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量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以及影响此种关系的中介变量,为减少我国中老年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 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完成基线调查和3次随访调查的5 727名 ≥45岁中老年人群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其体力活动量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随访期间体质指数(BMI)、血压和血生化指标等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中国5 727名≥45岁中老年人群中,体力活动量最低四分位数组(<1 720.95METs-分/周)1 813 人(31.66%),第二四分位数组(1 720.95~5 543.99METs-分/周)1 082 人(18.89%),第三四分位数组(5 544.00~12 263.99 METs-分/周)1 374 人(23.99%),最高四分位数组(≥ 12 264.00 METs-分/周)1 458人(25.46%).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事件者509例,全因死亡率为8.92%,其中体力活动量最低四分位数组、第二四分位数组、第三四分位数组和最高四分位数组中老年人群发生全因死亡事件者分别为271、85、80和73例,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4.99%、7.88%、5.89%和5.01%,中国中老年人群全因死亡率随着体力活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x2趋势=653.81,P趋势<0.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氮(BUN)、肌酐、尿酸(UA)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体力活动量第二四分位数组、第三四分位数组和最高四分位数组中老年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为体力活动量最低四分位数组中老年人群的0.62 倍(HR=0.62,95%CI=0.49~0.80)、0.52 倍(HR=0.52,95%CI=0.40~0.67)和 0.46 倍(HR=0.46,95%CI=0.35~0.6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量与全因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两者呈L形关联,即全因死亡风险随体力活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但当体力活动量达到16 000 METs-分/周时,全因死亡风险不再随体力活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BMI和CRP可能介导了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体力活动量最高四分位数组中老年人群的中介效应百分比分别为37.22%和39.60%.结论 体力活动量的增加可降低中国中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适当的体力活动量可为中老年人群带来更大的健康收益,降低BMI和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是体力活动量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