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工程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工程科学
中国工程院;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科学

中国工程院;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月刊

1009-1742

gpy@cae.cn

010-58582511

100120

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

中国工程科学/Journal Engineer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1999年创刊的中国工程院院刊。它立足于30多个工程科技领域,以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科技前沿,研究成果,典型工程设计及经验总结,重大工程咨询调研报告等为主要报道内容,是荟萃专家学者创新精华,融百花为一园,集综合一体的学术期刊。其撰稿人的30%以上来自两院院士,52%来自研究员、教授级专家,10.2%来自博(硕)士研究生。《中国工程科学》是广大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众里寻她千百度”的、独具智力资源优势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空间推进技术领域发展思考与建议

    侯晓李永武志文林庆国...
    217-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空间推进技术领域历经60余年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较丰富的产品谱系,支持了载人航天、应用卫星、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应用;面向我国航天领域未来规划、重大工程和科学项目的应用需求,空间推进系统现有的技术水平存在不足,亟需谋划创新发展和突破方向.本文从电推进、化学推进、核推进、新概念空间推进等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空间推进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提炼了高性能、低成本的空间推进系统支撑低轨小卫星组网发展,大推力、可重复使用的低温化学推进技术推动新型空间运输系统发展,多类型、长寿命的空间推进技术保障深空关键应用等未来应用需求.研究认为,我国空间推进技术领域面临系统可靠性和寿命亟需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域的产品成熟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产品成本高、可选推进技术种类少且重点技术研究滞后等迫切挑战,需开展顶层规划、优化技术选择,重视基础研究、构建发展机制,在重点技术方向上分类推进科研攻关,尽快实现低轨小卫星、地月空间转移、深空探测(含载人航天)用推进系统的技术突破与在轨应用.

    空间推进电推进核推进低轨小卫星空间运输深空探测重复使用

    技术标准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研究

    孙若尘张蕾李林哲安达...
    226-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强国建设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技术标准是多方达成共识与合作的关键工具,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梳理以技术标准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发展现状,聚焦技术标准的范式性、多源性、法律融合性、专利性和网络效应性等关键要素,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经验、存在问题与重大挑战,提出了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的思路、整体目标和战略路径.针对我国网络空间核心技术能力薄弱、技术标准国际话语权不足、技术标准内容立法不协调、标准必要专利制度亟待完善和技术标准网络效应欠佳等问题,提出以瞄准关键领域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标准制定主体的多元化、提供技术标准相关的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加强专利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技术标准的普及和采纳以及推动国际合作与标准化工作等发展建议,以期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化水平,推动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发展进程.

    网络空间治理技术标准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标准体系

    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时空现象学研究

    瞿浩翔徐江徐静妤
    239-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产业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方面,其发展高度依赖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我国目前的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能力不显强健,核心症结在于未能从哲学根源出发把握本质规律.本文基于现象学本质还原与先验还原的分析方法,针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瓶颈内涵的复杂哲学问题进行理论诊断,溯源技术哲学、科学哲学的脉络谱系,厘清现代技术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辩证关系,将技术创新问题投影至本源时空间范畴.研究发现,传统动力学时空观坚持身心二元的哲学思想,将时空间视为超越任何参考系的绝对抽象概念,忽视身体与实践活动发挥的关键作用.为此,集成现代科学与时空现象学理论,推动"数据表征、知识流动、具身耦联"的时空间重构;响应未来产业战略需求与科学逻辑框架,建立"技性科学、智能科学、具身科学"的未来科学研究范式演进架构;融入系统科学思想方法,构建"工程应用、智能集成、具身协同"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系统.进一步地,基于"哲学-科学-技术-产业"的四元现象结构、"新质-新知"工程创新战略,提出增强发展组织能力、建立和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应对建议.

    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颠覆性技术创新时空现象学时空观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