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吴安华

双月刊

1671-9638

zggrkz2002@yahoo.com.cn

0731-84327658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感染性疾病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与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办刊宗旨: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有关感染性疾病的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工作经验,反映和推广感染控制研究成果,促进我国临床医学和感染控制事业的发展,为提高科研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医学理论和业务技术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抗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及影响因素

    周菊珍王丽华陈秋萍鞠阳...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PICC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预测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91)相比预测效能更优。结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是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可用于对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分析,其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化学治疗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感染外周静脉随机森林模型

    2014-2022年手卫生干预对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影响

    丁佳燕沈瑞红周文琴袁雅赟...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2022年,某三甲医院感染控制团队对全院医务人员实施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回顾性分析手卫生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病房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从2014年64。98%提高到2022年85。01%(P<0。001),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21%下降至0。83%(P<0。05),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369,P=0。027)。各季度不同区域及不同岗位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所提高(P<0。001)。各季度5个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中,无菌操作前与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小幅波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呈上升趋势;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在2020年之后有所下降(P<0。001)。结论 多模式手卫生干预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病率干预

    一所三级综合教学医院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

    姚尧查筑红罗光英林丹...
    214-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风险矩阵构建的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POP)风险评估模型开展风险评估分析研究,评价模型应用效果。方法 以一所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为例,对15个外科科室2022年POP发生情况开展风险评估,评价基于AHP-风险矩阵构建的外科科室POP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效果,确定外科科室POP风险等级。结果 通过应用风险评估模型,外科科室POP风险等级被划分为5级,分别为极高风险(3个)、高风险(1个)、中风险(5个)、低风险(4个)、极低风险(2个)。结论 基于AHP-风险矩阵法的外科POP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效果良好,实现医院感染风险定量化评估,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和支撑。

    风险矩阵风险评估医院感染手术后肺炎

    藏区重症监护病房首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相关环境污染及患者感染情况

    切措塔何定英龙芙艳张小花...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藏区某院新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首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患者相关环境污染及患者感染情况,分析传播风险。方法 从2021年11月15日检出的首例CRAB患者入住ICU开始至第60天期间,对入住ICU>48 h的所有患者进行CRAB主动筛查;在首例CRAB感染患者入住ICU第30天高频开展诊疗活动2 h后未消毒前、第60天消毒后未开展医疗活动前的环境分别采样,CRAB显色培养基培养。结果 主动筛查的13例患者中1例CRAB阳性,该病例于11月19日由三级医院ICU转入该院ICU,入住ICU第40天出现发热、吸痰需求增加并检出CRAB,药敏谱与首例病例相似,且安置于首例病例邻床。采样环境标本64份,CRAB阳性9份,阳性率14。06%,其中高频诊疗活动后洗手池、门把手、床栏等8个采样位点CRAB阳性,常规消毒后洗手池水槽检出CRAB。结论 在民族地区基层ICU CRAB防控工作中,对入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高风险患者入科即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是可行的;应重点关注洗手池、门把手、床栏等区域污染及洗手池水槽消毒的有效性。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环境污染医院感染重症监护病房民族地区基层医院

    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措施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效果

    秦廷正刘云郝跃伟杨娜...
    225-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取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防控措施,观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22年1-12月检出MDRO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MDRO监测数据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采用荧光标记法监测床单元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干预后组在对干预前组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干预前组发现的问题实施强化整改措施。比较2022年1-6月(干预前)与2022年7-12月(干预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前组共有136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208株,发生医院感染10例。干预后组共有128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198株,发生医院感染9例。干预后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及MDRO总检出率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均P<0。05)。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CRAB及MDRO总检出率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为34。52%,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干预前荧光标记位点清除率为41。84%;实施干预措施后,7-12月荧光标记点清除率呈上升趋势,在干预末(11-12月)达85。00%。干预后隔离医嘱下达、隔离标识放置、医疗用品专用、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高(均P<0。05)。结论 采取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防控措施可有效提高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

    多重耐药菌集束化措施荧光标记法预防与控制

    贪婪皮肤杆菌致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郭庆昕曾慧意郭超龙庄智勇...
    23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 总结1例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PJI患者的诊疗过程,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6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31。1 kg/m2,左肱骨近端骨折后行"左肱骨头假体置换术",术后10个月伤口愈合不良伴渗出,左肩关节活动受限,诊断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感染扩创病灶清除术及假体取出术,组织、骨水泥、假体均培养出贪婪皮肤杆菌。检索并筛选出4篇文献,共报道30例因贪婪皮肤杆菌引起PJI的患者(髋关节28例,肩关节2例),78。6%(22例)的人工髋关节假体(THA)手术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术前关节液培养阳性率为71。4%,29例进行外科手术结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除一例患者反复感染,行3次手术外,其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PJI常见于肥胖且采用DAA的THA患者,少数病例也见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术前受累关节穿刺微生物培养敏感性较高,可为手术策略与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贪婪皮肤杆菌贪婪丙酸杆菌人工关节感染肩关节置换术

    以"肾占位"起病的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黄松陈强曾宇陈朝彦...
    238-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反复发作及合并脓毒症,且易误诊误治,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思路等进一步总结,以期降低该病的误诊误治,提升患者存活率。

    类鼻疽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脓毒症噬血细胞综合征

    综合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的职责及相关影响因素

    白舸王砚丽刘瑞芳马宇霞...
    24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综合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ICLN)的职责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3月18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规范化报告。结果 共纳入文献36篇,ICLN的角色职责包括准入标准、选拔方式和工作职责。ICLN的影响因素包括培训、赋权、绩效考核、持续改进措施和人员配置。设置ICLN后,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医院环境监测率,并规范医院环境清洁消毒。结论 ICLN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但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ICLN的管理和应用,对其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促进ICLN的发展,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医院感染感染控制联络护士范围综述综合医院

    产KPC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马艳秋吴振超杜毅鹏沈宁...
    250-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国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分离率逐年上升,且由于其多重耐药、病死率高的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CRKP耐药最主要机制为产碳青霉烯酶,在CRKP中常见的碳青霉烯酶类型为Ambler A、B、D类,C类少见。碳青霉烯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属于A类。产KPC肺炎克雷伯菌(KPC-K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扩散,临床有效治疗药物非常有限。本文就KPC-KP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治疗美罗培南/法硼巴坦头孢他啶/阿维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