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公共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

王宇

月刊

1001-0580

zgggws@vip.sina.com

024-23388443,23388479

110005

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

中国公共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5年由卫生部创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术报道与经验交流并重,着重反映我国预防医学领域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以及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经验与技术。读者对象主要是本领域各级业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5所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中2022-2023年季节性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回顾性队列研究

    李秋玲张丽杰马会来张金瑞...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2-2023年流感季接种流感疫苗在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为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23年2-4月四川省5所发生流感暴发疫情的小学、初中,幼小综合学校班级确诊病例数≥2例的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流感疫情期间疫苗的保护效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流感疫苗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的保护效果[VEadj=(1-RRadj)×100%],调整的变量为就读学段、学校和年龄组.结果 共纳入4087名研究对象,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9.0%.发病1 352例,发病率为33.1%,其中,疑似病例401例、临床诊断病例659例、确诊病例292例.接种流感疫苗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的VEadj(95%CI)为26.0%(0.6%~44.9%).分层分析显示,接种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在[14,120]d和(120,180]d 的 VEadj(95%CI)分别为 78.3%(59.8%~88.3%)和 58.6%(35.6%~73.4%),时间间隔>180d 无保护效果;接种四价流感疫苗接种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在[14,120]d和(120,180]d的VEadj(95%CI)分别为81.4%(63.8%~90.4%)和62.3%(40.7%~76.0%);接种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为[14,120]d和(120,180]d对A(H1N1)亚型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的VEadj(95%CI)分别为73.4%(12.1%~92.0%)和87.1%(74.7%~93.4%).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对学校暴发疫情中预防流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当季接种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在6个月内保护效果最佳,时间间隔越短保护效果越好,应采取综合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回顾性队列研究

    脊髓灰质炎疫苗3种免疫程序不良反应评价

    孙丽张俊棉丛艳丽王亚菲...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3种免疫程序的不良反应.方法 于2018年11-12月,选择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的8个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和Ⅰ型Ⅲ型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的≥2月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IPV-bOPV-bOPV(a组)、IPV-IPV-bOPV(b组)及IPV-IPV-IPV(c组)3个免疫程序组,每组均为72人,按照免疫程序分别在2、3、4月龄接种IPV或/和bOPV;采取主动监测方式收集3组受种儿每次接种后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情况,比较3种免疫程序的AEFI报告发生率,并根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进行分类,评价3种免疫程序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报告AEFI 16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2.52/100剂,a组、b组和c组分别报告AEFI5例(2.23/100剂)、2例(0.97/100剂)、9例(4.41/100剂).a组与b组、a组与c组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79、1.603,P均>0.05);b组的AEFI报告发生率低于c组(x2=4.683,P<0.05).男婴4例(1.57/100剂)、女婴12例(3.16/100剂),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9,P>0.05).3种免疫程序报告的AEFI均为一般反应中的发热反应,其中低热1例(0.16/100剂)、中度热11例(1.73/100剂)、高热4例(0.63/100剂).a组与b组、a组与c组发热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79、1.603,P均>0.05);b组与c组免疫程序发热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3,P<0.05);3种免疫程序均未监测到罕见严重不良反应.AEFI个案均发生于接种第1剂(13例,6.02/100剂)、第2剂(3例,1.43/100剂)次疫苗后,第1剂次脊灰疫苗接种后的AEFI报告发生率高于第2剂次(x2=6.206,P<0.05).16例AEFI个案均发生于接种疫苗后的15~30d内,均已痊愈.结论 3种免疫程序的安全性良好;采取IPV-IPV-bOPV(b组)序贯基础免疫程序的AEFI发生率相对较低,可维持此种接种程序.

    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

    江苏省滨海县3~5月龄婴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局部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分析

    张鹏梅茂冬于佳魏明伟...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婴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后局部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评价婴儿接种DTaP的安全性.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3月,对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陈涛镇、界牌镇、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乡镇卫生院接种DTaP的3~5月龄婴儿局部不良反应进行主动监测,并按照《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指导原则》(2019年第102号)对发生的局部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局部不良反应分析.结果 共有2490人次纳入至本次DTaP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分析中.DTaP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1 009例次,总发生率为40.52%,其中局部硬结和红晕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4.4%和17.0%.1级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893/2490),其中硬结和红晕占比最高,分别占38.18%(341/893)和42.89%(383/893);2级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116/2 490),其中红晕和触痛占比最高,分别占34.48%(40/116)和26.72%(31/116);未见3级及以上局部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DTaP接种后3d内,占总发生率的98.0%(988/1 009).硬结和红晕的发生率在3个不同厂家(A、B、C厂家)DTaP受种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次DTaP接种后,硬结、肿胀、红晕和皮疹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剂、第3剂DTaP接种后硬结、肿胀、红晕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剂(P<0.01),第3剂DTaP接种后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剂(P<0.05).男、女婴儿接种DTaP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71%(517/1 270)和40.33%(492/1 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结、红晕和肿胀为3~5月龄婴儿DTaP接种后发生的主要局部不良反应.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婴儿

    常熟市≥65岁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

    张万成宋甜甜林春莹张宁...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常熟市≥65岁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接种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更优的老年人肺炎疾病免疫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2年11月,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常熟市4个乡镇(街道),再从每个乡镇(街道)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65~84岁本地户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其PPV23接种相关信息,并从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PPV23的接种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常熟市老年人接种PPV23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回2 402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310份,问卷有效率为96.17%.40.39%(933/2 310)的老年人接种了 PPV23,肺炎疫苗的接种意愿率为47.14%(1 089/2 3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离市中心、70~79岁、无糖尿病、居住或工作学习场所未使用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的老年人更愿意接种PPV23(P<0.05);平均月收入为3 000~4 999元、总体健康状况差、没有听说过肺炎疫苗、不愿意和不清楚是否要接种肺炎疫苗、每天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次数8次以上的老年人不愿意接种PPV23(P<0.05).结论 常熟市≥65岁老年人PPV23接种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多方入手,更好地落实该老年人群肺炎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现状影响因素常熟市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药物经济学研究系统评价

    刘欣平杨子祎李馨雨常玉兰...
    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疫苗接种药物经济学研究,为相关研究及HZ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以"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疫苗"、"药物经济学"、"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及"herpes zoster"、"herpes zoster vaccines"、"pharmacoeconomics"、"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等为主题词,检索 4 个中文数据库和4个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月有关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2次独立筛选;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免疫规划项目的经济学评价标准指南》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信息,采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共识2022年》(Consolidated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Reporting Standards,CHEERS2022)评价纳入文献带状疱疹疫苗接种药物经济学研究质量,对研究角度、模型结构、参数选择、评价结果和敏感性分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定性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43篇带状疱疹疫苗接种药物经济学研究英文文献,发表时间为2001年4月—2022年6月,其中3篇文献的研究对象为中国人群.23篇文献的研究质量分数>80%(为高质量),20篇分数为65%~80%(为中高质量).39篇文献带状疱疹疫苗接种药物经济学研究采用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评价方法;31篇文献从全社会角度对带状疱疹疫苗接种药物经济学研究进行了评价.42篇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具有经济效益,接种年龄、阈值、疫苗成本、接种方案对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在纳入的3篇研究对象为中国人群的文献中,2篇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具有经济效益;1篇显示60~70岁老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最具有经济效益.结论 建议基于我国本土数据,开展高质量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该疫苗的免疫接种和HZ的预防提供依据.

    带状疱疹疫苗药物经济学系统评价

    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免疫策略研究进展

    戴荣荣张杭杰蒋健敏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简称新冠疫情)的大流行,给全球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降低其发病率和重症率的重要措施.目前全球共有6种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即蛋白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序贯免疫策略是将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剂次完成接种,是解决疫苗短缺、应对病毒突变株、提高疫苗效力的有效策略,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展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序贯免疫策略研究.本文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与腺病毒载体疫苗、与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序贯免疫策略及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与mRNA疫苗、与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序贯免疫策略5个方面对国内外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免疫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和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免疫有效性安全性

    2021年中国6省基层医疗机构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分析

    张小娟叶媛曹晓琳刘阳...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22年5-6月基于"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申报系统收集2021年中国东、中、西部6省(浙江和江苏、湖北和河南、四川和贵州)6406家基层医疗机构妇产科科室设置,人力、药品、设备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等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6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妇科的机构占比分别为72.79%(3 448/4 737)和79.51%(1 327/1 669),设置产科的机构占比分别为29.07%(1 377/4 737)和14.92%(249/1 66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医师配备情况优于乡镇卫生院,有妇产科执业医师的机构占比分别为82.92%(1 384/1 669)和61.98%(2936/4737);提供妇产科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较低且服务量较少,如提供单胎助产分娩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分别为22.38%(1060/4737)和10.37%(173/1 669),日均服务量不足1人;生化分析仪等相关设备配备率均在80%以上;至少配备1种子宫收缩药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分别为51.11%(2 421/4 737)和49.13%(820/1 669).多因素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在岗职工总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孕产妇签约率、彩超配备情况对早孕建册率和产后访视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科室设置仅对产后访视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妇产科医疗服务能力逐步萎缩,部分机构不能满足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条件仅承担信息管理职责,基层医疗机构孕产妇保健项目考核标准和服务内涵亟待调整.

    孕产妇基本公共卫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方凯马爱娟董忠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数据于2017年8-12月在北京市16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 240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获得,分析18~79岁居民的生活方式因素和生活方式综合评分分布特征,比较健康社区与非健康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的12 570人中,经复杂抽样加权计算,现在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健康饮食、积极身体活动、正常体重和非中心性肥胖的比例分别为 77.0%(9 413/12 570)、91.8%(11 525/12 570)、46.0%(5 532/12 570)、26.3%(3 161/12 570)、36.7%(4 751/12 570)和36.0%(4 847/12 570),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3.14±0.03)分,具有3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最高,为28.8%(3 513/12 570),具有 6 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为 2.8%(308/12 570).女性(OR=4.130,95%CI=3.581~4.763)、受教育程度高者(初高中vs.小学及以下OR=1.408,95%CI=1.204~1.646;大专及以上vs.小学及以下OR=2.067,95%CI=1.775~2.407)和居住在健康社区者(OR=1.181,95%CI=1.025~1.362)健康生活方式评分较高,中年(40~59 岁)较青年(18~39 岁)(OR=0.806,95%CI=0.725~0.896)以及居住在郊区者(OR=0.796,95%CI=0.671~0.943)健康生活方式评分较低.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其他人口社会学特征因素后居住在健康社区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居住在非健康社区的居民(β=0.107,95%CI=0.005~0.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北京市成年人在身体活动、体重、腰围方面达到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偏低,同时具备6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比例低,健康生活方式水平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区域环境差异.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社区慢性病评分北京

    2021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栋顾炜苏丹婷黄李春...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9-12月,按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浙江省5个县(市、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小学3年级到初中3年级抽取5 59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学生基本情况、身高和体重信息.根据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5220名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5.10%(788人)、12.32%(643人).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7.69%(485人)、14.89%(408人),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22%(303人)、9.48%(235人),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率均高于女生(x2=42.604、47.399,均P<0.001).不同体重学生间早餐差异、肉类食用频率、豆类与水果摄入频次和每次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次肉类摄入量存在统计学意义(x2=37.15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每次肉类摄入量高、每周饮料饮用频率高是超重与肥胖的共同危险因素,低年龄、睡眠不足、每天蔬菜摄入种类多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浙江省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象较为严峻,尤其是小年龄段男生.建议通过控制总能量摄入、适量摄入肉类量、控制饮料饮用频次、保障睡眠等来改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

    肥胖超重影响因素中小学生浙江省

    北京市成年居民睡眠情况与高血压关系

    沈丹洋马爱娟谢瑾董忠...
    186-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成人睡眠情况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3 240名调查对象.监测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男性6164人,占66.23%,女性7 076人,占33.77%.有睡眠问题的共5 740人,占46.31%,没有睡眠问题的共7 500人,占53.69%.睡眠时长<6、6~<7、7~<8、8~<9和≥ 9h/d 的分别有 759 人(6.14%)、2 019 人(15.92%)、3 452 人(28.02%)、5 185 人(37.00%)和 1 825 人(12.92%).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没有睡眠问题相比,有睡眠问题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441(95%CI=1.244~1.670)倍.男性和女性中有睡眠问题分别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458(95%CI=1.221~1.742)倍和1.343(95%CI=1.133~1.591)倍.18~44岁和≥45岁人群中,有睡眠问题分别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 1.435(95%CI=1.129~1.825)倍和 1.410(95%CI=1.131~1.758)倍.全部调查人群中,与睡眠时间 7~<8h/d相比,睡眠时间≥9h/d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OR=1.204,95%CI=1.001~1.448);其中男性中睡眠时间≥9h/d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OR=1.359,95%CI=1.035~1.784);≥45岁人群中,睡眠时间≥9 h/d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OR=1.355,95%CI=1.058~1.736).结论 有睡眠问题的成年人会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睡眠时间过长尤其是男性和≥45岁人群,也会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

    睡眠高血压成年人监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