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张振华

月刊

1002-8552

GDXK3458@163.com

010-8609345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ournal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  随着广播电视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一批非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已经踏入传媒内容产业的大门。它们虽然目前的规模还不大,但已经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作用,由它们制作的电视剧和综合文艺、益智竞猜、生活服务类节目已深得受众青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闻传播中的受众情绪引导功能初探

    王筱磊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传统新闻报道方式面临新闻传播路径多元化发展的挑战,变革势在必行,新闻传播中必须创建并强化受众情绪引导功能.积极推动"新闻传播中的受众情绪引导功能"意义深远:担负起新时代舆论引导责任是其核心价值;舆情预警是其技术目的;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其愿景目标.本文重点论述了该引导功能的路径构建和功能操作.

    新闻传播新闻舆论受众情绪受众情绪引导功能构建

    融媒体语境下体育解说的共情传播研究

    张馨予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经七十年发展的中国体育解说事业,在融媒体语境下也迎来更新与升级,在多声部、多风格、多样态的体育解说中,最易与受众产生情感链接的便是共情,而"共情"又绝非"忘情".共情有其规范严谨且边界清晰的传播体系、搭建路径与分寸尺度,只有通过深耕共情传播的标准、内涵与价值,才能在规划、常态且可持续化的探索实践中既不损失媒介体育赛事的新闻价值,又能发挥出最佳的共情传播效果.

    融媒体体育解说共情传播体育解说员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以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为例

    王贞邱蔚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在学生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混合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关系,构建了以教学资源、教学形式与教学空间三因素相互支撑的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实施路径,并以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建立新时期多元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路径、新方法.

    混合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播音主持教学实践

    论开展中国播音学科史研究的意义——张颂播音学术成果回望

    高国庆马玉坤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想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一门学科,就必须要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了解历史中的人和事,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逻辑,才能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张颂播音学术发展脉络的梳理与学术成果的回望,对于更好地研究认识播音主持专业,结合当下的现实,对于构建具有媒体融合特质的中国播音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播音学科史意义

    深融时代广播新闻评论如何塑声强音

    邱乙哲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融媒时代的深入发展,作为广播新闻报道重要形式之一的广播新闻评论,正面对一个悄然变化的生态格局.如何把握融媒机遇,实现涅槃重生、重振雄风,真正发挥引导舆论走向、参与社会治理、塑造媒体形象、涵养媒体气质的功能,已成为广播电台未来发展中的一大课题.本文分析了融媒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传播生态特征,提出了深融时代广电新型广播新闻评论如何重塑权威评论、发出时代先声的"塑声强音"策略.

    广播新闻评论评论力热点话题舆论引导AI主播

    中国城市广播电视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分析——基于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陈一奔段鹏程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基层大众媒介,在党政宣传、民生资讯、文化娱乐等方面内容的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扎根本土,在中国媒介生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CiteSpace软件能够对历年以"城市广播电视""城市广电"为主题的CSSCI(含扩展版)和北大核心期刊文献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突变分析与共现分析,为梳理城市广播电视研究的主题脉络、全面把握城市广播电视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动态提供了工具.在历年的研究中,"改革"成为研究的重点,为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在实践中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理论总结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在"关停并转"的浪潮下,城市广播电视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

    城市广播电视城市广电城市台CiteSpace媒介融合

    三方"嵌入":全媒体时代融媒问政节目的媒介化社会治理

    袁靖华况尉娜王健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全媒体媒体融合问政节目问政平台社会治理

    论广播剧《中国空间站》的叙事策略及其审美内涵

    张贞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播剧《中国空间站》以中国载人航天的奋斗历程为讲述对象,在充分发挥听觉叙事功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了多角度叙事和交融创新的艺术叙事策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广播剧文化.首先,通过听觉的不确定叙事产生"艺术留白"效果,进而构建独特的声音艺术时空,使受众感知到太空的宏大辽阔.其次,采取了多角度叙事策略,打造平民化叙事风格,通过日常生活体验的情感共鸣来构建"听觉共同体".再次,通过视听交融、多媒介传播和强化互动性等交融创新叙事策略,构建了新媒体时代独具特色的广播剧文化.

    《中国空间站》广播剧叙事创新

    触摸最真实动人的国民力量——社会道德建设节目《你会怎么做》播出8年启示录

    谢小洁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你会怎么做》是广东卫视于2015年推出的一档社会行为观察类道德建设节目,通过演员演绎还原当下社会热议事件,用隐藏拍摄的方式呈现出旁观普通人的真实反应,并让演播室的主持与嘉宾进行点评.节目播出8年,走遍全国各大中城市,如实记录了无数个热心介入事件的国民,走心而温暖,持续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行为,节目不断见证国民人性的光芒,并通过一个个"平民英雄"来推动社会道德的建构.近几年节目走上大小屏融合传播的破圈之路,在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也表现亮眼.

    《你会怎么做》社会观察类节目温暖人性光芒道德引领

    活化"笔墨":书法美育类节目的文化意涵——以《妙墨中国心》为例

    郭佩华
    117-12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综艺《妙墨中国心》,由浙江卫视与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袂出品.这档电视艺术节目开中国"书法"专题综艺之先河,围绕"中国墨宝"展开了一场场溯源寻根之旅,借古今艺术的形式跨界与类型融合,彰显出华夏书法技艺历久弥新的人文魅力.《妙墨中国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书法传播矩阵,联合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一众专家、青年学子,共建"妙墨赏习屋",由艺人担任"寻墨团",以"寻墨"与"解墨"的故事性叙事,为艰深晦涩的书法艺术开辟了大众视角和扩散式传播路径,突显了电视艺术节目"活化"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妙墨中国心》书法美育文化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