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月刊

2095-2333

zggxkj@126.com

010-62511446 62510226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中国高校科技/Journal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地方鸡保护利用创新团队为例

    王永才李国喜邓俊锋康相涛...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农业高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实现农业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地方农业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程度.以团队内部管理的视角,深度解析河南农业大学地方鸡保护利用创新团队的建设案例,从聚焦稳定方向、紧盯产业需求、注重交叉融合、创新转化模式、发挥头雁效应、注重激励创新、塑造文化氛围、坚守立德树人等方面探索该团队的发展道路,提出地方农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要在以下5个方面找准着力点:设定明确共同目标、坚持特色研究方向、服务区域产业需求、注重人员交叉互补、涵养团队文化氛围,进而推动团队、学科和学校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创新创新团队团队建设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路径研究

    孙琦琳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创新资源和社会资源汇聚融合的平台,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科技园经过30多年建设发展,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育经济发展动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上下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下,大学科技园承担着培育新质劳动者、生成新质劳动资料、扩大新质劳动对象的功能,探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对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叠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育新质生产力

    产能与承接:省际科技成果转化的差异发展策略——以京津冀为例

    王铭王名扬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宏观角度可以划分为成果产出与项目承接落地两个阶段.各省市由于教育科研基础、企业产业发展等情况,存在成果产出能力与承接能力的差异.因此,拆解分析各省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产能"与"承接",构建并计算"产出承接比"指标,是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代表性,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北京"产能"与"承接"的体量均大,"产能"超过"承接","溢出"效应明显;天津"产能"与"承接"均有待提高,产能"外流"而"承接"不足;河北"承接"大幅高于"产能",吸纳外省成果落地的能力较强.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差异发展,省市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扩大"产能"或(及)"承接";协同合作,在全国范围形成较为稳定的产能区与承接区;多元评价,提高各主体对"产能""承接"等环节的重视;精细管理,建设成果转化全周期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京津冀地区产能承接产出承接比

    基于创新驱动的高校高价值专利形成与转化机制研究

    叶志清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创新驱动背景下,高价值专利在推动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率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挑战,存在着技术转移、市场需求、政策资金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在剖析福建省2023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校高价值专利形成与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加强校企合作交流、优化专利服务体系和加强专利人才培养等措施,以期推动高校高价值专利的形成,促进转化率的提升.

    创新驱动高价值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建议

    中国高校专利转化运用的状况、困境、要素与进路重构

    谢伟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中国提出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活动主题,并以"专利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在中国高校专利转化运用率较低的客观背景下,一方面,充分突显出高校专利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以及专利转化运用价值体系基本失灵等现实困境;另一方面,客观映射出创新端程度、保护端力度、市场端精度和管理端活度等4个要素对于高校专利转化运用之系统成效所产生的关键影响.因此,结合高校的行政化属性及职能,以生物医药类专利的相关信息为例,提出了实现中国高校专利转化运用进路重构的策略,希冀能为促进高校高价值专利的产业化发展给予力量.

    新质生产力高校专利专利价值专利转化专利运用

    校级计算平台服务大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于潇雪高亦沁程雨飞李瑞...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计算正在深刻改变各学科领域的科研创新模式,计算思维成为大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传统培养模式以全校或专业层面开设的计算类通识课程为主,难以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在课程体系中针对性融入计算思维培养相关教学内容,以及缺少相应的大规模学习实践平台,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提出"将计算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五方面阐述了新模式的教育理念,总结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做法和人才培养成效.

    计算思维大学生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校级计算平台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卓越集成电路人才培育模式探索

    许新统陈加骐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源动力,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开辟教育领域新进路,加快卓越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产教学研四链融合理念,立足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对高校教学的新使命新要求,引入PDCA模型的内涵,总结提炼卓越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培养能够推动技术突破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新质生产力PDCA循环理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

    校政合作与校企合作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胡波张景涵栾琨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2013-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校政合作与校企合作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校政合作与校企合作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空间地理距离矩阵下,校政合作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校企合作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健全我国校政企合作政策体系,推进地区间校政合作互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空间杜宾模型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政策议程与优化策略研究

    王镐南张义民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是近年来国家关于产教融合一系列办法、项目与方案的统合、完善与发展.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其议程设置发现,校企合作关系困境、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决策价值取向更新共同促成问题源流;政策话语的提出与变迁、政策地位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系化的实施方案建立形成政策源流;中国共产党的意志指引、职能部门的体制变化、学校企业的共同诉求、公众的双重期许合为政治源流.党的二十大召开成为三源流耦合的契机,使政策之窗得以开启.基于政策议程的三源流谱系梳理,建议后续政策议程在政治流层面凝聚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新共识、在问题流层面强化企业在议题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在政策流层面完善内外协同的政策议程设置体系.

    产教融合政策议程多源流分析优化策略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吴金龙
    后插2-后插3页