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杨玉凤

月刊

1008-6579

cjchcl@163.com

029-87679391

710004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属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性期刊。本刊以反映中外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交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儿童保健管理经验,介绍新的适宜实用技术,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广大儿保工作者、儿科医生、科研人员,计划生育人员等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期睡眠剥夺导致子代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周子愉吕靖冯光武汪新月...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睡眠剥夺是自身或外界因素干扰导致的睡眠时间缺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妊娠期更容易出现睡眠剥夺,其不仅破坏母体机体各个功能,还会影响子代的认知功能。本文将对妊娠期睡眠剥夺对子代认知影响及其中机制进行综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妊娠期睡眠策略提供依据,为改善其子代神经发育及认知功能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妊娠期睡眠剥夺子代认知

    脑性瘫痪共病癫痫的遗传因素、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公超连贝贝李雪梅张朋...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一般人群,癫痫在脑性瘫痪(CP)人群中患病率很高,是CP严重程度的标志,也是影响CP儿童早期生存率和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CP和癫痫的病因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将从遗传因素、危险因素以及病理生理机制方面总结CP和癫痫的共患病因,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脑性瘫痪癫痫遗传因素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低血糖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姜艳鑫韩金燕赵娟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低血糖预防与管理策略,为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优化血糖综合管理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3年8月国内外关于儿童1型糖尿病低血糖预防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3篇实践指南,4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从低血糖识别、危险因素、血糖监测目标、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方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支持9个方面,共34条证据进行介绍,综合了国内外对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低血糖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最新证据,系统阐述了 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低血糖的预防策略,证据内容全面,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低血糖防范意识、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构建系统的低血糖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型糖尿病低血糖预防儿童

    胎龄≤34周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晓康梁翼飞朱艳萍
    187-19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胎龄≤34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病情况及造成RO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筛查高危早产儿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4周早产儿的相关病例资料,按照眼底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无ROP组,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早产儿RO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 738例胎龄≤34周早产儿,其中ROP组292例(占16。8%),无ROP组1 446例;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BPD)(OR=3。379,95%CI:1。835~6。221)、贫血(OR=7。388,95%CI:4。262~12。806),接受输血治疗(OR=2。129,95%CI:1。278~3。547)、用氧时长>7d(OR=3。429,95%CI:2。309~5。094)、用氧浓度>40%(OR=2。541,95%CI:1。540~4。193)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67只眼(103例患儿)接受了治疗,雷珠单抗注射液眼内注射108只,眼底激光治疗35只,雷珠单抗注射液眼内注射联合眼底激光治疗24只,在后期随访中均转归良好。结论 合并贫血、BPD、接受输血治疗、吸氧时间>7d、用氧浓度>40%的早产儿是发生ROP的高风险人群。对此类人群需规范进行眼底筛查,及时行治疗措施,可降低早产儿视力障碍的风险。

    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贫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疆地区四地州苯丙酮尿症患者特食治疗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周尚琴陈曦薛淑媛张璐涵...
    191-19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四地州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低/无苯丙氨酸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食)治疗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规范PKU患者的随访,保证特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治疗随访≥1年以上的PKU患者,对其照护人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收集整理PKU患者特食治疗现状,分析特食治疗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筛查情况,接受过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基因确诊、母亲孕期唐氏筛查检查的患者依从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3、10。993、9。189,P<0。05)。不同家庭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PKU患者的特食治疗依从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21、7。415,P<0。05);父母亲有固定职业的家庭其依从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26、7。895,P<0。05)。年龄、购买特食的间隔时间、送检血片的次数、正常年龄入学情况(x2=19。443、8。090、69。482、12。001,P<0。05)对PKU患者特食治疗随访依从性存在影响。结论PKU是一种可以治疗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结合临床实际加强健康宣教,制订规范的随访方案及流程,提升随访治疗依从性,为提高PKU患者治疗随访成效起到重要作用。

    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特食治疗随访依从性

    脐血IL-25、IL-33水平与早期婴儿湿疹的相关性研究

    杨云月王文革谭汉旭杨云彦...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新生儿脐血白细胞介素25(IL-25)、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42d内婴儿湿疹发病的相关性,以期为早期婴儿湿疹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妇产科出生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出生时收集脐带静脉血并测定脐血中IL-25及IL-33水平;42d后随访记录婴儿湿疹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 在145例婴儿中,有79例患湿疹,患病率为54。5%。湿疹组脐血IL-25水平明显低于无湿疹组(Z=4。957,P<0。001),湿疹组脐血IL-33水平明显高于无湿疹组(Z=4。594,P<0。001),湿疹组有家族过敏史的概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过敏史、脐血IL-25低水平(<14。5pg/mL)、脐血IL-33高水平(>21。1pg/mL)是影响42d婴儿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296、4。034、2。759,P<0。05),而出生体重与42d婴儿湿疹发病无关(P>0。05)。其中,脐血IL-33水平与分娩方式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阳性截断值脐血IL-25为<14。0pg/mL(敏感度为62。0%,特异度为75。8%)、IL-33为>22。1pg/mL(敏感度为64。6%,特异度为69。7%)。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脐血IL-33水平与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具有线性相关性(r=0。398,P<0。001)。结论 家族过敏史、较低水平的脐血IL-25及较高水平的脐血IL-33是42d婴儿湿疹的重要影响因素,且较高水平的脐血IL-33会加重42d婴儿湿疹的严重程度。

    脐血婴儿湿疹白细胞介素25白细胞介素33

    宁波市2017-2021年儿童先心病流行特征和趋势研究

    卢凌亚程薇吕兰秋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浙江省宁波市2017-2021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流行现状以及患病率趋势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CHD患病风险提供参考依据,降低CHD患病率。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方法,2022年1月研究小组成员从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获取2017年3月-2021年12月宁波市上报的新生儿数据,采用线性趋势x2检验对CHD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CHD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时,共纳入CHD筛查阳性新生儿共13 156例,确诊为CHD的为6 300例,其中男婴3 066例(48。7%),女性3 234例(51。3%)。宁波市 2017、2018、2019、2020、2021 年新生儿 CHD患病率分别为 2。07%、1。10%、2。00%、2。04%、1。08%;2017-2021 年新生儿CHD总患病率为1。69%;线性趋势x2检验结果显示,该地区新生儿CHD患病率均随时间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x2=178。518,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6~45岁(OR=1。24)、>45岁(OR=1。66)、男婴(OR=1。26)、<32 周(OR=1。13)、32~36 周分娩(OR=1。54)以及二胎(OR=2。56)为 CHD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浙江省宁波市新生儿CHD患病率高于全国及浙江省其他城市,虽该地区新生儿CHD患病率均随时间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并不理想,仍有待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新生儿CHD患病率。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先天畸形

    妊娠期糖尿病子代2岁体格生长与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研究

    陆岸锋黄培禄毕雷黄国盛...
    208-21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子代2岁体格生长与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为改善GDM母亲子代的体格与神经心理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且出院后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母孕期是否诊断GDM分为GDM组(n=243)和对照组(n=362),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随访至1岁、2岁时体格与神经心理发育的指标,比较两组1岁、2岁时体格与神经心理发育的差异。结果1)随访至1岁、2岁时,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至1岁时Gesell量表结果:GDM组语言(8。6%)、适应性(11。4%)、个人社交(8。2%)异常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3。3%、5。0%、3。0%)高(x2=7。854、8。605、8。062,P<0。05),相对应的 DQ 值[(87。6±7。7)分、(88。4±7。8)分、(89。1±7。0)分]较对照组[(89。4±9。2)分、(90。5±8。9)分、(91。2±7。5)分]低(t=2。591、2。957、3。495,P<0。05)。3)随访至 2 岁时 Gesell 量表结果:GDM 组适应性(8。2%)和个人社交(7。3%)异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4。1%、3。0%)高(x2=3。927、4。903,P<0。05),相对应的DQ值[(89。5±6。5)分、(89。9±7。1)分]较对照组[(91。9±6。9)分、(92。1±6。9)分]低(t=3。878、3。311,P<0。05)。结论GDM子代的个人社交和适应性的发育水平整体落后于正常儿童,GDM子代的随访应重视个人社交和适应性的平衡发展。

    妊娠期糖尿病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Gesell发育量表

    RTTN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原发性小头畸形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赵晨玥蒋劲嵩张莉雪郭敏...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RTTN基因变异导致原发性小头畸形(MCPH)家系的基因变异特点和临床表型,并为其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分析一家系3例患儿(包括2例胎儿和2岁的先证者,其中1例胎儿为临床诊断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名患儿及其父母采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检测,Sanger测序验证位点,软件预测其复合杂合变异的危害性。查阅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已报道的RTTN基因突变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家系3例患者在胎儿期有透明隔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等脑部畸形,先证者(G2)、胎儿(G3)表现有孕晚期宫内发育迟缓和原发性小头畸形,G2出生后全面发育落后。trio-WES检出G2和G3的RTTN基因存在父源性的c。2101(exon16)C>T(p。Arg701Ter,1526)无义变异和母源性的c。2863(exon22)G>A(p。Glu955Lys)错义变异,形成复合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分类指南,两个变异分别为可能致病性的(LP)和不确定的(VUS)。其中,位点c。2863(exon22)G>A为新发现的错义变异,且经过软件预测该变异对基因产物有害。结论RTTN基因c。2101C>T和c。2863G>A复合杂合变异为该家系患儿小头畸形的遗传学病因。本报道丰富了 RTTN基因变异谱,为该家系的产前诊断及再次生育提供了指导,并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提供素材和参考。

    RTTN基因原发性小头畸形全外显子测序遗传学分析

    2018-2022年广东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流行分析

    哈林娜徐昊立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广东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其流行病学分布情况,为制订进一步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广东省2018-2022年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ICD10中S00-T98和V01-Y98系列疾病作为分类标准筛选出其中意外原因导致死亡的个案,计算相关的率、构成比等,分析儿童意外死亡原因及三间分布。结果2018-2022年广东省总死亡率为2。94‰,死亡人数21 329人,其中意外死亡人数3 819人(0。53‰),男女性别比为1。29∶1,不同年龄组间意外伤害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8,P<0。01)。意外死亡原因前三位为意外窒息(1 590/3 819)、溺水(926/3 819)和交通意外(527/3 819)。各年龄段男童意外死亡率均高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8,P=0。19),不同意外死因儿童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723。28,P<0。01),死前救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31,P<0。01)。结论 广东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意外窒息、溺水。应分年龄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提高儿童及家长的意外伤害识别防范意识,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