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管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管理科学

蔡晨

双月刊

1003-207X

zgglkx@casipm.ac.cn

010-62542629

100190

北京海淀中关村东路55号

中国管理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1984年创刊的全国管理科学类重要学术期刊。主要内容有规划与优化,生产与经营管理,项目管理,市场与投资分析,预测与决策,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反映我国管理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在管理科学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鼓励跟踪国际上学科前沿与热点的创造性研究,推动我国管理科学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反映我国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标志,努力扶持中青年优秀人才的成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学科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决策者偏好结构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

    喻寅昀李从东付业林黎建强...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DEA交叉效率评价方法为了追求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往往忽略了决策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从而导致主观决策信息的丢失,使得评价结果有效性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决策者的主观心理偏好纳入研究中,提出一种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和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心理偏好结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首先,采用对抗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求得决策单元的初始交叉效率矩阵;其次,使用偏度和标准差测量出决策者在对决策单元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心理偏好结构,即偏好优先级与偏好差距,并修正初始交叉效率矩阵;随后,基于最小偏好差异最大化的思想对决策单元进行偏好权重分配,同时结合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对交叉效率评价信息进行集结,得出决策单元最终交叉效率值.本文所提方法不仅充分考虑了决策者的主观心理偏好,而且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原始数据信息,减少了评价信息的丢失,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交叉效率偏好结构DEAOWA

    考虑市场化开发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决策研究

    郑月龙白春光李登峰
    12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经典AJ模型思想,建立了两家企业市场化开发阶段进行古诺竞争的共性技术供给决策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揭示企业双方面对独立研究(情形Ⅰ)、研究/模仿(情形Ⅱ)及联合研究(情形Ⅲ)模式下的最优供给决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共性技术的技术属性是偏基础性还是偏应用性,对企业共性技术供给决策有重要影响;对于情形Ⅰ与情形Ⅱ,若基础性特征明显,企业将选择情形Ⅰ,若应用性特征明显,则选择情形Ⅱ;对于情形Ⅰ与情形Ⅲ、情形Ⅱ和情形Ⅲ,共性技术的技术属性和联合研究协同度是影响企业共性技术供给决策的基本因素.根据共性技术的技术属性基础性、应用性及联合研究协同度,建立四象限分析矩阵,探讨了不同情形下共性技术供给决策.此外,情形Ⅰ模式下,技术属性对双方企业利润产生先增后减的影响,政府补贴弱化了共性技术研发投入成本对利润的负向影响,但并未改变影响轨迹.

    共性技术供给决策市场化开发联合研究博弈论

    多种协同关系共同作用下的项目组合决策问题研究

    沈种李星梅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项目组合决策领域,现有文献所研究的协同关系局限于项目在同一阶段执行的情况下,通过共享资源、节约成本等方式产生的额外收益,却忽略了在不同时期执行的项目间存在的协同关系.针对此类问题,本文进一步将这种协同关系划分为多项目完结产生的协同关系与项目间成果继承产生的协同关系,并对其产生情境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曲线与项目贴近度对每种情境下的协同收益进行量化,构建了考虑多种协同关系的综合收益函数与项目组合决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实验,进一步分析考虑协同关系及相关参数变动对组合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多种协同关系的项目组合决策模型求解结果优于传统模型;提高项目间的学习借鉴能力,并为项目组合添加更多贴近度较高的项目,是提高组合协同收益的重要途径;相较于其他两种协同关系,多项目完结时产生的协同关系及其收益对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变化更为敏感.

    项目组合项目组合决策协同关系多执行期

    离散型灰色预测模型的无偏性与自适应性及其应用

    李树良杨爽艺曾波孟伟...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偏性与自适应性是灰色预测模型的两个重要性质,是研究模型结构及性能的基础.首先,文章以矩阵为工具,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两类常见离散灰色预测模型的无偏性.结果表明:双参数离散灰色预测模型DGM(1,1)仅对齐次指数序列具有无偏性,而三参数离散灰色预测模型TDGM(1,1)则对齐次指数/非齐次指数/线性函数序列均具有无偏性.然后,从模型结构角度对TDGM(1,1)模型面向不同特征序列的自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模型结构自适应性与无偏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应用TDGM(1,1)模型对世界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进行建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研究对丰富和完善灰色预测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离散型灰色预测模型模型无偏性模型自适应性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

    高质量低成本视角下的参数和容差整合设计

    韩云霞马义中欧阳林寒徐静...
    159-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试验数据的有限性或试验中存在的未知随机效应,可能会导致建模过程中的待估参数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进而无法得到可靠的质量设计.为此,针对输入参数(模型参数和噪声变量中待估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了其联合置信区域.根据设计变量容差和噪声变量的分布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置信区域的期望质量损失函数.然后,基于区间分析理论,从稳健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构建了包含位置效应和散度效应的质量损失和容差成本优化模型.最后,结合试验仿真和工业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将两种不确定性源融入到目标函数中,不仅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具有较好的稳健性,而且能够在质量损失和容差成本之间进行合理权衡,达到较低的总成本.

    输入参数不确定参数和容差整合设计区间估计经济性质量设计

    智慧平台供应链的在线助农模式和融资策略研究

    牟宗玉杨晓霞李珂张桂涛...
    17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平台具备销售途径广泛和融资方式便捷等优势,可助力国家乡村振兴任务的早日达成.本文考虑贫困农户普遍面临生产资金短缺,而平台可提供融资帮助,构建"农户+智慧平台""农户+批发商+智慧平台"和"农户+农村合作社+智慧平台"等助农模式供应链的决策模型.研究发现:(1)农户贫困程度和消费者助农偏好增加时,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加,这会提升智慧平台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利润,智慧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而有利于农户、批发商和农村合作社获取更多的利润,但平台因投入智慧成本增加会使其利润减少,有息贷款时,农户的利润会随着利率增加而减少,而平台的利润会随着利率增加而增加.(2)在"农户+智慧平台"直销助农模式下,因可避免双重边际加价问题,农户和智慧平台均能获得最多的利润,但现实中贫困农户因条件的限制,很难在平台上直销农产品,所以该模式较难实现,此时农户选择与农村合作社合作来帮助其分担生产成本,可获得较多的利润,故此时"农户+农村合作社+智慧平台"助农模式的富裕效果会更好.(3)在三种智慧平台助农模式下,农户通过无息贷款可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智慧平台通过有息贷款可获得更高的利润,此时政府可通过设计合理的补贴政策,激励智慧平台在融资策略上和农户期望的无息贷款达成一致的同时,提升智慧服务水平.

    智慧供应链助农富裕在线融资政府补贴

    考虑合同类型和需求不确定性的IT外包时机研究

    张宗明柴建廖貅武
    182-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IT外包的需求不确定性和投资不可逆性,考虑了两类合同:成本加成合同和固定价格合同,运用实物期权理论构建了外包时机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技术业务,无论是采用成本加成合同还是固定价格合同,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外包概率降低、等待时间增加;对于高技术业务,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固定价格合同下外包概率降低、等待时间增加,而成本加成合同下的结果则相反(外包概率提高、等待时间减少),较高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外包.无论是成本加成合同还是固定价格合同,内制固定成本越高、外包固定成本和转换成本越低,越有利于外包.对于低技术业务,无论是采用成本加成合同还是固定价格合同,可变成本越高,越有利于外包;对于高技术业务,固定价格合同下可变成本较高有利于外包,但成本加成合同下则相反.成本加成合同下服务商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外包,固定价格合同下服务商的成本优势对外包时机没有影响.

    IT外包合同类型外包时机实物期权理论

    信用保险下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基于报童模型的分析

    石晓军邢佳騉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逆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供应链上的信用风险普遍上升,信用保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零售商主导成为供应链的新常态.本文在报童模型框架下研究了零售商作为领导者的斯塔克尔伯格博弈中信用保险的协调功能,扩展了市场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商业信用的研究.通过对比供应链外银行融资和供应链内商业信用融资发现,带有信用保险的商业信用可以降低供应商批发价格,增加零售商订单量;能更好地协调供应链,使供应商和零售商利润均得到提升,达到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但仍无法达到供应链协调均衡.满足极端情况下信用保险保障力度大于保费支出的条件时,处于供应链主导地位的零售商愿意共同分担保险费用,甚至承担全部保险费用.建议设计分担型定制信用保险以稳定供应链.

    商业信用信用保险零售商主导报童模型融资约束

    考虑异质性策略消费者等待时间的产品定价换代策略研究

    蔺康康刘新民王垒
    204-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厂商通过频繁推出新产品提高市场份额,由于策略消费者的存在,导致产品之间出现延迟效应与竞食效应.考虑策略消费者是随时间陆续到达市场,研究垄断厂商推出新产品的最优换代策略与均衡定价.基于策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确定产品的购买区间,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与收益率函数确定两种换代方式下垄断厂商均衡定价的演化路径,并通过仿真模拟探讨策略消费者等待成本系数、老产品折扣价格对垄断厂商不同换代方式下关键销售时点与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生换代策略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单品换代策略在利润上更有优势;共生换代策略加剧了产品之间的竞争,导致新产品的均衡价格低于单品换代策略;垄断厂商的收益率在整个销售期内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单品换代策略可以实现更高的收益率;策略消费者等待时间成本和老产品第二阶段定价不仅影响垄断厂商的利润,还对两种换代策略下产品的销售区间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共生换代策略下,当老产品第二阶段定价达到阈值时,策略消费者不会选择等待购买老产品.

    策略消费者产品换代策略最优定价等待时间收益率函数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中央政府项目补贴分析的供应链金融决策研究

    谢楠何海涛周艳菊王宗润...
    21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中央政府项目补贴相同条件下,乡镇企业、电商平台和地方政府间的四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讨了竞争性乡镇企业采取不同零售渠道和供应链融资方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存在消费者偏好的情况下,乡镇企业会选择网络零售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中央政府项目补贴政策对乡村振兴产品销售量和产品乡村振兴度的提高以及抑制地方政府对乡镇企业的外部性影响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虽然中央政府进行项目补贴在短期内"吃力不讨好",但只要控制贷款利率在合理水平内,该措施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实现企业转型、产品创新、社会福利有效提高的长远之策.

    乡村振兴供应链金融中央政府补贴地方政府竞争Stackelberg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