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善元

双月刊

1671-0444

xuebao@dhu.edu.cn

021-62373611

200051

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纺织、合成纤维材料、服装等学科为特色,兼顾纺织相关的理工、管理、艺术类等相关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即体现特色、兼顾相关学科的学术刊物,主要刊载本校师生员工的科技论文,同时也刊载校外、海外的科研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然蚕丝/氨纶包覆参数对包覆纱力学性能的影响

    万玥尚欣欣高晶劳继红...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包覆纱纺纱参数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是精确调控压力衣的服装压的基础.设计 L9(34)正交试验,研究纺纱参数(捻度比、内捻度、牵伸倍数)对力学指标(应力松弛率、弹性回复率、断裂强度)的影响并评选最优组合.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析纺纱参数与纱线模量的关系,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应力松弛率和断裂强度的因素依次为捻度比>内捻度>牵伸倍数;影响弹性回复率的因素依次为牵伸倍数>内捻度>捻度比.排队评分法得出,牵伸倍数 2.8、内捻度 1 600 捻/m、捻度比 70%时纱线的综合性能最优.初始模量随捻度和牵伸倍数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捻度比的增大而增大;拉伸模量随牵伸倍数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内捻度和捻度比的增大而增大.

    包覆纱力学性能蚕丝正交试验旋转组合设计

    纺织基人工血管管壁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

    胡婧怡李超婧毛吉富王璐...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人工血管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纺织基人工血管壁结构对人工血管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涤纶复丝为原料,纬纱股数和经密为变量,制备 4 种不同规格的人工血管管坯试样.试样总紧度分别为 79.6%、82.0%、89.2%和 96.4%.分析 4 种不同管壁结构对人工血管水渗透性以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壁的水渗透性和生物力学性能与管壁织物总紧度呈指数关系;当试样经密为 900 根/10 cm,纬纱为双股(222 dtex/96 f),总紧度为 96.4%时,性能最优.此时,孔隙率为 50.95%,水渗透量仅为 12.1 mL/(cm2·min),周向拉伸强度达 243.5×10-5 kN/mm,探头破裂强度达 595.23×10-3 kN,优于国产商用机织涤纶人工血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人工血管水渗透性生物力学性能涤纶结构

    高速造纸用SSB成形网结构与耐磨损性能

    陈秀周积学顾伯洪张威...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速造纸用自支撑绑定成形网(self-supporting binding,SSB)结构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参数(编织网纹、底面纬线直径、经纬纱线密度和插接方式等)下的 SSB成形网在 500、750、1 000、2 500 和 5 000 转的磨损试验条件下的质量损失率.结果表明:SSB成形网的磨损程度随摩擦转数增加而加重;编织网纹对SSB成形网耐磨性能的影响随经纬密度变化存在差异,经纬密较小时,底层采用 10 枚变则经面缎纹成形网时质量损失率最大,经纬密较大时,底层采用 10 枚变则经面缎纹成形网时质量损失率最小;其他参数相同条件下,SSB成形网耐磨性能与底纬直径、经纬密度呈正相关;SSB成形网主体结构耐磨性能优于插接工序形成的插接结构部分.

    成形网组织结构耐磨性能质量损失率

    结构与工艺要素对PET有光丝织物对比光泽度的影响

    谭玉婷夏灵锋李杰眭建华...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织物结构设计要素和上机织造工艺要素对涤纶(PET)有光丝织物光泽度的影响,选用 83.3 dtex/36f PET圆形截面大有光全拉伸丝(FDY)作为基材,经线作为双股复捻线,采用变化组织表征值、纬线密度、纬线捻向搭配、穿综数量与位置,以及每筘穿入数制得试样,测取织物的对比光泽度(GC).结果表明:组织浮长线长、组织点分布规则时,织物的GC 值较大;在一定上限范围内织物的GC 值随纬线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捻向复捻股线在经、纬方向上的搭配对织物的GC值影响不明显;采用不同综框数或不同穿综位置制备的织物,其GC 值差异不明显;采用小筘号多穿入与大筘号少穿入方式制备相同的织物,其GC 值差异也不明显.

    织物光泽度织物组织纬线密度复捻股线穿综穿筘

    双须光电法分梳绒测长仪与手排法的测试结果对比

    孙佳慧马静涛苏健钟跃崎...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制出双须光电法分梳绒测长系统 2.0Z版,利用该仪器测试 25 种分梳山羊绒试样的纤维长度,同时采用GB 18267-2013 中的手排法测试上述试样的纤维长度,根据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对比验证 2.0Z版测长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手排法测试分梳绒长度时,取样存在样间差异,并且手排法测试样品量少、随机误差高,而双须光电法测试结果稳定.双须光电法分梳绒测长系统 2.0 Z 版和手排法长度测试的一致性较高,特别是平均长度指标的平均偏倚小于2 mm,相关系数均大于 0.8,表明分梳绒测长系统 2.0Z版的精确度高.

    双须光电法手排法纤维长度精确度

    水环境中锑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冬芳李姜珊汪林颖程若瑶...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锑(Sb)是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一种重金属,不断被证实对人和动植物等有慢性毒性和致癌风险.在监测和治理水环境中的 Sb 污染方面,建立快速、高灵敏度的 Sb 检测分析方法至关重要.重点阐述了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化学分析法在 Sb 分析检测中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展,探讨了水环境中Sb 检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如检测方法灵敏度低、间接测定Sb 耗时且不准确、还原剂昂贵且有毒等.此外,对Sb 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未来Sb 检测趋势是发展电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电极修饰和纳米材料设计提高传感器性能,如碳基材料、金属纳米颗粒和硅基材料.有机配体、纳米复合材料和裸电极的功能化可增强灵敏度和选择性,促进传感器小型化.未来Sb 检测将迈向小型化、芯片化和快速化.

    水环境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研究进展

    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秦艳徐庆陈晓倩刘振鸿...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数据软测量、预处理方法和水质预测模型等,分析了不同水质预测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质预测预警和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参考.

    水质预测模型在线监测时间序列分析自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

    低温风洞管翅式换热器上水室排空残留水层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宋增志刁永发戴家傲何倩...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 5 mm 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 40~70℃、入口风速为 2.78~10.56 m/s 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管内热风与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对两种换热器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扁管换热器干燥速率更快,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干燥速率更快,换热器干燥时间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而缩短,入口风速 10.56 m/s 相比 2.78 m/s,干燥时间节约 50.75%.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干燥速率经验关系式,其拟合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小于 6.1%,对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热风干燥速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低温风洞铝扁管换热器热风干燥干燥速率含湿量经验关系式

    超长电力电缆隧道冬季温度分布特征及通风节能潜力

    周嘉怡王亮成瑾钟珂...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冬季通风时隧道内的换热情况和节能潜力,对冬季室外气温为 4~12℃时超长通风区间特高压电力隧道内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 ANSYS Fluent 19.2 软件,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完成电力隧道全长的模拟.对冬季隧道的传热特征和通风节能潜力进行分析,定义并给出了冬季能实现最大节能效果的临界通风量.结果表明:具有超长通风区间的电力隧道存在通过降低通风量从而实现节能的潜力;冬季电力隧道前段土壤放热、后段土壤吸热,土壤放热量占比受室外气温影响,而土壤吸热量占比受室外空气温度和通风量影响;冬季室外气温越低,临界通风量越小,通风节能潜力越大,当冬季室外气温为 4~12℃时,最大可能节能率为 91%.

    电力电缆隧道超长通风区间温度分布节能潜力数值模拟传热特征冬季

    大直径双孔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道路沉降预测

    张家贺刘书荣刘艳涛杨超...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隧道掘进会对地层产生一定的扰动,引起地表沉降、隆起变形.为预测双孔隧道下穿既有道路以及穿越粉细砂地层时引起的地表沉降,依托雄安至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盾构隧道工程,并结合工程监测数据,建立双孔Peck公式.研究表明:针对左右线先后下穿既有道路的工程,其断面地表沉降呈"W"形,两隧道轴向的沉降量最大;后线掘至相同断面时,会加大先行掘进的地表沉降量;基于Peck公式和实测数据,建立预测双孔下穿既有道路和穿越粉细砂地层时断面地表沉降的双孔Peck公式,为类似地层和工程的隧道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大直径双孔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道路断面地表沉降双孔Peck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