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辐射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辐射卫生
中国辐射卫生

潘自强 韩金祥

双月刊

1004-714X

REDI@chinajournal.net.cn

0531-82919955

250062

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

中国辐射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卫生部主管并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杂志,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它是辐射卫生领域(包括电离辐射与非辐射)发表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的专业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组织和推动我国辐射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本专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宗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推动辐射卫生防护法规、法令和标准的贯彻实施,及时报道辐射卫生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交流传递科技信息,介绍国内外辐射防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制肺部模体用于射波刀肺追踪E2E验证分析

    魏晓马向捷李明生张征召...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动态模体在射波刀肺追踪E2E测试中的测量结果,验证自制肺部模体用于射波刀质量控制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模拟患者治疗流程,分别对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进行CT定位、计划设计、实施照射、扫描胶片并进行分析,上述两种模体在S7代射波刀上使用MLC各重复测量5次,在M6代射波刀上使用Iris也分别重复测量5次,对实验结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分析两种模体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对于S7代射波刀,两种模体在X轴、Y轴、Z轴和总偏差上的检测值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为:P=0.236、0.175、0.289、0.668;对于M6代射波刀,所得分析结果分别为:P=0.880、0.891、0.573、0.433.以上P值均>0.05.因此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在S7代射波刀与M6代射波刀上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偏差值均<1.5 mm.结论 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在射波刀肺追踪的E2E实验中,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满足AAPM TG-135报告和WS 667-2019标准中的要求,具有用于射波刀临床质控的可行性.

    射波刀质量控制肺部动态模体肺追踪

    基于ICRP生物动力学模型的镅急性吸入后在主要源器官中滞留份额计算

    陈倩兰骆志平刘森林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避免超铀核素镅大量吸入造成对关键靶器官的伤害,并为事故后促排或其他辐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依据IAEA通用安全导则No.GSG-2的内照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通用准则、ICRP当前最新的生物动力学模型及参数,以工作人员急性吸入241 Am[粒径AMAD 5 μm(σ=2.5)]为例建立计算程序,确定关键靶器官为肺部AI区和红骨髓,并确定造成关键靶器官短期吸收剂量的主要源器官为肺部AI区、血液、小梁骨骨表.结果 计算出241Am吸入后主要源器官中滞留份额随时间的变化.结论 镅吸收入血后从血液中快速转移,不同吸收类别镅在血液中早期滞留份额变化趋势相似,S、M、F类镅在血液中滞留份额峰值出现在0.03 d左右,到约1.7 d时衰减到峰值的一半;镅吸入后在肺部AI区、小梁骨中的早期滞留份额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S、M类镅在肺部AI区滞留份额随时间变化较小,F类镅从肺部快速被吸收入血;小梁骨中镅,S类在前7 d快速增加,M类主要在前2周逐渐增加,F类在前2d较快速度增加.

    ICRP生物动力学模型关键靶器官主要源器官滞留

    分次低剂量电离辐射在诱导EA.hy926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蔡雅诗黄伟旭张灵钰张敏...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次低剂量电离辐射(LDIR)在诱导EA.hy926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EA.hy926细胞分为0、50 mGy × 4、100 mGy × 4、200 mGy × 4组,采用X射线辐照后分别培养24、48和72 h,检测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衰老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N1A和CDKN2A基因mRNA水平、活性氧(ROS)、总抗氧化能力(T-AOC)、磷酸化H2A组蛋白变体X(y-H2AX)水平.结果 LDIR辐照4次后,与对照组相比,24、48和72 h,各剂量组细胞核面积增大,细胞边缘模糊,SA-β-gal阳性面积均增加(P<0.05);辐照4次后24 和 48 h,100 mGy × 4 组和 200 mGy × 4 组的 CDKN1A 基因 mRNA 水平升高(P<0.05),48 和 72 h,100 mGy × 4 组和200 mGy × 4组CDKN2A基因mRNA水平升高(P<0.05);辐照4次后24、48和72 h,各剂量组ROS荧光强度升高(P<0.05);辐照4次后24 h,100 mGy × 4组和200 mGy × 4组T-AOC水平升高(P<0.05),48 h和72 h,各剂量组T-AOC水平均升高(P<0.05);辐照4次后24 h,各剂量组γ-H2AX荧光强度升高(P<0.05),48和72 h,100 mGy × 4组和200 mGy × 4组γ-H2AX荧光强度均升高(P<0.05).结论 分次LDIR可通过影响细胞氧化-抗氧化及氧化损伤水平诱导EA.hy926细胞衰老,其中100 mGy和200 mGy效应较明显.

    低剂量电离辐射氧化应激DNA损伤细胞衰老

    BMSC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减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张鑫辉牛世英姚树桐张晓月...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BMSCs组.Model组和BMSCs组单次胸部照射剂量为20 Gy,正常对照组不接受X线照射,照射后6 h内,BMSCs组以1 × l06个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第5周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部巨噬细胞极化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肺组织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辐射后,Model组肺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肺间隔明显增厚,炎细胞浸润,BMSCs组小鼠肺组织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Model组明显增高的在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在BMSCs组均明显下调(P<0.01,P<0.05);BMSCs的治疗显著增加肺部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同时降低了 RILI小鼠体内异常增高的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水平(P<0.05,P<0.01).结论 BMSCs对小鼠RILI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MSCs促进巨噬细胞Ml型向M2型极化有关.

    放射性肺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极化上皮间质转化

    职业照射对测井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李卫国高刚潘艳李海亮...
    28-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长期低剂量中子-γ辐射对测井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现场采集血样和问卷调查获取测井公司工人健康信息,采用LiF圆片和CR-39监测测井工人的γ和中子剂量,应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部分测井工人年受照剂量超过5 mSv.淋巴细胞计数在最小年剂量0~1 mSv组均值为2.45 × 109/L,在最大年剂量5~25 mSv组均值为2.08 × 109/L,差值比达到15%.与岗前工人相比,测井工人淋巴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周期蛋白p21、CDK2表达增加.结论 长期低剂量中子-γ辐射可引起人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也可引起淋巴细胞周期和周期蛋白表达改变.

    测井工人中子-γ辐射淋巴细胞计数细胞周期周期蛋白

    氢气疗法通过抑制NF-κB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

    高雪牛世英宋国华李露露...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氢气疗法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氢气治疗一组和氢气治疗二组.构建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检测M1、M2亚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观察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变化;West-em blot检测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肺泡间隔水肿增厚、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而氢气治疗组病变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减弱,且治疗二组较治疗一组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因子IL-6和TNF-α表达明显升高,而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治疗组抗炎因子IL-10较模型组表达升高.且治疗二组比治疗一组明显.免疫荧光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1亚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表达上调,治疗组表达明显下调,同时M2亚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表达上调,且治疗二组较治疗一组上调明显.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NF-κB p65/NF-κBp65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氢气治疗组明显降低,且治疗二组较治疗一组降低更加明显.结论 吸入氢气疗法可能通过抑制NF-κB 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亚型向M2亚型极化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

    氢气放射性肺损伤巨噬细胞极化病理机制

    参加全国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能力比对结果分析

    陈永雍施扬海时宇花王萍...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历年全国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能力比对结果,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提高.方法 按照比对要求,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分析比对结果,探讨影响结果的因素.结果 2018-2022年5次参加全国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能力比对,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的Z检验值范围分别为-0.24~1.8和-1.4~0.35,相对偏差范围分别为-4%~32%和-18%~6%,比对结果均为合格.结论 经过比对分析与技术总结改进,测量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且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呈逐年减小的趋势,提高了测量准确度.

    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比对结果分析

    参加全国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能力比对考核结果及加标回收率计算公式探讨

    李文锐易家琴李奎
    46-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全国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能力比对考核结果,总结分析检测过程中的难点要点,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及对新订地方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参加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水样总放射性测量比对考核,根据对比考核结果,同时结合国标GB/T 5750.13-2023(发布稿)内容对测量过程中涉及的加标回收步骤进行分析讨论,以两种不同的加标回收率计算公式分析其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 以公式推导所得加标回收率F(推导)进行结果计算时,加标回收率范围:总α为63.00%~84.60%,总β为95.0%~99.1%;6次比对结果中3次综合判定为优秀,3次综合判定为合格(其中总α单项判定结果有4次优秀,2次合格;总β单项判定结果有4次优秀,2次合格);以GB/T 5750.13-2023(发布稿)中加标回收率F进行结果计算时,加标回收率范围:总α为39.69%~71.57%,总β为90.25%~98.21%;6次比对结果中有5次综合判定为不合格,1次综合判定为合格(其中总α单项判定结果有5次不合格,1次合格;总β单项判定结果有5次优秀,1次合格).以两种不同加标回收率公式计算结果时,总α放射性测量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t=4.27,P=0.03<0.05),总β放射性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7,P=0.524>0.05).结论 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过程中,加标回收率的正确引用等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应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能力比对加标回收率

    北京市地表水和饮用水中铀浓度分析

    王欢孙亚茹姚美男白斌...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地表水和饮用水中铀浓度水平以及铀浓度和总α放射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北京市16个区地表水和饮用水,通过紫外荧光法和厚源法,使用WGJ-Ⅲ微量铀分析仪和LB6008六路α、β测量装置分别分析样品中的铀浓度和总α放射性.结果 地表水和饮用水铀浓度分别为1.131 μg/L和1.572μg/L,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分别为0.059 Bq/L和0.074 Bq/L.地表水与饮用水比较,铀浓度以及总α放射性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铀浓度与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0(P<0.05),总α放射性水平有48%由铀浓度决定.摄入饮用水中238U所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3.284 × 10-5~1.640 × 10-3 mSv,平均值为5.400 × 10-4 mSv.结论 北京市地表水和饮用水中铀和总α放射性水平在本底范围内波动,远低于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0.03 mg/L的限值和0.5 Bq/L的指导值,通过食入途径摄入饮用水中铀引起的年有效剂量很小.

    北京市地表水饮用水总α

    核设施气态放射性氙在线监测系统研制

    郭庐阵庞洪超汪传高张彦彪...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当前,大气环境中的放射性氙13imXe、133mXe、133Xe和135Xe等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各种反应堆的运行活动及反应堆重特大事故泄露,为提升核设施场所及其流出物中放射氙在线监测能力,研制高灵敏氙在线监测系统用于核设施场所及气态流出物中放射性氙活度浓度监测、预警和报警.方法 采用氙膜分离浓缩技术,氙高效选择吸附技术和低本底特征伽马能谱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核设施气态放射性氙在线监测系统.结果 放射性氙在线监测系统在取样1 h,测量1h的运行模式下,对133Xe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约为(1.43±0.03)Bq/m3.结论 该系统可较好地用于核动力厂和同位素生产堆等核设施场所及气态流出物中氙活度浓度的在线监测,有助于提升人员、环境及核设施安全水平.

    膜分离选择吸附低本底测量氙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