县一体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肖智林陈高翔张浴阳屈伯强...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能力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四川省自2003年起率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于2019年开始重点在预警模型分析和建立、系统设计与实现、分级预警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创建了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库、"省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互联系统及分级预警机制.基本实现了基于雨量数据传输、预警模型分析运算、预警信息发布等"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分级预警的闭环管理,初步解决了市县缺平台、缺经费、缺技术的三缺问题及多头发布预警信息对基层造成的干扰问题.2023年四川省成功避险的案例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挥作用的占86%,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警模型预警系统

    太行山河北段"23·7"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规律研究

    顾福计钱龙王梦洁沈荣辉...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多侧重短时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对区域性极端降水条件下地质灾害特征规律方面研究尚存在不足.基于"23·7"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样本分析,研究了太行山河北段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1)地质灾害呈现出多发、群发性态势,发生数量达历史新高,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激发新的地质灾害明显增多;(2)地质灾害发生时空范围与强降雨区域高度吻合,太行山南段和北段呈现差异性分布;(3)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最大,坡面型泥石流明显多发,松散物覆盖型滑坡多发易发.研究结果可为极端降水条件下地质灾害防范提供参考.

    杜苏芮极端降水地质灾害特征规律太行山

    北京地区"23·7"特大暴雨型地质灾害特征及预警成效分析

    南赟翟淑花李岩曹颖...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端降雨常伴随群发性地质灾害发生,严重危害易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总结分析极端降水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及预警成效,对于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2023年"23·7"强降水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精细化降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3·7"强降水时空分布特性和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剖析了地质灾害预警成效,结果表明:"23·7"强降水具有总量大、雨强大、历时长、范围广等特点,极端降水灾害具有群发性,地质灾害分级分类多维度预警成效显著,实现了极端天气条件下因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研究成果可为积极防范和科学应对极端降水地质灾害提供参考.

    "23·7"强降水突发性地质灾害灾害特征成因分析预警成效

    湖南省"631"地质灾害预警模式及避险案例研究

    黄炜敏陈全明陈吉祥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但做到精准预测降雨时段和落区很难,这也是传统的地质灾害短期预警误报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湖南省地处中南,降雨充沛,地质条件相对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结合湖南多年预警工作经验,构建了"631"递进式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式.该预警模式以湖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基于精准度较高的短临雨量预报和实况雨量,形成"提前6 h预报暴雨落区、提前3h预警、提前1h叫应、提前半小时再呼应"预警叫应机制.目前该预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大提升了预警效率和精准度.2022年6月初湖南遭遇一轮超历年极值的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呈群发性出现,运用该预警模式,2022年转移人数、避让起数均排全国第一,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

    地质灾害递进式预警模式成功避险

    四川宝兴张家沟危岩体稳定性及运动学分析

    陈锡锐刘虹强杨剑红艾其凯...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家沟危岩体在2022年"6·1"芦山地震后被发现,稳定性差,严重威胁下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稳定性计算及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对危岩体进行评价,选取稳定性最差的地震工况进行运动学分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解析解与数值解成果设计相应防护措施.主要结论有:(1)张家沟危岩体结构破碎,顺坡向控制性结构面发育,破坏模式为滑移式;(2)稳定性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皆表明张家沟危岩体在天然、暴雨、地震工况下均会失稳,其中地震工况下运动距离最长;(3)地震工况下危岩体的破坏模式为震裂—滑移式,运动过程中块石以滑移为主,跳高较小,同时坡面形态显著影响着落石运动特征;(4)落石间相互碰撞挤压会改变其运动特征及冲击动能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致灾范围.成果可为类似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滑移式崩塌稳定性评价离散元运动特征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