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张君良

月刊

2096-8132

3799092@fjdx.gov.cn

0591-83799092;22853069

350001

福建省福州柳河路61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FuJian Academy of Governa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理论学习月刊)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1978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本刊于1992、1996、2000、2004、2005年连续五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统计,本刊2002年全文转载量在全国政治类1470种报刊中名列第26名,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期刊排名中名列第5位;2004年本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量稳中有升,全年总计达32篇;2005年人大资料中心转载率政治类1380种刊物中排名第7位。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发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以及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做到思想性与学术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以其鲜明的办刊特色、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赢得了我国学术界的赞誉和关注。本刊力争以多维的视角、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开设的重点栏目有: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与公共行政、经济与社会、当代世界、执政党建设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古典概念的创造性转化

    靳书君陈柯萍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共和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五年间,他们一方面从古典思想家那里摄取人类文明的滋养,采用了大量古典概念;另一方面对其中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进行革命批判,期间历经宗教批判、哲学批判、社会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本质、物质、自然、矛盾、实践、扬弃、人的本质等哲学概念,共和、民主、民族、人民、群众、自由、平等、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社会革命等社会政治概念,以及价值、价格、资本、劳动、分工、竞争、垄断、工资、利润、地租等经济概念,从内涵上作出了新的解释,在科学上走到了同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最前列.

    马克思恩格斯西方古典思想概念史

    唯物史观"群众"概念渊源考析与中国化演变

    李永杰潘沁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大多只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看不到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唯物史观创造性地改造了"群众"概念,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马克思也看到了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会造成群众特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需要组织和教育群众,为此列宁还提出了"灌输"理论.唯物史观"群众"概念进入中国之后很快被用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主张宣传群众、唤醒群众,激发了蕴含在群众中伟大的革命力量,并提出"群众路线"."群众"概念在中国化过程中深刻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形成了"群众路线"的政治话语.

    "群众"概念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中国化探析

    陈莉莉王凤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Materie是个古老的哲学概念,马克思将"实践"概念引入新的哲学体系,实现了 Materie概念的革命性变革,恩格斯和列宁基于马克思的物质观,科学界定Materie概念.马克思主义的Materie/matter/материя概念进入中国语境,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融会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概念和中国的朴素唯物论、辩证法传统,从"物质""形质""形体""物体"等词汇中比选出"物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汉语能指."物质"成为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媒介,以运动为存在方式,是先于我们思维而存在,被我们思维所反映的客观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从而实现了从古典词汇向现代术语,从西方哲学概念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转化、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

    "物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史

    廉洁型政党建设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耦合性分析

    梁超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的廉洁型政党建设是塑造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的重要途径,通过伟大自我革命的实践驱动显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反腐诉求.基于目标和实践逻辑,廉洁型政党建设与党的自我革命在主体对象、内容供给、动力要素、精神力量和聚合特征方面呈现出高度的耦合性关系.党的反腐倡廉史本身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廉洁型政党的目标定位内在规定了自我革命的运行方向,而党的自我革命能够在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促进政党廉洁目标的实现.新时代将廉洁型政党建设嵌入到党的自我革命的运行逻辑,需要把握两者在贯通联动中存在的内生型与外生型阻力,坚持"使命引领"与"组织优化"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驱动、"政治统领"与"多元供给"相协同、"制度治党"与"文化塑造"相贯通和"主体实践"与"客体回应"相促进,探索破解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可行路径,以自我革命精神永葆政党先进品格和纯洁基因.

    中国共产党廉洁型政党建设自我革命耦合性

    社区党组织思想引领发挥治理功能的逻辑及路径研究

    樊红敏耿琼琼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党组织思想引领是党的思想建设在基层具体呈现和延伸,是把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的意识形态社会化过程,具有导向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特征.其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价值认同、制度建设、利益整合及文化培育的功能,但也面临着共识凝聚、示范引领及制度化不足等问题和困境.基于此,要以社区党组织思想引领为着力点,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治理合力,实现基层治理走向"润物细无声"的"支持-认同"治理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宜从以下四个维度切入:一是着力思想价值认同,强化社区党组织方向引领;二是着力典型示范引领,发挥"头雁"效应;三是着力制度平台建设,拓宽思想引领载体;四是着力公共文化培育,推进思想引领落实落地.

    社区党组织思想引领治理功能

    党员"双报到"制度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四重向度

    卢继团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它对新时代的机关党员干部提出了更为现实的任务要求.党员"双报到"制度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具有共通的"整合"思维与"服务"逻辑.党员"双报到"制度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助推作用体现为:重塑"队伍共建、资源共治、成果共享"理念,构筑文明实践"共同体",调适"技术赋能、资源整合、系统布局"方法,激活文明实践"动力源",建立"监督报告、评价考核、保障激励"制度,筑牢文明实践"压舱石",创新"激活变量、盘活存量、增强质量"实践,打造文明实践"交互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党员"双报到"制度四重向度

    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人调查研究的历史实践

    郑天骄齐卫平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基本功,是做好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长征期间党在紧张和残酷的战争条件下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可称为党史上一次对中国国情的大普查.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中,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统一思想认识、保障物资补给、确定军事路线.长征期间党和红军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依靠群众路线,秉持全局观念,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中国国情,在极端复杂情势下作出正确决策,成功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为中国革命形势由被动转向主动提供了有力保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长征期间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历史经验,对搞清楚、弄明白、想透彻新长征路上面对的新问题,增强战略定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征调查研究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现实启示

    宋灵珊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依法治国进行了专章部署,明确将现代化国家建设与法治国家建设紧密相连,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先是从"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布局法治建设,进而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逐步丰富和发展为"十一个坚持",进一步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十一个坚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以此为逻辑主线,可以领会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启示,明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十一个坚持"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数字政府的风险结构及其回应——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

    谷飞傅建平
    7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建设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风险已然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政府的重要议题.在风险社会理论框架下,唯有将技术赋能、技术风险以及技术规制进行综合统筹,我们才能完整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数字政府建设的逻辑链条.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深度交互的人工智能系统,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数字政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时代性、智慧性和精准性.但与此同时,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数字政府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这集中表现为数据主权风险、文化秩序风险以及数据安全风险这三个层面.在风险社会理论的框架下,科技风险之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建构,也需要微观层面的机制填充,唯有立足于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责任配置以及科技伦理加以系统重塑,才能最终在利用与规制生成式人工智能之间找寻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政府风险社会理论数据分类分级

    超级数字平台私权力的秩序挑战与规制方案——从数字生态的平台生产出发

    陈丽丽冯彦龙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前的数字生态之中,一种以"数据-流量"为价值标度和支配逻辑,以平台(尤其是超级数字平台)为社会资本置换载体的数字行动模式正在悄然生成.超级数字平台因其多方面的优势地位承担着生产公共服务与个体服务的角色功能,并由此拥有了超越私权利与公权力的"私权力".从超级数字平台私权力的现实特征来看,其基于共享生态而形成、有赖于数据处理而赋能并由技术优位得到强化.但从超级数字平台在数字生态中的不同生产功能与地位来看,其对旧有的权利与权力秩序产生了多重挑战.对此,需要规整、调和旧有的权利与权力秩序.

    超级数字平台私权力数字生态平台生产权力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