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张振华

月刊

1002-8552

GDXK3458@163.com

010-8609345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ournal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  随着广播电视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一批非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已经踏入传媒内容产业的大门。它们虽然目前的规模还不大,但已经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作用,由它们制作的电视剧和综合文艺、益智竞猜、生活服务类节目已深得受众青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短剧叙事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

    王献鹏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媒体时代,跨媒介融合成为当代影视作品传播的重要趋势,微短剧作为新兴的叙事形式,以其短小精悍、灵活多变的特点迅速崛起.本文主要探讨在跨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短剧的叙事模式创新与发展.通过分析该剧的叙事特征和在不同媒介平台上的传播,探讨其在内容生产、叙事结构、角色塑造、情节设置和观众互动方面的创新.微短剧通过将传统叙事模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叙事内容的多样化与丰富性,也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与参与感.微短剧的发展不仅需要创作者在叙事技巧上不断创新,也需要平台方提供适应该剧特点的传播环境.

    跨媒介融合微短剧叙事模式创新

    基于内容视角的爆款微短剧研究

    于磊刘晓改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型视听形态,微短剧凭借节奏快、体量小的特点吸引了众多 目光.从草根化、轻量化的1.0时代到产业化、规模化的2.0时代,微短剧正在向3.0精品化阶段迈进.微短剧为何如此爆火?基于内容视角探讨,场景、题材以及演员的演绎都是微短剧爆火的内在动因.与此同时,微短剧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从监管层面、平台层面、创作者层面探讨了只有坚持精品化、规范化的创作理念才能够促进微短剧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微短剧内容研究场景搭建

    文旅微短剧的地方性表征与地方感建构机理研究

    李琳张皓鸣
    83-8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跟随短剧去各地旅行打卡日渐成为文旅宣传的新风尚.文旅微短剧杂糅了"软宣传"与"硬变现"两种传播属性,呈现出影像修辞加持下的山川湖海与 乡土中国底色上的文化民俗两大表征,在地方感建构机理上分为心理、自然景观、文化、理想信念四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借助媒介地理学研究范式,对文旅微短剧文本中地方性表征与地方感的建构机理进行研究,以期拓展媒介地理的理论适用性与实践阐释力,为文旅微短剧创作找到更精准的出发点.

    文旅微短剧媒介地理学地方性地方感

    《城中之城》:中国式职场剧的叙事开拓与美学赋能

    丁思丹李胜利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部金融题材职场剧,《城中之城》较好实现了主流市场与主流价值的有机融合,古今互见地形塑出职场剧的本土特色:在当代维度上,通过中心辐散的纵向情节构型、师承关系导向的人物构型,实现了行业叙事对时代议题的创新式容纳;在古代维度上,依托代际结构串联起的三代金融人群像、两重时空意象,通过对代际和谐、伦理情感、坚守本心的强调,实现了当代叙事对中国传统儒家精神的创新式涵濡,兼而为中国式职场剧的书写提供了生动范本.

    《城中之城》中国式职场剧叙事进程儒家文化代际结构

    开展提升新闻播音主持质量对策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高国庆马玉坤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不仅反映历史与时代,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任务.在当前复杂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挑战,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学术研究,整体提升作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而非仅限于语言表达技巧的提高.研究应关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文化自信、强化专业训练等,实现一线实践和高校教育的密切互动、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确保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在融媒时代保持高水平和高质量.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质量对策研究学术意义实践价值

    从说物到话情的口语传播人才培养路径探究——基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实践

    刘威李丹
    93-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播音主持专业如何在"产教融合"上走出 自己的路,是摆在每个播音人面前的命题.基于此,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建设在口语传播方向上不断延伸和尝试.经过近十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为底层逻辑的教学方法,以"讲中国故事,建多元场景,拓就业路径"为顶层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向行业要答案,向一线要反馈"为自我检测的闭环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目前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反思,旨在为我国播音主持学科建设提供实践与思考.

    口语传播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AI主播与传统电视主播基于全媒体环境的变革——《2024中国·AI盛典》引发的思考

    李红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媒体时代,AI主播与传统电视主播的职能都有了明显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主播在新闻播报、娱乐节目及商业广告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显现旺盛活力与强大竞争力.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中国·AI盛典》为例,探讨AI主播与传统电视主播基于全媒体环境的变革,分析AI主播具有的优势以及传统电视主播的转型策略,旨在揭示AI技术如何重塑媒体生态,并对未来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全媒体AI主播传统电视主播人工智能

    心理学视角下广电主持人应对社交媒体挑战的路径分析

    赵志勇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社交媒体的演变及其对广电主持人的影响,通过分析社交媒体用户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提出广电主持人通过心理韧性建设、情感管理、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培养、数据驱动的内容优化、对社交媒体环境的理解,在保持职业竞争力的同时,有效传播正确价值观,提升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为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广电主持人社交媒体心理学视角

    试论美食文旅类节目《三餐四季》主持人的情感叙事

    危颖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食文旅类节目《三餐四季》以丰富的视角彰显了美食文化的历史和时代价值.同时,节目充分发挥主持人的情感叙事功能,挖掘美食中的情感内容和元素,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主持人在节目中通过沉浸式互动语言、真实的亲身体验和精妙的诗意表达等方式进行情感叙事,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本文从主持人情感叙事的时空语境、主持人情感叙事的内容和主持人情感叙事的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三餐四季》主持人情感叙事美食文化

    乡村振兴题材广播剧的审美特征

    蔡佳彤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题材广播剧在审美上呈现了鲜明特征,具有显著的审美研究价值.本文从声音景观的构建、角色群体的刻画以及叙事结构的设计三大方面展开,探讨广播剧如何通过艺术手法展现新时代乡村的崭新面貌和时代精神:一是多重声音符号构建了逼真的声音景观,赋予受众沉浸式听觉体验;二是塑造了典型的"新农人"形象,丰富广播剧的人物谱系,使其呈现多元化、立体化特征;三是运用契合主题的叙事语言,增强叙事感染力,引发情感共鸣.乡村振兴题材广播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化传播方面体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题材广播剧声音景观新农人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