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柯伟

双月刊

1005-4537

jcscp@imr.ac.cn

024-23971819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金属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材料学科、腐蚀与防护学科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被《EI》、《CA》、《MA》、《SA》等国际重要检索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Q235钢结构件表面热镀锌层的应力腐蚀及其机理

    赵骞张洁毛锐锐缪春辉...
    1305-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制的三点弯曲应力加载装置及浸泡腐蚀实验方法,开展电网设备常用的Q235镀锌钢结构件表面镀锌层应力腐蚀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Q235钢板镀锌层表面应力腐蚀是ZnO、Zn(OH)2和Zn5(OH)8Cl2·H2O等腐蚀产物的形成(明显的腐蚀坑)、脱落(无明显腐蚀坑)、再形成、再脱落的过程.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大,Q235钢板镀锌层腐蚀表面的Ecorr降低,Icorr增大,电化学阻抗减小,应力腐蚀程度增加,形成更多Zn5(OH)8Cl2·H2O腐蚀产物.建立了Q235钢板镀锌层应力腐蚀模型,阐明其应力腐蚀过程及机理.外加应力在η-Zn层中腐蚀坑应力集中部位诱发应力腐蚀裂纹,突破η-Zn层,并沿ζ-FeZn13/η-Zn界面扩展,加剧镀锌层的电化学腐蚀过程.

    Q235钢结构热镀锌层应力腐蚀显微组织腐蚀机理

    海水环境因素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的影响机制

    吴进怡柴柯李晓琳尚瑾...
    1316-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纹藤壶是广泛分布在中国各海域及世界许多海域的大型污损生物.通过藤壶培养及附着观察探索了不同海水环境因素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在生物相容性极佳的钛合金表面和玻璃表面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8时金星幼虫在TC4钛合金表面的附着率及在TC4钛合金表面和玻璃表面的整体附着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和76.7%;盐度为25‰时,整体附着率达最大值73.3%,盐度在(13~18)‰之间,TC4钛合金表面附着率达最大值6.67%;温度和海水流速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的影响也极为显著,当温度为10℃时不附着,当温度为25℃时,整体附着率达50%,TC4钛合金表面附着率达10%;当海水流速为0时,金星幼虫附着率最高,流速达12 m/s时,金星幼虫在钛合金表面和玻璃表面均无法附着.上述环境因素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的影响,可为海洋防污损策略提供依据.

    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环境因素钛合金附着率

    苯骈三氮唑与苯甲酸钠在气相防锈膜中扩散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程学雨叶桓郭程皓卢立新...
    1323-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苯骈三氮唑与苯甲酸钠在低密度聚乙烯中的扩散行为,探究了缓蚀剂的扩散机理.结果表明,苯骈三氮唑的扩散速率较苯甲酸钠小,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多组分扩散时苯骈三氮唑、苯甲酸钠的扩散速率减缓并随苯甲酸钠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缓蚀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缓蚀剂分子与扩散体系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扩散的重要原因,苯甲酸钠对苯骈三氮唑的扩散可能存在抑制作用.缓蚀剂扩散系数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变化趋势一致,在数值上相差一个数量级.可为缓蚀剂的释放调控及复配提供技术支持.

    苯骈三氮唑苯甲酸钠气相缓蚀剂分子动力学模拟扩散

    F55双相不锈钢在800~1000℃纯氧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

    吴铭任延杰马灼春张思甜...
    1332-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F55双相不锈钢在800、900、1000℃下1.013×105Pa纯氧中的氧化行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分析了合金中氧化膜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温度下氧化膜主要由Cr2O3和Cr、Mn氧化物组成.氧化动力学曲线均遵循抛物线规律,合金的氧化增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金近表层的α相中的Cr易于向外扩散发生氧化,α相转变为γ相.在氧化过程中,合金内部的α相发生共析生成σ+γ相,σ相中的Cr优先扩散至合金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F55双相不锈钢高温氧化相变共析反应

    大气腐蚀监测Cu-Zn探针环境因素敏感性和腐蚀影响

    张昊陈俊航胡为峰张新...
    1339-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Cu-Zn探头在不同温度、NaCl浓度、NaHSO3浓度以及NaCl和NaHSO3混合溶液的盐雾环境下的腐蚀行为,以及Cu-Zn探头积分电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u-Zn探头对温度、NaCl浓度、NaHSO3浓度以及二者混合体系浓度的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灵敏度.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基础上,Cu-Zn探头的腐蚀影响顺序为:温度<NaCl浓度<NaHSO3浓度<NaCl和NaHSO3混合浓度.

    ACM技术Cu-Zn探头盐雾试验积分电量

    温度对核电站用42CrMoE低合金钢在硼酸模拟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杨成杨广明王建军苗学良...
    1345-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紧固件常用42CrMoE低合金钢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测试和浸泡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其在硼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促进了42CrMoE钢在硼酸溶液中的阳极溶解和阴极反应过程,导致其耐蚀性下降.其腐蚀类型从低温时的均匀腐蚀逐渐演变为高温时的局部点蚀为主.42CrMoE钢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这是由加速硼酸介质的腐蚀过程和降低腐蚀产物的稳定性共同作用导致的.此外,随浸泡周期的延长,其腐蚀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97.5℃时腐蚀速率可达到1.3 mm/a.

    温度42CrMoE低合金钢硼酸腐蚀点蚀

    Fe34Cr30Mo15Ni15Nb3Al3高熵合金在500℃下氧含量为10-6%的液态铅铋合金中腐蚀行为研究

    潘宗宇刘静姜志忠罗林...
    1353-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 Fe34Cr30Mo15Ni15Nb3Al,高熵合金,铸态组织包含FCC相、Laves相和B2-NiA1相.随后将高熵合金置于500℃、氧浓度为10-6%(质量分数)的液态铅铋合金中进行1000~2000 h的静态腐蚀实验.结果表明:高熵合金未发生明显的元素溶解、铅铋渗透和相变.静态腐蚀1000~2000 h后,Laves相区域表面只生成了 Fe-Cr尖晶石.但腐蚀1000 h后,FCC/B2-NiAl相区域表面除了内层生成了 Fe-Cr尖晶石,外层还生成了贫Cr的Fe-Cr尖晶石;随着腐蚀时间增加到1500h,FCC/B2-NiAl相区域外层贫Cr的Fe-Cr尖晶石发生脱落;腐蚀2000 h后,Fe3O4开始生成,覆盖FCC/B2-NiAl相区域外表面.高熵合金表面的氧化层均较薄,厚度不超过3 μm,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高熵合金具有良好耐腐蚀的原因是由于Laves相分布均匀,抑制了金属元素的向外扩散.

    Fe34Cr30Mo15Ni15Nb3Al3高熵合金液态铅铋合金腐蚀Laves相Fe-Cr尖晶石

    一种环氧耐蚀涂层在NaCl溶液中的劣化行为研究

    王天丛赵东杨向雪云吴航...
    1361-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涂层的电化学阻抗、吸水率、附着力研究了一种环氧耐蚀涂层在NaCl溶液中的劣化行为.结果表明涂层浸泡至5350 h后依然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涂层电化学阻抗、吸水率和附着力的变化趋势存在着相关性,电解质溶液与树脂材料的物理/化学反应可能是涂层劣化的主要机制,温度是涂层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涂层厚度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环氧涂层电化学阻抗谱吸水率附着力

    Pt涂层对TA4双极板在质子交换膜制氢电解池阳极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与界面导电性能研究

    徐桂芝杜小泽胡晓宋洁...
    1370-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TA4钛双极板表面成功制备了 Pt涂层,涂层的存在显著提高了 TA4在质子交换膜制氢电解池阳极环境中的界面导电性能.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Pt涂层的厚度从约0.29 μm增长到约0.95 μm,晶格常数从5 min的0.39112 nm增加到15 min的0.39128 nm;电化学研究表明Pt涂层样品的开路电位比TA4高约0.77V.延长沉积时间可进一步增大界面电化学反应阻力,体现在电荷转移电阻随制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分别为5.52 × 104,5.91 × 104和6.10 × 104Ω·cm2.最重要的是,Pt涂层可以有效提高并维持界面优异的导电性能,模拟稳态极化测试后的界面接触电阻仅发生略微增长.

    质子交换膜制氢电解池双极板Pt涂层电化学阻抗界面接触电阻

    投稿须知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