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防汛抗旱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学会

丁留谦

双月刊

1673-9264

cfdm2006@126.com

010-68781008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中国防汛抗旱/Journal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国防汛抗旱》是中国水利学会主办、国家防办业务主管的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综合类刊物,旨在及时报道党和国家在防汛抗旱方面的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系统的先进经验技术、探讨减轻水旱灾害的对策及措施、介绍防汛抗旱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重点面向全国防汛抗旱系统职工、广大水利科技人员、科研院校师生及从事灾害研究、灾害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洪灾害雨量预警指标分析方法评述与展望

    孙东亚翟晓燕郭一君田壮显...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是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的核心,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法和水位流量反推法确定雨量预警指标,并逐步推广应用复合预警指标法和动态临界雨量法.在系统阐述国内外常用雨量预警指标分析方法及其特点基础上,针对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分析中需考虑的降雨时空分布变化、高含砂水流、泥石流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问题,提出今后雨量预警指标研究方向.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水位流量反推法动态临界雨量法不确定因素

    降雨型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及实证分析

    刘传正王建新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应对和减少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基于实证案例开展了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通过描述山洪、泥石流和山洪泥石流灾害基本特征与危害特点,分析了强降雨、流域地形、运动路径环境效应和承灾体等成灾要素.为了细化灾害成因性质认定,把山洪分为悬移质山洪和推移质山洪、山洪泥石流分为山洪泥石流和山洪水石流、泥石流分为泥流和泥石流,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不同亚类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含义.

    强降雨山洪山洪泥石流泥石流案例分析

    安徽省山洪灾害"四预"能力提升技术路径及应用

    杨玉喜蒋静静贾飞赵辉...
    17-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年来,安徽省持续从"三道防线"(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位站)、群测群防体系、"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建设3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针对山洪灾害"四预"能力提升工作中存在的预报精准度不高、"叫应—反馈"机制落实不到位、山区流动人员预警靶向性不足等重难点问题,探究解决技术路径.在实现数字孪生小流域"四预"通用功能基础上,围绕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全过程递进式预警、智能AI语音叫应、基于位置服务(LBS)靶向预警、数字化场景预演等进行创新与改进,切实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山洪灾害防治赋能、增效,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精细化水平.

    山洪灾害"四预"能力技术路径安徽省

    测雨雷达在暴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应用初探

    舒毅王协康雷声许小华...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国极端天气灾害带来的防汛新形势和新挑战,测雨雷达建设是提升暴雨山洪灾害防御能力的必然要求.分析了传统地面点雨量站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雷达定量降水估算方法.探讨测雨雷达布局和在暴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应用:在测雨雷达布局中,雷达0°仰角观测覆盖范围应尽可能减少重点区域观测盲区;在暴雨灾害预警应用中,测雨雷达可有效前移灾害防御时间线和提高灾害防御识别区确定性;在洪水流量模拟应用中,测雨雷达将洪峰预报时间提前了25 min,但出现模拟流量峰值相对实测流量峰值偏低的情况.未来,测雨雷达与气象卫星、地面水文站网和监测平台实现更深入的融合应用可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更好支撑.

    测雨雷达0°仰角观测覆盖范围暴雨灾害预警洪水流量模拟

    基于测雨雷达与地面雨量站的山洪模拟及灾害预警时效分析

    孔坚许泽星舒毅王协康...
    27-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暴雨山洪预警主要依靠地面雨量站降雨数据,易出现虚警漏警或难以满足预警时效的情况.流域面雨量实时监测和前移山洪预警响应时间是满足山洪灾害防御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测雨雷达技术的应用也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了新的预警思路.以湖北柳林镇2021年8月12日暴雨山洪事件为例,采用模块化分布式水文模型(MDHM)模拟山洪过程并进行预警分析,对比基于测雨雷达、地面雨量站降雨输入条件下的灾害预警时效,评估两种降雨数据源下山洪预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测雨雷达预报降雨结合水位陡涨率预警法能显著提高预警效果,可为暴雨山洪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山洪灾害测雨雷达山洪模拟雨量站预警时效湖北随州柳林镇

    浙江省剡溪小流域"2023.7.22"短历时暴雨山洪致灾成因分析

    王淑英孙英军王雨歌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7月22日,浙江杭州富阳区遭遇短历时强降雨,诱发山洪灾害,造成剡溪小流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全面了解此次暴雨山洪过程,揭示受灾区山洪致灾机制,基于实地调查资料,从降雨特征、山洪过程及人类活动3方面分析山洪致灾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是该区域山洪致灾的主要成因,站点最大1h雨量100.5 mm,最大3h雨量150.0 mm,重现期均超100 a;水文过程模拟及典型断面洪水位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出口断面峰值流量达185.2 m3/s,洪水过程呈历时短、陡涨缓落的特点,水位迅速抬升形成漫滩洪水,最大陡涨率超1 m/h,极大限制了沿河居民避险转移时间;人类活动如围滩造地等行为严重侵占河道行洪面积,2000-2022年,流域居民用地增加160.3%,且沿(跨)河建筑物的阻水效应进一步阻碍行洪,加重了山洪灾害规模.

    暴雨山洪灾害调查降雨特征洪水分析人类活动剡溪小流域

    1961-2021年华南地区复合干旱-高温变化

    徐锋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十年,我国华南地区遭受干旱和高温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当干旱和极端高温即复合干旱-高温同时发生时,对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基于26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和高温数据,探究了1961-2021年华南地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4省(自治区))复合干旱-高温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华南大部分地区复合干旱-高温事件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其趋势为0.89 d/10 a,而广西大部分地区呈现负增长趋势.在复合干旱-高温频率变化方面,1992-2021年华南地区的复合干旱-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大于1961-1991年,分别为5.45 d/10 a和3.49 d/10 a.考虑到复合事件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大,建议气候变化研究者未来更多地关注复合事件的发生.

    华南地区复合干旱-高温干旱高温

    2022年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成因分析

    何娟赵军学陈余曾厅余...
    45-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与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共同提供的再分析格点资料、云南省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对2022年7-8月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出现的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是高温干旱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输送条件偏差导致的降水偏少,持续的下沉气流引起的空气柱绝热增温,以及干燥的空气、短波辐射增温等都是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和加强的主要成因.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的高温干旱天气预报提供一定的预报思路和预报着眼点.

    高温干旱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水汽预报金沙江流域

    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应对2022年特大干旱调度实践与思考

    张为家施小可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实际,结合2022年天气、降水、旱情等情况,提出了灌区调度方案及应对措施.灌区的科学调度,"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的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使得其在面对1961年以来长江流域最严重旱情时,灌区抗旱用水得到保障,确保了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在建灌区防旱抗旱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港口湾水库灌区调度方案抗旱用水干旱调度

    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实践与思考

    周函汪胜中郑盈盈彭周锋...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省水利部门围绕防汛新职能落实、落地,在强化水利部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四预"工作部署中,提出"预演前瞻科学"的指导思想,抓好水旱灾害防御演练,促进预案完善、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演带练促进抢险队伍技术进步.对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开展演练的思考建议.

    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四预"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