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张振华

月刊

1002-8552

GDXK3458@163.com

010-8609345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ournal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  随着广播电视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一批非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已经踏入传媒内容产业的大门。它们虽然目前的规模还不大,但已经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作用,由它们制作的电视剧和综合文艺、益智竞猜、生活服务类节目已深得受众青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实践路径

    畅里鑫
    38-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其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主流媒体是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的重要阵地,应该加强传播手段和方式创新,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全国首档交互式电视理论节目《跟总书记学方法》,借助专家高端解读、情景剧、诗朗诵、合唱表演等艺术形式,深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方法论宝藏,取得现象级传播效果,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新征程上,我们要遵循传播规律,紧密结合当前大众化传播的新趋势,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创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跟总书记学方法》大众化传播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以《跟总书记学方法》为例

    杜昊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守正创新,明确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态度.山东卫视播出的首档交互式电视理论节目《跟总书记学方法》,以"影视+情景剧+理论访谈"的艺术表现方法,深刻阐释了"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主流媒体以创新的节目形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尝试.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阐释、优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制度保障,切实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

    《跟总书记学方法》守正创新高校思政课

    科学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方法论原则

    张菡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一,充分展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底色.广播电视具有独特的宣传教育功能,全国首档交互式电视理论节目《跟总书记学方法》第二期聚焦"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运用鲜活的电视艺术表现手法多维度呈现学习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育素材.

    《跟总书记学方法》坚持人民至上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时代青年化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进路

    梅平平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是党的创新理论阐释传播的重要对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是提升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认同度、增强青年抵御错误社会思潮侵蚀能力、适应青年认知特点创新理论传播方式的内在要求.近期,山东卫视播出的首档交互式电视理论节目《跟总书记学方法》,运用丰富生动的电视语言,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次以广播电视形式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成功尝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内容供给、优化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方式方法、夯实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专业队伍等,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创新理论《跟总书记学方法》青年化阐释

    全媒体生态链背景下短视频价值引领路径研究

    张妍妍杨之悦肖丞茜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这一变革得益于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短视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迅猛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媒介生命力.然而,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扩张,主流价值观的缺失、内容低俗化等自身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无疑对短视频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主流价值在短视频领域的引领作用,为短视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构建主流价值的有效传播渠道,促进主流文化在短视频领域的广泛传播.

    全媒体生态链短视频价值引领

    具象化、空间化和互动化:红色文化短视频的创新表达

    陆绍阳沈雪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引擎,红色文化短视频创作中出现的"具象化、空间化和互动化"新特点,为短视频传播正能量提供了新思路.短视频通过具象化的视觉图像和离散化的数字声音,表达红色文化的内生情感;融合多模态手法与空间艺术的表现风格,展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构建古与今的互动方式,续写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展现了符合时代发展,体现时代价值,回应时代要求的文化传播思路.

    红色文化短视频具象化空间化互动化

    传统广电全媒体人才社会化培养机制研究

    周笑黎俊李莉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广电以其特有优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人才是传统广电获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培养方式需紧跟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而改革创新.本文以典型案例研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立足于传统广电全媒体发展中的人才培养问题,选择了5个具有区域化特征的省市传统广电媒体,针对现状与短板展开研究,提出全媒体人才的社会化培养及其创新实践机制.

    全媒体人才省市传统广电社会化培养

    论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乡村叙事空间

    蔡之国黄婧煊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通过乡村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的塑造,展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乡村社会图谱,反映了乡村社会的文化权力,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以及创作主体对乡村建设的文化审美观念,为影像建构乡村"注入了一个可资想象与空间化的地理学维度".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乡村空间建构,不仅表征着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发展实践,还具有文艺生产的美学意指实践,成为理解乡村问题和现代化发展的切入口.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叙事空间乡村文化

    茅盾文学奖小说电视剧改编的美学追求与情感表达

    彭勃刘竺岩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整体上实现了精英文化与大众娱乐的交融与互构,在美学追求与情感表达方面展现出高度的艺术自觉与文化使命感.这些改编作品通过跨媒介叙事的艺术重构,不仅为文学作品提供新的传播路径,也丰富了电视剧的美学表现形式,深化并拓展了观众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文化认知,推动文学与影视两种艺术形式相互借鉴与共同发展.

    茅盾文学奖电视剧改编美学情感

    后现代媒介视域下微短剧的生成逻辑

    李晋林钟缦丽
    72-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短剧作为数智时代的影像流变新形态,在获得巨大产业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消费习惯,重塑了文化传播的景观.本文立足后现代媒介背景,基于"媒介—文化"的双重视角,阐述了从传统范式迈向现代融合、由静态体验跃升至动态交互、从被动旁观进化为主动参与的媒介演进过程中,微短剧所形成的观剧模式、叙事手段、文化心理和内在动机,以及微短剧所塑造的影像消费新格局.

    微短剧后现代媒介演进影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