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柯伟

双月刊

1005-4537

jcscp@imr.ac.cn

024-23971819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金属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材料学科、腐蚀与防护学科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被《EI》、《CA》、《MA》、《SA》等国际重要检索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苯甲酸钠在酸性Zn-Ni镀液中对Zn阳极溶解行为影响的研究

    刘永强刘光明范文学唐荣茂...
    605-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酸性Zn-Ni镀液(AZNB)中苯甲酸钠(SB)浓度对Zn阳极溶解行为及缓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ZNB中添加SB后对Zn的溶解具有良好抑制作用;当SB浓度在30~120mg/L范围内增加时,对Zn的缓蚀效率逐渐增大;SB是一种阳极型缓蚀剂.静态腐蚀失重法研究表明,当AZNB中SB浓度相同时,温度升高,缓蚀效率降低.采用等温吸附曲线研究表明,SB在Zn阳极表面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温度升高使缓蚀剂分子在Zn表面的吸附平衡常数减小,导致其吸附能力降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SB分子在Zn表面吸附是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混合控制自发进行的熵增过程.

    酸性Zn-Ni镀液Zn阳极苯甲酸钠缓蚀吸附

    高等级合金CO2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梁志远徐一鸣王硕李玉峰...
    613-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Sanicro 25奥氏体不锈钢和HR230、740H镍基合金为研究对象,在高温CO2环境下分别进行了 800、900和1000℃的腐蚀实验.利用分析天平获得材料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利用SEM/EDS对合金反应后的形貌及腐蚀产物进行观察分析,利用XRD表征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3种材料在高温CO2环境下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反应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量级的增加,表面腐蚀产物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3种材料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主要为富Cr氧化物.3种材料表面腐蚀产物结构存在差异,Sanicro 25不锈钢上的呈多层,而HR230和740H合金上的为单层;HR230和740H合金均存在内氧化现象,且740H合金中高含量的Al和Ti使其内氧化程度更加严重,抗CO2腐蚀性能降低.因此,在高温CO2环境下镍基合金HR230具有较为优越的抗腐蚀性能.

    耐热合金高温CO2腐蚀行为

    电弧增材制造航空AA2024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其腐蚀行为研究

    赵海洋高多龙张童吕由...
    62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电弧增材制造(WAAM)航空AA2024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腐蚀行为.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研究了该铝合金腐蚀前后的微观组织结构以阐明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AA2024铝合金中,存在熔池区(MPZ)、熔池边界区(MPB)和热影响区(HAZ)o 3个区域中均存在以孤立或成簇的形式存在的S相(Al2CuMg)、θ相(Al2Cu)和a相(AlFeMnSi)金属间化合物(IM).相对MPZ和HAZ,MPB显示出更高的局部腐蚀敏感性,这与IM的脱合金化行为密切相关.

    金属间化合物增材制造脱合金化AA2024铝合金局部腐蚀

    酸性介质中桂圆壳碳点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陈佳起侯道林肖晗高雨薇...
    629-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环境友好、高缓蚀效率的新型缓蚀剂,以桂圆壳生物质为碳源,通过煅烧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桂圆壳碳点(longan shell-CDs,ls-CDs)和氮掺杂桂圆壳碳点(N-lsCDs).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FT-IR、XPS、TEM、电化学方法、荧光光谱分析(FL)和静态失重法等手段对其光学性质、结构组成和缓蚀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 mol·L-1HCl体系中,当ls-CDs和N-lsCDs的浓度为100和20mg·L-1时,对Q235钢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89.49%和92.41%.尤其是N-lsCDs,具有投加量低、原料废物利用、缓蚀性能优异的特点.极化曲线测试表明N-lsCDs为混合型抑制剂,并且N-lsCDs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同时存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利用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环保新型缓蚀剂能够变废为宝,具有诱人的潜在应用前景.

    碳钢缓蚀剂生物质碳点吸附

    Cr含量对Cu合金表面Ni/Ni-Cr/Ni-Cr-Al-Si膜层耐蚀性的影响

    温佳源宋贵宏韦小园赵鑫...
    638-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Cu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问题,促进Cu合金部件在海洋工程装备和设施中的应用,采用电镀与磁控溅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Cu衬底上电镀Ni层,随后在Ni层上溅射沉积Ni-Cr合金薄膜,最后在Ni-Cr层上再溅射沉积不同Cr含量的Ni-Cr-Al-Si合金薄膜,获得Ni/Ni-Cr/Ni-Cr-Al-Si梯度复合膜层,并研究了该梯度复合膜层的结构与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海水中,Cr含量为43.05%的梯度复合膜层(S2样品),其低频端阻抗值、容抗弧半径、最大相位角、电荷转移电阻Rf和腐蚀电位最大,表明其耐腐蚀性能最好.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梯度膜层的Ni-Cr-Al-Si表层中[Al]/[Cr]原子比率越大,其耐腐蚀性越好.梯度复合膜层的腐蚀过程主要为点蚀,膜层表面团簇的界面处是点蚀的中心.适当Cr含量的Ni/Ni-Cr/Ni-Cr-Al-Si梯度复合膜层具有很好的耐海水腐蚀和导热能力,适合作为海水中使用的Cu换热器表面的防护涂层.

    Ni/Ni-Cr/Ni-Cr-Al-Si复合膜层耐腐蚀性Cr含量电化学阻抗谱阳极极化曲线

    2.25Cr1Mo钢及其焊接接头在高温水蒸气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研究

    刘宇桐陈震宇朱忠亮冯瑞...
    647-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新型2.25Cr1Mo钢及其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SCC)敏感性进行研究,以评估其在换热管道中的适用性.以1×10-6/s的应变速率分别在500℃/0.1 MPa的空气和水蒸气中进行了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实验.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断口、标距表面和横截面的形貌,通过能谱分析确定横截面氧化层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500℃高温水蒸气中,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延展率低于母材,水蒸气环境下试样的延展率高于空气环境.所有试样均呈现单纯韧性断裂特征和较低的SCC敏感性,开裂仅发生在断口附近的氧化层内而未向基体延伸.此外,经SSRT后焊缝附近未发生开裂,焊接对SCC敏感性的影响不大.

    2.25Cr1Mo钢应力腐蚀开裂高温水蒸气焊接接头

    镍基合金Inconel617B在700℃超临界水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研究

    朱忠亮马辰昊李宇旸肖博...
    65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镍基合金Inconel617B在700℃/25 MPa超临界水环境氧化实验研究.利用电子天平、SEM、XRD、XPS以及AFM对金属氧化动力学、氧化膜微观形貌、物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时镍基合金Inconel617B的氧化动力学介于抛物线和直线规律之间.氧化物主要为NiO、NiCr2O4以及Cr2O3,同时存在少量的Ni(OH)2、CoO以及TiO2.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氧化膜物相发生变化.三维形貌观察表明,氧化膜的生长源于金属离子的向外扩散.

    镍基合金氧化超临界水生长机理氧化膜

    基于随机腐蚀的船舶结构极限承载力研究

    梅佳雪杜尊峰朱海涛
    662-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综合考虑海洋环境温度、海水氧气含量和相对湿度影响的钢质海船腐蚀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随机腐蚀对船舶加筋板结构局部承载力以及船体梁总纵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揭示了随机腐蚀后的船舶结构极限承载力分布规律.相较于标称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海水含氧量对船舶结构腐蚀极限承载力有显著影响,且同一年限加筋板和船体梁的极限承载力服从正态分布.

    随机腐蚀腐蚀速率模型船舶结构极限承载力海洋环境

    Q690qE桥梁钢在模拟滨海工业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范益杨文秀王军蔡佳兴...
    669-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周期浸润腐蚀实验方法,结合锈层形貌与成分分析、基体腐蚀形貌观察以及腐蚀速率分析,研究了Q690qE高强耐候桥梁钢在模拟滨海工业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结果表明,Q690qE钢在模拟滨海工业环境中易形成致密锈层,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锈层中没有Ni、Cr等合金元素的富集,且锈层底部存在Cl的富集和FeSO4的沉积,导致Q690qE钢存在较高的腐蚀速率,且基体表面出现明显的点蚀坑,通过幂指数拟合显示腐蚀深度与腐蚀时间呈现D=0.019·t0.7的幂函数关系.

    Q690qE桥梁钢滨海工业环境高强耐候钢大气腐蚀

    Q690高强钢对接焊缝加速腐蚀试验研究

    魏欢欢雷天奇郑东东辛振科...
    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Q690高强钢对接焊缝在海洋浪溅区的腐蚀特性,进行室内加速腐蚀实验,通过对不同周期下的表面宏观与微观腐蚀形貌的观察以及质量损失率、蚀坑尺寸和腐蚀速率等参数的测定,分析了试件损伤程度随腐蚀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腐蚀周期增加,金属光泽逐渐变暗,焊缝连接处分布较多锈蚀物,质地较为疏松,局部区域存在剥落现象;当腐蚀100 d后,试件质量损失率为8.46%.根据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结果可知,表面堆积物能够抑制腐蚀沿深度方向延伸,腐蚀过程是由针状点蚀逐渐向坑蚀过渡,焊缝区、热影响区的蚀坑平均深度分别约为311.01和333.24μm.研究结果对于海洋环境下国产高强钢耐久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Q690高强钢对接焊缝海洋浪溅区微观扫描质量损失率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