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吴安华

双月刊

1671-9638

zggrkz2002@yahoo.com.cn

0731-84327658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感染性疾病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与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办刊宗旨: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有关感染性疾病的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工作经验,反映和推广感染控制研究成果,促进我国临床医学和感染控制事业的发展,为提高科研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医学理论和业务技术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实施现状调查报告

    李硕姚希贾会学李卫光...
    323-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控措施的实施现状,为优化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从8个省/自治区的省部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分层抽样,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开展线上调查。结果 123所妇幼保健机构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90。24%的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开展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和重症监护病房(非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妇幼保健机构比率分别为89。66%、85。96%、80。77%和74。19%,51。22%的妇幼保健机构实现了医院感染病例信息化监测。94。31%的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工作,90%以上的妇幼保健机构中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开展了环境卫生学监测,71。54%的妇幼保健机构由消毒供应中心对复用诊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90%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了三级预检分诊制度,86。18%的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了过渡病房。妇幼保健机构对建档孕产妇、高危新生儿、保健人群和长期康复患者等特殊就诊人群普遍采取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全预约就诊和单独分区就诊的管理模式,但开展互联网复诊的妇幼保健机构比率<50%。结论 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开展了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信息化监测程度有待提高。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中普及程度较高,少数妇幼保健机构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流程不规范。特殊就诊人群得到有效管理,互联网医疗有待进一步推广。

    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监测预防控制抽样调查

    数智技术赋能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的实践及评价

    梁力勉余云霓刘妙娜黄婷...
    330-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借助数智技术赋能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体系,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效率,保障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将抗菌药物指标预警、微生物送检信息化闭环管理、耐药监测数据决策系统等信息化体系应用到传统AMS体系中,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开展数智技术改进前后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质控指标,其中2021年的指标为对照组(改进前),2022年的指标为观察组(改进后),对比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改进趋势。结果 对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后,各项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较改造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VS 38。8%、20。9%VS 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低于对照组[(33。27±3。03)DDDs VS(42。06±4。42)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P<0。001)。观察组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5%VS 96。8%),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均较对照组上升(分别为87。1%VS 84。5%、99。0%VS 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数智技术赋能医院AMS体系,可促使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和合理。

    数智技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ICU获得性感染的Meta分析

    郭玲玲吴晓英
    336-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感染中的有效性。方法 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外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总体质量,并应用RevMan 5。4软件对纳人文献的预防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 1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用FMEA方法降低了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OR=0。40,95%CI(0。31~0。51),P<0。0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OR=0。29,95%CI(0。17~0。51),P<0。01]、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OR=0。28,95%CI(0。18~0。46),P<0。01]、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OR=0。46,95%CI(0。37~0。58),P<0。01]、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OR=0。46,95%CI(0。37~0。59),P<0。01],提高了ICU患者及家属满意度[OR=2。34,95%CI(1。72~3。17),P<0。01]。结论 FMEA能有效预防ICU获得性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ICU获得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Meta分析医院感染

    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经济负担分析

    卢婉婷薛桦芳洪雅芳黄志扬...
    34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制定医院感染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科低出生体重儿的资料,采用倾向指数匹配法和边际分析法评估医院感染给低出生体重儿和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结果 共纳入1 048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医院感染12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8%。经倾向指数匹配法共成功匹配109对。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中位日数分别为34。0、11。0 d,医院感染组低出生体重儿延长住院日数23 d(P<0。001)。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总费用的中位数分别为38 067。6、12 375。7元,医院感染组低出生体重儿多支出住院总费用25 691。9元(P<0。001);在增加的费用中,以检查费、治疗费和药费为主。不同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组住院总费用均高于非医院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总费用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边际利润率分别为5%、10%、15%时,医院感染导致医院经济损失分别为37。1万元、74。2万元、111。4万元;损失利润比为0。33,损失利润与感染系数比值为2。79。结论 医院感染给低出生体重儿和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出生体重≤1 000 g组和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儿是重点防控人群。可通过损失利润与感染系数比值估计医院的经济损失,及时调整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边际利润率经济负担

    口腔诊疗操作中高频接触表面的量性研究

    徐丹慧丁建芬杨周蕊胡凯...
    35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口腔诊疗操作中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7个门诊科室环境表面的接触时间与频次进行调查,计算平均接触频次、95%置信区间及累积接触频率。结果 口腔诊疗操作中环境表面平均接触26。75次/操作,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牙体牙髓病专业(46。25次/操作),最低为口腔黏膜病专业(10。19次/操作)。高频接触表面为无影灯手柄、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及手柄(医生侧)、电脑键盘及鼠标、三用枪手柄及线前端、高速牙科手机及线前端,接触频次分别为3。99、3。85、2。65、1。86、1。40次/操作。所有口腔专业的高频接触表面均包含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及手柄(医生侧),75%的专业包含电脑键盘及鼠标,50%的专业接触频次最高为无影灯手柄;环境表面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牙冠预备操作(113。50次/操作),最低为正畸咨询(8。50次/操作)。结论 不同口腔专业及不同口腔诊疗操作的高频接触表面不同,医疗机构应根据口腔科室高频接触表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及管理措施,切实提升环境清洁消毒质量。

    口腔诊疗操作高频接触表面环境表面量性

    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

    曾海文陈巧莉丁志荣陈伟文...
    358-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某院收治并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73岁,急性起病,均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3例患者有家禽接触史,1例有流产山羊接触史。4例患者从有临床症状到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间隔时长为1~6 d,且入院时氧合指数(PaO2/FiO2)均<200 mmHg,随病情发展呈进行性下降,需积极呼吸机支持。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3例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4例患者中2例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例患者肌酸激酶升高,4例患者血清肌酐均升高,2例轻度低钠血症;4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明显升高。4例患者胸部CT表现以单个或多个肺叶累及为主,渗出实变,后期累及多个肺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均检测出流产衣原体DNA序列。结合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接触史、胸部CT、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结果,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通过及时调整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流产衣原体也可能导致人类肺炎发生,感染后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当患者有动物接触史时,需警惕此类疾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以检出流产衣原体。

    流产衣原体肺炎人畜共患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非典型肺炎

    2016-2021年某妇幼保健院早产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付路贾伯芹刘维韦
    36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早产儿医院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早产儿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6年1月—2021年12月某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进行调查分析,查阅病历,收集早产儿基本信息及住院期间诊疗信息。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3 559例,其中男1 964例,女1 595例;平均出生体重(2 108。66±631。17)g。发生医院感染109例,发病率3。06%;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44。04%)、血流感染(28。44%)、胃肠道感染(14。68%);检出医院感染相关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86。84%),革兰阳性菌3株,真菌2株。主要分离病原菌为产气肠杆菌(28。95%)、肺炎克雷伯菌(28。95%)。经单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污染、出生体重<2 500 g、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24、3。805、3。776、5。412,均P<0。05);剖宫产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OR=0。362,P<0。05)。结论 早产儿医院感染风险高,影响因素多,临床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有循证依据的防控措施减少风险因素暴露,保护早产儿健康。

    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早产儿感染防控妇幼保健

    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

    李阅历崔金兰梅兰娟刘秋淳...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某院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5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6-10月采取各项综合性干预措施,2022年11月—2023年3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分析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比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62。09%VS 74。04%)、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62。82%VS 92。73%)、无菌标本送检比率(35。17%VS 41。06%)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93。33%)与干预前(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39。93%)低于干预前(4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病原学送检率,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重点药物联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及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未有明显改善,说明相关措施还需进一步优化。

    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治疗前干预措施医院感染

    粪菌移植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晶莹陆高辰张发明
    37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在机体抵御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粪菌移植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洗涤菌群移植、经内镜肠道植管术和孢子群移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2年发布《关于洗涤粪菌质量控制和粪菌样本分级》的技术标准,旨在减少与粪菌移植相关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及医技人员对粪菌移植的接受度。粪菌移植在治疗艰难梭菌复发感染领域取得成功后,在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应用也成为全球研究热点。本文就粪菌移植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各类感染性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粪菌移植艰难梭菌艰难梭菌感染感染性疾病洗涤粪菌质量控制经内镜肠道植管术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生儿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宋思捷钟晓云
    385-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儿早/晚发型败血症(EOS/LO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严重病例预后不良。因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较困难,现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尚存缺点,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新型急性期反应物,其在EOS/LOS、NEC早期即明显升高、持续时间久,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能反映治疗效果,可作为这两种疾病诊治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SAA及其在EOS/LOS、NE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为该类疾病诊治提供新的参考。

    血清淀粉样蛋白A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