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吴安华

双月刊

1671-9638

zggrkz2002@yahoo.com.cn

0731-84327658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感染性疾病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与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办刊宗旨: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有关感染性疾病的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工作经验,反映和推广感染控制研究成果,促进我国临床医学和感染控制事业的发展,为提高科研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医学理论和业务技术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11例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

    叶乃芳龚真唐伟李昕...
    482-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6月某院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11例IPA患者,年龄为(68。8±12。5)岁,以男性为主(63。1%),主要分布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科及感染科,共占75。6%。IPA常见的曲霉为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分别占67。6%、19。8%、4。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3。7%、68。0%。111例IPA患者中,32例(28。8%)随访发现预后不良,25例(22。5%)合并病毒感染。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病毒感染[OR(95%CI):4。535(1。385~14。846),P=0。012]、连续 3 周使用糖皮质激素史[OR(95%CI):9。128(2。293~36。341),P=0。002]、机械通气[OR(95%CI):4。690(1。100~19。990),P=0。037]及留置导尿管[OR(95%CI):7。144(1。345~37。950),P=0。021]是IP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与IPA预后不良有关,应联合多种检测手段早期识别并尽早给予合理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避免出现医院感染。

    肺曲霉病IPA临床特征预后风险因素

    T6SS阳性CRKP临床感染特征及毒力基因分析

    刘莉娟储雯雯王梦闫涛...
    48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T6SS阳性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感染特征,以及其耐药、毒力基因检出率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为临床防控CRKP感染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及患者资料,PCR法检测T6SS基因、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分子分型,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 共纳入160株CRKP。标本来源以痰(46。9%)和血(26。3%)为主。CRKP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表型,以携带blaKPC(80。6%)为主,其次为blaNDM(17。5%)。根据是否携带T6SS将CRKP分为T6SS阳性组(129株,80。6%)和T6SS阴性组(31株,19。4%)。T6SS阳性组患者患慢性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比例高于T6SS阴性组(P<0。05),且预后较阴性组差(P<0。05)。T6SS阳性组中,iucA、mrkD、rmpA2、peg344、wabG、fimH检出率均高于T6SS阴性组(均P<0。05)。CRKP中以ST11型(68。8%)为主,其中K64-ST11型占比70。9%,K47-ST11型占比25。5%。T6SS阳性组ST11型和K64-ST11型CRKP占比均高于T6SS阴性组(均P<0。05)。T6SS阳性组CRKP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T6SS阴性组(P<0。001)。两组除blaOXA-48基因外,在携带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和抗菌药物耐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地区CRKP呈现多重耐药,CRKP菌株T6SS检出率高,T6SS阳性CRKP毒力基因检出率更高,且生物膜形成能力更强。

    肺炎克雷伯菌T6SS毒力基因耐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酶

    高风险科室手卫生依从性电子监测与人工监测方法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陈诺李妍程晓琳何文斌...
    494-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手卫生依从性电子监测(electronic system-based monitoring,ESM)与人工监测(manual pa-per-based monitoring,MPM)的经济学效益,为临床高风险科室手卫生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伤与显微骨科、儿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科、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病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食管纵膈与淋巴肿瘤放化疗科、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血液内科11个高风险科室,2022年12月—2023年5月ESM和MPM两种手卫生监测方法实施期间的成本投入和效果产出,应用TreeAge Pro 2022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测算成本效果、成本效率、霍桑效应和间接成本效益。结果 ESM方法的总成本(4 868。55元)低于MPM方法(7 122。12元),但ESM方法的手卫生依从率(61。33%)低于MPM方法(78。79%)。MPM方法的成本效果比(9 039。37元)高于ESM方法(7 938。28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7。46%。MPM方法的成本效率比(72 013。35元)明显高于ESM方法(8 813。45元)。MPM方法的霍桑效应(59。45%)高于ESM方法(47。90%)。MPM方法的成本效益比(2 894。70元)低于ESM方法的成本效益比(4 765。98元)。当支付意愿低于18 500元时,ESM方法是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当投入高于该阈值时,MPM方法是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结论 对于感染控制高风险科室,ESM方法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率、成本效益均优于MPM方法,但两者霍桑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卫生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方法卫生经济学评价霍桑效应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评价医院等级评审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杨鹏叶蕾蒋瑶赖仁展...
    502-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三级医院全部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在三级医院等级评审迎检筹备期间,实施培训、调查、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收集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数据,应用中断时间序列方法进行模型构建,评价干预的即刻效果和远期效果。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7。58%提升至干预后的81。43%。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实施后总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即刻提升19。717%(t=5。473,P<0。001);但其斜率改变量为 1。995(t=-2。249,P=0。048),提示干预实施后手卫生依从率的下降趋势扩大;干预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均有即刻提升效果,以医生群体提升幅度最大;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斜率改变量均为负值,以护士群体的改变量绝对值最小。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但其远期效果不甚理想。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可有效用于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数据的分析。

    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手卫生依从性医院等级评审

    2019-2021年某三甲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袁倩倩秦微周志剑王娜...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与器械相关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监测2 30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38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21%,发病例次率为5。99%。2019-2021年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病例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96例次,69。57%)为主,其次是泌尿道(28例次,20。29%)和血液(6例次,4。35%)。共分离病原菌12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74。40%。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日发病率依次为0。34‰、1。47‰、8。65‰,三年间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下降,VAP下降明显(均P<0。05)。非器械相关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占比由23。53%上升至4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三年目标性监测显示,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下降,但非器械感染发病率升高。医院感染管理应增加监测非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从而整体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器械相关感染非器械感染重症监护病房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的建立与实施

    丁建芬胡凯徐丹慧朱洪平...
    514-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评估体系,掌握口腔门诊感染高风险因素,为口腔诊疗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方法 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抓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中与口腔门诊感染控制相关条款,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评估某三级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医院感染风险,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定量获得高风险点。结果 建立了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74个。共查找风险点18个,包括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时机掌握不正确,保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手卫生依从率低于全院基线水平,盛装使用后织物的容器和区域未及时消毒,保洁用具分区使用不明确,感染控制制度内容不齐全或不正确,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未定期监测,医疗废物盛装过满,无清洁消毒质量考核和防护用品未正确穿戴或脱卸等。结论 初步形成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并找出口腔门诊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高风险点,可为口腔门诊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评估

    HIV感染者/AIDS患者衰弱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叶纤鲁秋玲胡佩武陈丹...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PLWHA)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8月长沙市某医院≥18岁的PLWH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以及蒂尔堡衰弱量表分别评估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衰弱情况。结果 PLWHA衰弱发生率为26。4%,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年限>5年的患者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感染年限≤5年患者的2。33倍(95%CI:1。24~4。37,P=0。009);最高HIV载量≥10万拷贝/mL患者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最高HIV载量<10万拷贝/mL患者的1。40倍(95%CI:1。05~1。85,P=0。022);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发生衰弱的风险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患者的3。60倍(95%CI:1。96~6。62,P<0。001)。结论 HIV感染年限越长、当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HIV载量越高的PLWHA更容易发生衰弱。

    HIV感染者/AIDS患者衰弱影响因素PLWHA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流感染1例

    李红森赵越张妮
    527-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性,58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型糖尿病12年,近1个月再发腹胀、水肿,尿少入院。住院期间患者寒战、发热,取血标本进行培养,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确诊非O1/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药敏试验提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后,继续使用当前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由3 g q12h改为3 gq8h治疗。10 d后患者无发热,血培养和粪便霍乱弧菌培养阴性,好转出院。

    肝硬化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败血症

    中草药对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赵永师杜娜杜艳
    530-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了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治疗困难,迫切需要寻找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新型药物。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资源,具有耐药性低、毒性低、价格低廉等优点,对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中草药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抑菌作用。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联合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的抑菌作用及机制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中草药多重耐药菌抑菌抑菌机制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张晓润宋爽朱丽莹王文静...
    538-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基因调控,不同抗菌药物在亚抑菌浓度下对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有效控制及治疗SA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一定依据。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