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新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新科技
中国高新科技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中国高新科技/Journal ZHONG GUO GAO XIN KE J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规划设计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

    吕金库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GIS技术获取了案例城市规划区相关数据,基于GIS软件的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坡度及坡向模型、现状三维模拟技术,结合水文条件分析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功能,构建出了规划区地形模型图、遥感数据叠加三维影像图、基地数字坡度图、地形改造区填方深度示意图、地形改造结构图、规划区地面汇水流线模拟图、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图,分析了规划区的自然环境状况,计算了地形改造中的填方量及深度,验证了规划区的水系规划可行性,评价了规划区建设用地适用性,为该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科学制定提供了可靠参考.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改造

    隧道关门塌方生命救援预设系统研究

    张立爽
    117-11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穿山越岭,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通过不良地质体,由于对不良地质体的判定不足或支护结构不强造成在隧道洞口进洞时或主洞掘进施工过程中出现关门塌方事故,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现有的隧道逃生救援预设措施条件下仍无法满足被困人员逃生和维持生命的安全需求.通过分析事故救援案例研究出一套生命救援预设系统,在隧道发生关门塌方时该系统能够顺利在被困空间和安全空间建立联络通道,第一时间为其输送给养,在食品、灯光、药物、氧气等条件下维持被困人员的生命体征;同时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获取其事故重要信息,给隧道塌方救援方案提供依据;为隧道塌方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事故救援成功率.

    关门塌方联络通道生命救援通道生命救援预设系统

    列车运行平稳性影响分析及提高方法研究

    杨树行
    119-12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列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质量高、运力大、能耗低、建设成本低等优点.但现实情况是,国内很多列车质量低劣,无法正常运行.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为了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铁道列车的提速开始成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国家推动高速列车速度提升的过程中,列车的稳定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会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因此保证铁路列车的行车稳定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研究方向.

    铁路列车运行平稳性优化策略

    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

    杜傲伟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厂拌热再生技术对路面性能、施工效率及环境保护的影响.通过实际工程项目,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对废旧沥青路面进行处理.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优化了拌和及施工工艺.通过对比实验和性能测试,评估了再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韧性等关键指标.应用厂拌热再生技术后,路面的抗压强度平均提高了 20%以上,与传统方法相比,施工周期缩短了约 50%,提高了养护效率.该技术不仅提升了路面性能、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对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厂拌热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效益分析

    多能耦合互补系统在公路房建既有建筑应用中的性能分析

    李宝祥景俊宝王熙杨泓...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以公路房建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供能系统进行分析.针对传统单一供能系统的不足,文章提出将冷热电气多联产供能系统应用在房建单体建筑中,并对设计的多联产供能系统进行分析,利用Trnsys软件对其进行仿真模拟,与传统建筑供能系统进行对比,得到该冷热电气多联产供能系统运用在公路房建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对系统中的沼气池最佳保温层厚度进行了研究,利用Fluent模拟了在最佳保温层厚度下沼气池温度场的分布情况.

    高速公路单体建筑太阳能冷热电气多联产供能系统

    不同检测方法在桥梁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对比分析

    金乐天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比研究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和钻芯法在桥梁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检测结果与钻芯法检测结果之间并无固定大小关系;同一构件中,回弹法在检测侧面混凝土强度时的误差范围更小,而超声回弹综合法在检测底面混凝土强度时的误差范围更小.

    桥梁工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回弹法

    管理体系融合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眉山中车制动科技公司管理体系融合实践

    汪沁万伦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大多数企业建立多标准管理体系,不同管理体系的要求重复、不一致等情况频出,管理成本大幅上升.为此,从管理视角、治理视角和绩效视角等出发提出构建管理体系融合方法和融合流程,在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管理体系融合实践,管理体系制度文件大幅"瘦身"、运行效率提升 40%,时间成本降低 50%.

    管理体系融合要素识别融合成效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探索

    孟令远李衍航张明鸣甘佳俊...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科研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安全体系亟须革新.文章聚焦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与具体形式,基于实验室安全体系现状问题与发展需求,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案例提出了改革的目标、原则,从建设工艺改革、管理制度改革、信息安全改革和安全监管及应急预案改革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与策略,以期为未来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质生产力实验室安全体系数智化转型

    林业信息化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张忠军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林业信息化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深入.研究显示,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方法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和决策支持不精准等问题,亟须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以改进.文章旨在探讨林业信息化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在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提供精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精细化管理,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科学性.

    林业信息化森林资源管理

    关于科技成果科普化的若干思考

    李邱荔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可量化评价的科技成果科普化责任机制,可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普工作的双赢.研究提出量化评价机制的建议,以及将该机制引入项目申报、验收、转化和科普全流程的量化考评思路.

    科技成果转化科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